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魯迅的另類簽名:隼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姜異新  2021年11月02日09:22
關鍵詞:魯迅

1909年,留日歸來的魯迅到杭州兩級師范學校教書。他在自己裝訂的《〈察羅堵斯德羅如是說〉緒言》譯稿本的封面上,手繪了一個獨特的圖案,在幾乎同尺寸大小的采集植物的記錄本封面上,也畫上了這個圖案。(譯稿本與記錄本現(xiàn)均藏國家圖書館)這個獨特的手繪圖后來經常被誤讀為蜜蜂乃至火鳥,其實是隼。

留學日本時,魯迅師從章太炎習文字學。在《說文解字》中,“隼,鵻或從隹、一”,是一個“十”字加一個代表鳥雀類意思的字根“隹”,合之意為直接從空中猛撲而下的鳥,即鷹隼之類的猛禽。

查鳥類學專著,隼形目包括所有的鷹類和隼類,隼科屬中小型日行性猛禽。喙短而強壯帶鉤,身體呈錐狀,兩翼尖長,尾較長,為圓尾或楔尾。常棲息于林緣和開闊之境,飛行迅速有力。隼科中的游隼,在我國廣泛分布,其腹部具有清晰的橫紋,有時在空中巡獵,發(fā)現(xiàn)獵物后快速俯沖追擊,甚至會伸出雙腳“攥拳”擊打獵物。還有一種紅腿小隼,捕食前常有點頭動作。這些特點都形象地反映在了魯迅設計的圖案里(下圖依次為:魯迅手繪“隼”;“隼”的金文小篆;“隼”的金文大篆):

“隼”字的金文大篆、小篆寫法,與魯迅的設計非常相像,可見魯迅是以之為底,稍加藝術處理。魯迅手繪的圖案里鳥的形象仿佛有一大一小兩只頭,大的頭部眼目清晰,距離觀者較近,小的線條簡單,距離較遠,仿佛用視覺暫留現(xiàn)象展現(xiàn)疾飛,確有神速勇猛之態(tài)。

魯迅在情感上是親近獅虎鷹隼等猛獸的,甚至寧肯以身飼之,在《半夏小集》中,他如此寫道:

假使我的血肉該喂動物,我情愿喂獅虎鷹隼,卻一點也不給癩皮狗們吃。養(yǎng)肥了獅虎鷹隼,它們在天空,巖角,大漠,叢莽里是偉美的壯觀,捕來放在動物園里,打死制成標本,也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隼”是魯迅使用的筆名之一,寄托了希望、奮飛的凌云之志。魯迅具筆名“隼”的首發(fā)文章為1934年9月30日作的《“以眼還眼”》,1935年又有七篇論“文人相輕”的雜文,均綴此筆名發(fā)表。1934-1936年間與友人臺靜農、鄭振鐸、徐懋庸、黎烈文通信,署名多用“隼”。

由“隼”衍生而成的筆名還有“翁隼”,老健的鷹;“旅隼”,游擊的鷹,這些筆名正是“迅”“卂”“迅行”“令飛”“神飛”等筆名的同義變體。許廣平說:“旅隼和魯迅音相似,或者從同音蛻變。隼性急疾,則又為先生自喻之意。”魯迅一生書齋漂泊,輾轉各地,在上海時所做雜文,還署過“旅滬一記者”“旅滬記者”等名?!奥闽馈闭朴析?,令人聯(lián)想到搏擊長空、深攻入敵、勇猛迅疾的戰(zhàn)士。

更有意味的是,“隼”與“迅”的發(fā)音在紹興方言里是一樣的,“旅隼”即“魯迅”,聽上去是一個詞。在1927年8月17日致章廷謙的信中,魯迅寫道:“案迅即卂,卂實即隼之簡筆,與禹與禺,也與它無異?!?/p>

所以,“隼”的設計圖案,是魯迅早在杭州兩級師范學校教書時便開始使用的另類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