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2021年第10期|崔濟哲:觀鼎(節(jié)選)
一
鼎,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看的。觀鼎原非平常事,位列三尊,德高廟堂,也不見得能細觀九鼎。天子祭祀之時,列隊其后,遙望在太廟之上的九鼎,望一眼,周身顫栗:陽光之下的九尊青銅大鼎,熠熠燦燦,閃耀的金屬光芒,時亮時幻,時光時彩,像音符般跳躍閃動。夏商周三代,煌煌近一千五百年,何人何時曾親眼目睹過?史無只字記載。數(shù)千件出土的有銘文的青銅器上,無一字記過。自夏禹之后,再無圣人乎?觀一鼎、三鼎、五鼎、數(shù)鼎或許有之,觀九鼎相列,史無人乎?
大禹于歷史有功,功有其二:一為治水,一為鑄鼎?!蹲髠鳌ば辍酚涊d:“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p>
大禹給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留下了一道千古謎題。夏禹自荊山之下鑄就的青銅九鼎,秦始皇苦尋,武則天苦尋,四千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何處?鼎上鑄紋是魍魎魑魅,還是九州名山大川,雄關(guān)險隘?懸而無解,爭無定論。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就曾發(fā)問:周鼎何在?
司馬遷記載“泗水撈鼎”。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據(jù)司馬遷考證,此周鼎非周時所鑄,而是夏禹所鑄九鼎也。
大禹治天下后,將天下分為九州,集全國之金鑄九鼎,一鼎代表一州,九鼎陳列于殿前。禹之所意,天下歸一,一統(tǒng)天下,九鼎陳列,蒼天神靈、山川大地皆匯于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商湯滅夏后,建都亳,先移九鼎。九鼎乃正統(tǒng)之證,夏商周傳代開朝,皆以九鼎為證。秦統(tǒng)一中國后,揚名天下,始稱皇帝,九州歸一,須有九鼎為證,然而多方尋找,未見其蹤。秦帝國動用巨大的財力、物力,又齋戒,又鑄祠,在全國征得千人習水者,沒泗水求之而不得。秦始皇一定很失望,很沮喪。此后,自秦始皇始,正統(tǒng)之承,更為傳國玉璽。
觀夏禹九鼎,秦始皇未能如愿。
“春秋五霸”之一,史留“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楚莊王,其在位的鼎盛時期,楚國縱橫現(xiàn)在的鄂、蘇、贛、皖、浙,一國相當于春秋數(shù)十個小國。楚莊王親自帶兵,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北伐。約公元前600年,楚國一路攻伐,勢如破竹,直打到周天子腳下,并在洛陽城郊檢閱三軍,如此氣勢,滅周豈費周折?楚莊王傲慢地向周天子派來的使者打聽鼎之大小輕重,言下之意,楚戈之鋒刃足以鑄九鼎,可謂狂傲之極。王霸之中,未見有此霸氣,問鼎之心昭然若揭。周天子派來的使者王孫滿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言不過三句,足御楚雄獅?!埃▏┰诘虏辉诙??!薄拔粲菹闹?,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背f王聽后,識趣而歸,未得望一眼九鼎。鼎不可問,豈可窺?
公元前307年,秦國出了個秦武王。秦武王比“春秋五霸”還“霸”,敢視天下為小獨秦為大——禮崩樂壞的年代,一切無所顧忌。秦武王力大無窮,堪稱“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樹、提牛、抱鹿、殺虎,無一不能,只有他直抵九鼎,但又非細觀,繞之三匝,撫之雍鼎曰,此代表吾之秦地也。秦武王愛不釋手,幾欲動情。三百年前的楚莊王只是問鼎,而三百年后的秦武王是要舉鼎。周天子令人告之,觀之足矣!鼎置于此,無人能撼動。秦武王偏不信,吾秦之鼎由吾。他竟然在大庭廣眾之前,眾目睽睽之下,力舉雍鼎,且舉著來回走,沒料到置回原處時,砸傷脛骨,不日而亡。他是中國歷史上被鼎砸死的唯一一人。細觀禹鼎者,歷史記載幾乎無人,僅問一聲鼎之輕重就被視為大逆不道,何況玩鼎于股掌之上?真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自秦武王后,再無人敢問夏鼎。
二
世上絕無夏鼎乎?有。吾曾細觀之,那可能是目前世上唯一現(xiàn)存的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青銅云紋鼎,現(xiàn)珍藏于上海博物館。
自1959年始,在河南二里頭陸續(xù)出土了不少夏代的青銅器,如多件青銅爵,其中最著名的是乳丁紋青銅爵。這應該是現(xiàn)出土存世的最早的青銅酒器,其造型奇特飄逸,立似靜,觀似動,輕盈玲瓏,長流尖尾,束腰細足,宛如展翅欲騰的雀鳥。也出土過管流角,亦是一種酒器,體態(tài)修長,細腰高頸,杯體下有一圈圓孔,可能有飾品嵌在其中,翼腰之間有把。最珍貴的是一只兩耳三足的青銅器,夏鼎。
夏鼎,堪稱偉大的文化圖騰。鼎是華夏文明最源遠流長的文化符號。泱泱華夏,縱橫五千年文明,何物能代表?1995年,聯(lián)合國成立五十周年華誕,中國國家領(lǐng)導人為表祝賀,要送一件能代表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禮物。備送的方案有近千件——中國國寶何能盡數(shù)?方案經(jīng)過三個月普選,三上三下精選,決定鑄造一只三足圓腹的青銅器送給聯(lián)合國。唯鼎能代表中國,唯鼎能彰顯中國光輝燦爛的歷史和無以復加的文明。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地區(qū),唯中國有鼎,中國文化以鼎為代表符號,其言切切,其意鑿鑿。
這只二里頭出土的夏鼎,實能列入華夏文明的開篇首卷。華夏民族之圖騰非鼎莫屬,非鼎莫言。這尊夏鼎高21.2厘米,立耳、折沿、鼓腰、圓底,素面柱足,鼎口下飾有寬條紋,故得名云紋鼎。細細觀此夏鼎,不威不武,不挺不霸,亦不靚不俏,估計在全國上千尊青銅器中,它屬于最平常、最一般、最不起眼的那類,但它卻是所有青銅鼎的祖先。物老需細品,此鼎給人最突出的感覺是渾圓古樸,敦實蒼健,駐足細賞,似可感覺到靜水流深,真水無香。鼎的線條粗曠,奔放有力,兩耳偏小顯薄,仿佛一張男人臉上的一對小眼,眼小卻有神。三條鼎足無紋無飾,尖而短,立而穩(wěn),猶如人世間的“抓地漢”,個頭不高,但敦實穩(wěn)重,特別是其圓腰圓底的設(shè)計,粗看有些笨拙,其實那是我們的祖先經(jīng)過多少年的實踐總結(jié)出的造型,尤其是其鍋一樣的鼎底和桶一樣的鼎身,我判斷,此鼎絕非禹之九鼎,它的作用是尚未轉(zhuǎn)化為禮器的煮食器。四千多年過去了,人類食器之大鍋,依然未能脫離先祖?zhèn)兊脑O(shè)計,不該為我們的夏鼎自豪驕傲嗎?
禹之神功不在治水,亦不在三過而不顧,而在其創(chuàng)造了鼎文化。鼎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圖騰,禹不該呼之為偉大嗎?
……
(節(jié)選自《觀 鼎》,詳見2021年《美文》十月號)
【崔濟哲,學者,作家,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走進黑色世界》《舊曲新歌》《清唱》《風從天上來》等作品集。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改革開放30年散文選》等。作品多篇獲獎,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介紹到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