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面向生活的深情表達 ——讀王蕓的散文
來源:文藝報 | 葉 梅  2022年03月04日08:06
關鍵詞:王蕓

貌似平靜的生活海洋里,其實無時不潛藏著驚濤駭浪,文學書寫的奧妙在于有時是張揚的再現,有時則如生活本身看似風平浪靜,卻暗藏玄機,而讀者凝神專注,就會從中品鑒出百般滋味。

這是我在閱讀女作家王蕓的散文時想到的。15年前,居住在湖北江漢平原的王蕓的第一部散文集《接近風的深情表達》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當時我曾為她寫下一篇短序,其中談到文無定法,而散文又是所有文體中最靈活多樣的。它所表現的內容可以說是無所不包,而樣式也是極為豐富的,有的甚至接近于詩和小說。但正因為它的“散”,要找出其中的真諦并不容易。在我看來,散文看似隨意,但要寫好卻是很難,也最見功夫。而王蕓當時的寫作已顯得格外的空靈、聰穎和清麗,她看似隨手拈來的一草一木皆讓人動情。當年她作為一個報社記者,接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種生活,在完成大量新聞寫作的同時,十分難得地保持著一份沉靜,又細致地進入到散文的寫作。王蕓有著出類拔萃的語言感覺,對景物環(huán)境描寫有獨到之處,特別是細微處,常是讓人讀來一驚。這除了語感之外,顯然與她的豐富的想象力分不開。想象力可以說是鑒別一個作家才氣的重要尺度,從這里可以看出,王蕓有著良好的藝術潛質和十分可觀的發(fā)展空間。

當時還談到對王蕓今后寫作的一些期待,希望在她的作品中添一份厚實,這份厚實應表現在生活的厚度和思想的深度,能有所突破、有所進步。時隔多年之后,面對王蕓不斷捧出的散文新作,真實地感到她帶給了當年期待的人們諸多驚喜。

王蕓的文字總是能于大起大落的生活之中保持一種難得的平靜,這似乎是她多年不變的性格,又是她試圖不斷朝著廣闊與高遠而拓展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并非因遼闊而空曠單一,恰恰相反,熟悉她的讀者完全可以感知隨著歲月的積淀,這位女作家的思想也日漸豐富和深邃。

她早年的寫作中已多有從“生命的靈魂”深處發(fā)出的聲音,即對大千世界“生命的靈魂”的探尋,正如她在《接近風的深情表達》描寫的那樣:“風,一些隨意組合的空氣微粒,可以穿越細微也可以覆蓋遼闊?!币涣m埃的中心,或許就是宇宙的中心,細微的也是宏大的,王蕓以她敏感的筆觸掙脫開一些文字的窠臼,在生命意識和審美追求上向往時空的無限,“沒有什么可以束縛風。時間有多遼闊,風就有多遼闊,空間有多遼闊,風就有多遼闊”。這確定了她的路徑一直在向前延伸,她筆耕的果實和花朵得以不受羈絆地綻放。

然而,所謂“風的遼闊”卻又是在王蕓的深情注視和把握之中的,她的文字強烈地透露出對自然、人世的慈憫,這在她基于對現實生活的細膩關照而寫出的《關于火車的不規(guī)則敘事》《路過》《深埋》等作品中都有體現,其中也暗含著對歷史的開掘和對人性深處的點擊。她的筆下時常出現對平凡人生的命運謎一樣的揣摩:“命運的迷陣如四散的花瓣鋪開在他們眼前。數年后他們重新坐進車廂,在一張座椅上絮絮而談,或沉默不語。在他們身邊,無數聲音同時撲打在車廂壁上,反彈,彎折,回旋,纏繞,它們散發(fā)出瑣細濃烈真實的人間氣息。”事實上,她的敘述往往是因為動情而動筆的,盲人夫婦、黑暗中的歌者、丟錢老人、路邊賣湯圓小伙,一個殘疾老人的遭遇,一個生命的最后時光,一次難以預料的震顫……對平凡人生及世相,王蕓傾注了真切的撫慰,她以自己的察驗證實“再平凡的生命,細加檢點,也會發(fā)現紛繁的景致,偶爾的光點散嵌其中”。

王蕓的寫作有著一種不確定的豐富性,文體多有變化,她的散文有的像詩,有的接近小說或劇本,但同時內在又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敘述間流動著鮮明的女性意識,以及女性的仁慈和溫和,富有同情心。她以“我”的視點,而這“我”既是“小我”,也是“大我”。她看似隨意但卻是精準選擇地將目光投向生活,隨性開放而又是內斂理性地傾注自己的體察和情感,這之間顯得自然流暢,并無沖突。

她在描述環(huán)境、景物時顯出獨到的功力,文字敏感多情,細膩而具有詩意。在《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柔的名字》《水韻江南》《夢回新疆的幾個記憶坐標》《因為一個名字來到鳳凰》等一系列篇章中,常??梢宰x到想象獨特、令人眷念的描寫。“烏魯木齊的雨水,是被火烤出來的。天空耐不住太陽的灼烤,黑了瘦了,汗水雨珠一樣砸下來?!昃€粗碩,砸得大地啪啪地響,遠天卻亮著,而且因為近前的黑,而顯得出奇亮。頭頂上的陰沉,就仿佛從遠處的火堆飄過來的洶涌的煙霧。”王蕓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常常從表象到內心,從自然到人的情感,從形象到哲理,她會在不時地轉換之中穿越時空,或從近到遠,從當下進入歷史,進入深沉的思考之中。“我從來不敢輕視植物,盡管它們從不發(fā)出聲音,也無法行走,終身站立在一個地方,保持固有的姿勢。我還是深深敬畏于一株植物蘊于沉默中的力量。”

王蕓近年又連續(xù)出版了《穿越歷史的楚風》《此生》等多部散文集,在她精心構思的“荊楚歷史文化系列”“非遺文化系列”作品中,她旁征博引,以史為鑒,文筆隨著風云變幻的幽遠而更加奇麗,思想也如天馬行空縱橫馳騁,富有更多鋒利的辨析和感悟,給讀者以啟迪。如對《義掠過刀鋒》中關羽的描寫,不僅揭示出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莊嚴,“端坐在一座座以他命名的廟宇深處,或鐵身,或泥身,或銅身,或金身,戰(zhàn)袍和頭冠上繚繞著離奇的龍紋,離奇而耀亮”。而同時還原在其浩然英猛之下,“屬于一個人的筋血脈絡。那里流著凡俗的血,有弱點,有禁忌,有缺失,有局限,有真實的熱度與柔軟??梢杂檬钟|摸。”王蕓沉著耐心地在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的開掘之中,捕捉稍縱即逝的風雷蹤跡,鏈接與古人的對話和心靈,呈現出歷史的復雜性、人物性格的多樣性,也揭示了大千世界的偶然與必然。

王蕓的散文寫作在不斷地變化,眼見越加靈慧、厚重和深遠,而始終不變的,是她面向生活執(zhí)著的一往情深的表達,即使是對歷史的書寫,也在飽滿的情懷擁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