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每個標簽并非魯迅全部
來源:光明日報 | 陳鵬  2021年09月11日09:35
關鍵詞:魯迅

《殺死一只知更鳥》里的阿蒂克斯說:“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p>

套用一下,我們也不可能真正地了解魯迅。但是,我們可以向魯迅靠得更近一點。

魯迅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人們對他的看法各異,理解各異。對于歷史人物,多數人往往憑了標簽,憑了自己的好惡,去作判斷。說到尼采,不免“狂妄”;提及毛姆,呼以“二流小說家”;談論魯迅,標簽就變成“深刻”“苦悶”,又或者“橫眉冷對”“睚眥必報”。

標簽其實是懶于思考的代名,是我們偏見的來源之一。

真實的魯迅是骨肉豐滿的。

他不只罵人,諷刺人,他也會抬舉人,鼓勵人。對于青年,他不遺余力地扶持,吃過青年的虧,上過青年的當,但幫助青年的心卻不曾改變半分。他為青年吶喊,給青年站臺,與青年們并肩作戰(zhàn)。

他不只儉樸,節(jié)約,他也懂享受生活,他喝咖啡,吃西點,坐小汽車,到電影院買最好的位子。他養(yǎng)寵物,逛廟會,吃螃蟹,喝小酒。

他不只特立獨行,他也會融入世俗生活?;閱始奕?,紅白喜事,他隨份子;他借給別人錢,也借別人的錢;他把每筆賬都記得仔細,經濟生活在他眼里是緊要的事。

他不只自律,他也常常放縱自己。在甜品面前,他經常抵擋不住誘惑,前邊剛拔了牙,后邊就去稻香村買了糕點。他想戒煙,終于沒有成功。他經常熬夜,身體健康受了影響。

觀察一個人,僅留意他的某個面向,容易得出片面結論。我們看魯迅也一樣,要看到此面,亦須看到彼面——這才是骨肉豐滿的他。

真實的魯迅是趣味橫生的。

看各種宣傳畫上的魯迅,多數是沉思的,嚴肅的,不茍言笑的。這也是一種誤讀。生活中的魯迅,是幽默的,侃侃而談的,妙語連珠的。

他喜歡與人開玩笑,葉紫給他寫信,信中說,“我已經餓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錢,以便救急”。魯迅借錢給葉紫,回信還不忘問候,“即頌餓安”。

從不逛公園的魯迅給公園下過一個定義:“公園的樣子我知道的……一進門分作兩條路,一條通左邊,一條通右邊,沿著路種著點柳樹什么樹的,樹下擺著幾張長椅子,再遠一點有個水池子?!?/p>

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魯迅的親友和弟子們所寫的回憶錄里,記述了許多發(fā)生在魯迅身上的趣事——這些往往被我們忽略了。

真實的魯迅是豐富立體的。

魯迅是一個復雜的存在,在他身上,既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又可見西方科學和思想的影響。

他既是舊式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又是自由戀愛的受益者。

他是反封建反壓迫的斗士,卻也有過怕被別人叫“假洋鬼子”而脫掉西裝的時候。

作為青年導師,他無疑是優(yōu)秀的;但作為丈夫,他卻欠點意思。

他的性格里,有天真、熱情、毫無保留的一面,但也有多疑、輕信、遷怒的一面。

他欣賞青年追求真理的勇氣,但也勸告青年不要做無謂的犧牲。

他的文字里有濃郁的諷刺,激烈的批判,徹底的懷疑,但他從未有完全的絕望。

這些復雜甚至對立的特質,都是魯迅的一部分,正因其復雜甚至對立,才形成豐富立體的魯迅。

孟子云: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狂人日記》發(fā)表103周年——這么長時間過去了,他的思想仍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沒有理由不全面地認識魯迅,了解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