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新兒女英雄傳》版本坎坷錄
來源:藏書報 | 謝其章  2021年10月28日09:16

十七年長篇小說有個開頭,開這個頭的是1949 年9 月出版的《新兒女英雄傳》,作者是一對革命夫妻孔厥(1914—1966)和袁靜(1914—1999)???、袁兩位同年生人,如果將孔厥卒年“66”倒著寫,兩位就更令人艷羨了。可惜孔厥半路上跌了跟頭,一蹶不振,一度連署名權(quán)都喪失了。這樣的花邊八卦本來不會影響閱讀的心情,只不過我對《新兒女英雄傳》著了迷,凡是和這本書沾點邊的資料都上心。

《新兒女英雄傳》先是在《人民日報》副刊連載(1949 年5 月25 日至7 月12 日),兩個月后由海燕書店出版單行本。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秦瘦鷗的《秋海棠》也是先于報刊連載后出單行本,這種先連載后出單行本的方法今天似已棄用。當(dāng)年《新兒女英雄傳》連載時引起不少讀者的關(guān)注,“我是一個腦筋落后的青年,向來就不好學(xué)習(xí)新的文化,老是讀著三俠劍,彭公案等等虛偽的小說,在廿六號那天,我在折報時,忽然發(fā)現(xiàn)一片小畫,一看題是《新兒女英雄傳》。這個題目,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開始看了一次,讀完后感到非常有趣?!保ㄍ蹒妫┩蹒嫠啤耙黄‘嫛奔磸┖?916—2011)為此書作的插圖。還有的讀者“自從《新兒女英雄傳》在《人民日報》第四版連續(xù)披載之后,我好像得到了新的精神娛樂園地,一回也不隔地看,有時連午覺也顧不得睡,直至今天才看完,并且我見到的好多同志亦是這樣?!保ㄈf泉)還有讀者“自從《新兒女英雄傳》在《人民日報》連載以來,大家每天就眼巴巴的盼著《人民日報》帶來下一步地發(fā)展,不識字的就讓別人一個字一個字地給念,文化水平低的也很努力地看,有不認(rèn)識的字就忙著問別人?!保ㄍ鹾蹋┻B載小說的形式相當(dāng)于古舊小說的“且聽下回分解”,為單行本的暢銷積聚人氣。有細(xì)心的讀者將報紙上的連載剪下來合訂成冊,就有了《新兒女英雄傳》剪報本。我曾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見到《秋海棠》剪報本,索價不菲。

海燕書店1949 年9 月出版了《新兒女英雄傳》單行本,規(guī)格很高,郭沫若和謝覺哉、王亞平作序(初版本三序二跋)。郭沫若激賞道:“這的確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大可以和舊的《兒女英雄傳》,甚至和《水滸傳》《三國志》之類爭取讀者了。”1956 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重印此書時保留了郭序但刪去了上面這段話,謝序則因其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而不宜再刊出。1956 年人文社版出版說明里有兩點很值得留意:一,“這部小說曾先后由海燕書店、新文藝出版社印行過,現(xiàn)經(jīng)作者之一袁靜同志作了修改,由本社重排出版?!倍?,“小說的作者之一——孔厥,后來由于道德墮落,為人民唾棄;但這并不影響這本書存在的價值。孔厥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實際參加過一定的勞動,因此仍然保存了原來的署名。”被人民所唾棄的孔厥,也許是被“出版說明”激怒出了干勁兒,竟然獨自一人寫出了《新兒女英雄續(xù)傳》,續(xù)傳當(dāng)年肯定出版不了。遲至孔厥去世14 年后的1980年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高調(diào)出版,印數(shù)高達20 萬冊,超出了“正傳”各版次相加的總印數(shù)。2021 年出版的“百部紅色經(jīng)典”里,孔厥的續(xù)傳占有一部,可見人民并沒有忘記孔厥。

袁靜1950 年在接受采訪時回答“兩個人合寫怎么寫呢?”她說:“過去我們合作是這樣分工的:因為我沖勁兒大些,又是河北人,口語上方便,就寫初稿;孔厥琢磨勁兒大些,文字修養(yǎng)比我強,就修改;然后再一塊兒研究,修正、潤飾。這次寫《新兒女英雄傳》也是這樣,我沖他改,再一塊兒修。碰到困難的時候,兩個人就一起突。也有個別的地方特別熟悉,他先寫;也有的地方他改了我再改……寫到十多萬字以后兩個人都有些疲倦,索性坐到一塊兒商量著寫。”(楊鶴齡《〈新兒女英雄傳〉創(chuàng)作經(jīng)過——記袁靜同志的談話》)1956年人文版袁靜作了哪些修改,我尚沒有核對。顯而易見的是原書初版插圖作者彥涵1954 年重新畫了插圖用在人文版,畫風(fēng)陡變,篇幅少了許多,反面人物一個也沒有。但當(dāng)你將搜尋版本的范圍再擴大一些(就像我搜尋《林海雪原》插圖似的)終有所得,那些反面人物何世雄、張金龍等在1958 年外文版《新兒女英雄傳》里悉數(shù)登場。1956 人文社版插圖的繪畫技巧比較連載和初版時細(xì)致了許多也生動了許多,沒再出現(xiàn)連載時讀者那樣的批評:“插圖,第一是太小,看不清楚,第二是人物特征不夠明顯,畫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女人都是差不多的,有時甚至連張金龍和牛大水都分不出來。值得考慮的是采用中國小說的插圖法,人物特征很明顯,牛大水的眼眉和張金龍有何不同,裝束如何不同,必要時甚至可以在人物旁邊注上姓名,以免混淆不清,沒有插圖還好,有了插圖越看越糊涂了?!保ㄍ鹾獭哆@部作品在部隊中——戰(zhàn)士,干部熱愛〈新兒女英雄傳〉》)

《新兒女英雄傳》的版本系統(tǒng)以1956 年人文社版為分界線,之前的《人民日報》連載版、海燕書店版、新文藝出版社版是我收集的重點,之后的1963 年作家出版社版我不愿意收,單是那張封面就大不如前,彥涵插圖全部從眼前消失。更有甚者,某些版本出現(xiàn)了單署“袁靜著”或署“袁靜等著”這些不實事求是的作法。

我之所以傾全力追索《新兒女英雄傳》版本,應(yīng)該是受了1951 年拍攝的同名電影影響,先看的電影,許多年后才喜歡上了收集舊版書。這部兩個多小時的“打仗電影”,比通常一個半小時的電影長出許多,看得極其過癮。里面的演員不分主角配角群眾演員,演得都那么好。主角謝添(1914—2003)不愧“二十二大明星”稱號,演什么像什么,《六號門》《洪湖赤衛(wèi)隊》《林家鋪子》,沒有謝添演不了的戲。遺憾的是謝添參演的《十三號兇宅》一直看不到。1993 年偶遇過一次謝添,他向我打聽花正飯館怎么走。女主角姚向黎(1925—2003),演過《無形的戰(zhàn)線》《一貫害人道》等老片子,是早期電影霸屏的女明星。與姜德明先生聊起老電影時,他稱贊姚向黎是好演員。我非常喜歡的老演員李景波(1913—1981)在本片里出演張金龍的跟班“李六子”,那叫一個活靈活現(xiàn)。片子里老演員眾多,管宗祥演藝生涯超長,2015 年還在《老炮兒》有不少鏡頭,老人家那時已88 歲高齡。小說改編為電影,可以擴大小說的影響吸引更多讀者。

說到《新兒女英雄傳》的傳播,還須要提及由小說改編的連環(huán)畫。1952 年及1953 年燈塔出版社和新美術(shù)出版社一前一后出版了《新兒女英雄傳》連環(huán)畫。前者繪畫為張令濤(1903—1988)張之凡父子,后者為鄧澍和伍必瑞。四位畫家技法高超,我更喜歡張氏父子的人物造像,帶著清末民初繡像小說的風(fēng)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