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一位蒙古女性的遠行
來源:文匯報 | 李皖  2022年03月09日08:38

1968年,烏仁娜出生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查哈爾部落圖格旗,一個牧民家庭。在當(dāng)?shù)毓媚镌摮杉业哪挲g,她決定去學(xué)音樂。起初父母親不予理會。幾個月后,母親唱了首歌,望著愛女點了點頭:“你可以去城里待一年?!?1987年,19歲的烏仁娜來到呼和浩特,就讀內(nèi)蒙古藝術(shù)學(xué)校,這是她第一次出門遠行。

1989年,21歲的烏仁娜再次出門,這次的目的地是上海。行程用了一個星期,一句漢語都不會。經(jīng)過一年備考、學(xué)漢語,她考入上海音樂學(xué)院民樂系,主攻揚琴。

從上音畢業(yè)后,烏仁娜回到了呼和浩特,在內(nèi)蒙古管弦樂團任揚琴演奏員。演出機會很少,她辭職去了北京,加入“高山流水”,一個來北京學(xué)古箏的德國人老鑼(Robert Zollitsch)組織的前衛(wèi)樂隊。

烏仁娜成為歌手的那個神奇時刻,老鑼是這樣描述的:“演出《交匯》這首曲子時,我們正進行到揚琴獨奏部分,突然間烏仁娜做了個決定:‘我想唱?!_始唱,太不可思議了!即興演出對她來說是未曾經(jīng)歷的新嘗試,但她的表現(xiàn)非常成熟?!?/p>

1994年,烏仁娜與已成為夫婿的老鑼旅居德國。2005年,在柏林居住十年后,離異的烏仁娜去了埃及,定居于開羅。

2003年7月,在德國最大的民謠音樂節(jié)“舞蹈與民謠節(jié)”上,烏仁娜獲得了“RUTH世界民族音樂人獎”,在歐洲人心目中確立了她蒙古民歌傳唱人的地位。一位俄羅斯樂評人將她和圖瓦歌手珊蔻并列,稱為“亞洲女高音雙姝”。

《生命》(2004年專輯)是烏仁娜成熟時期的作品。沒有馬頭琴,沒有雙喉音,甚至也沒有蒙古聲樂標(biāo)志的長調(diào),沒有“諾古拉”波折音。這些草原馬背上的標(biāo)志,都沒有。但它依然是蒙古的,依然能夠感動你。

專輯打開來,是一首無詞歌,一個人清唱,歌名“搖籃”。一塵不染的、沒有一絲雜音的凈空中,悠悠飛翔著烏仁娜極其柔美、三個八度的真假聲,以及始終跟隨的一道淡淡的回聲。

《九個海洋》的歌詞應(yīng)該是自制的,一種像是蒙古語的自制語。小提琴與烏仁娜一起“唱”,一樣地有民族個性,只是這個民族并非是蒙古族,而是由匈牙利小提琴家?guī)?,帶著匈牙利—印度—吉普賽的源流和游牧民族的口音,與古典小提琴的聲音全然不同。這是兩個對話者,也可以說是兩個歌唱者、兩件樂器,促膝交談、熱烈討論,合奏、共舞,對,也飛翔。無論是來自聲帶還是琴弦,都一樣地語言生動、語匯豐富、語調(diào)繽紛、紋理細膩,充滿了妙意與即興的感情和智慧。

《無私》有一種當(dāng)代生活圖景,就是今天,你聽得出來。這一點非常重要,它印證了這歌者的誠實,這歌者是誰,她知道她為何歌唱、如何歌唱。《無私》是此時此地與人傾吐,家人友人間喜悅盈懷,歌手發(fā)自內(nèi)心地訴說、歌唱、微笑。查閱資料會發(fā)現(xiàn),這是烏仁娜寫給她父母的一首歌,感恩他們的教誨,歌頌“分享”——阿爸阿媽教給她的處世之道。《記憶》也有類似的格調(diào),唱給她的音樂合作者。

烏仁娜的聲音沒有標(biāo)簽化的蒙古腔,她的演唱方式,就是在中國的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我們小時候自自然然學(xué)會的,未經(jīng)訓(xùn)練的那種少兒唱法。她使用自由節(jié)奏,隨著語言和呼吸低吟與放歌,不遵守嚴(yán)格的拍子。到《生命》這張專輯時,我覺得,她是真正找回了她的聲音,一點一點唱出了之前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內(nèi)在的力量。

母親的感覺。女兒的感覺。天的感覺。地的感覺。當(dāng)然還有,草原的感覺。有一些人聽烏仁娜,會不知不覺落下淚來。

專輯中只有兩首蒙古傳統(tǒng)民歌,《山丘》和《三匹小棕馬》,其他的,都是烏仁娜自己詞曲。唱《山丘》時,你能從烏仁娜的清唱中聽到草原地形那種綿延不斷的緩緩起伏,它像魔法一樣被收藏在這首蒙古長調(diào)的旋律中。而《三匹小棕馬》,是專輯中唯一使用傳統(tǒng)配器的蒙古歌曲。

烏仁娜的創(chuàng)作,以現(xiàn)代音樂的觀點看,是化用蒙古民歌與合奏者的碰撞、對話。她的聲音極其純凈,這與她不使用任何類型唱法有關(guān),能夠給人原真、天唱、樸素至極的印象。而來自蒙古大草原的旋律,帶來了天地的遼闊,帶來了天地遼闊中的萬千氣象,這萬千氣象的細微的顫動,以及人類在空曠原野上的孤獨、寧靜和歡悅。這一點非常清晰,你能感受到這歌聲不在任何的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就在一個自然里,而且是無邊無際的自然里。

專輯中第一個給人巨震的歌曲是《獻禮》。有幾個段落,沒有過度地在三個八度間跳躍,突然地直升和突然地陡降,突然地放聲和突然地輕吟,人的心靈仿佛在經(jīng)歷奇異的驚喜,歌手用她感受到的震動去震動你。臨近結(jié)尾,在通往天界的頌贊中,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薄,她就在那最后的游絲里用去她最后的一分氣力,將整個生命奉獻給你。

第二個巨震更在前一個巨震之上,來自臺北中山堂2004女歌節(jié)現(xiàn)場的《天鳥》,放在專輯的最后。烏仁娜在四個八度中,在極限人聲處,迸發(fā)出人間罕見的能量。小提琴形成另一個極限歌唱:高把位上不成調(diào)的跳弓、細語,印度音階的音調(diào),撥弦演奏……各種非凡奏法,試圖幻化成為多種樂器?!敖z”和“肉”一起,在溫柔處溫柔,在暴烈處暴烈。

《希爾登柴 達木》是一首“表演唱”,有說有唱地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讓親愛的母語也給人音樂性的打動?!厄E馬》有著蒙古民歌的傳統(tǒng)旋律,伊朗扎比鼓(Zarb)表現(xiàn)了馬在不同奔走狀態(tài)中的節(jié)奏?!堵蓜印返母璩凸?,特別能體現(xiàn)馬背上民族的起伏感。

比較起她之前的專輯,這張專輯尤有一種可貴——烏仁娜在思考自己的處境,決定自己的志向,從來沒有過的清晰。每一首歌,比如《無私》《平和》《律動》《生命》,歌詞都在說著些人生大道理,都在歌唱著這人生的正面部分,平平無奇。但一個走上了世界舞臺的歌手,明確她的志向就是與人分享這生命的美好,在如今這個復(fù)雜而動蕩的世界,這是一種抉擇,這一種抉擇并不普通。

烏仁娜是一個自覺的歌唱家,自然而深刻的即興音樂家。這一點,我們從她樸實的話語中也能體會到。比如她談及在上海音樂學(xué)院的經(jīng)歷中說到:“我慶幸自己沒有選擇學(xué)習(xí)聲樂,因為我親眼看到,那么多來自不同民族的充滿天賦的學(xué)生,那么多有特色的、寶貴的聲音,經(jīng)過四年的學(xué)習(xí)之后,他們除了使用的語言不一樣,演唱都是同一種(方式)?!北热缢卮鸷徒庹f她歌曲里的愛情,這樣說:“好多音樂都是歌唱愛情的,但我所了解的愛是很廣大的。愛很美、很大、很強烈,而且是非常豐富的。今天許多歌曲都把愛形容得太?。何覑勰?,你離開我,我今天很痛苦……我真的想問,愛就那么小嗎?”國外有媒體評價她聲音的表現(xiàn)力:“她唱起歌來像女神,像女妖,又像個孩子?!?/p>

聽烏仁娜,不會止于音樂的一般意義,有些人會在更高層次上理解,從她的歌聲聽到對靈魂的解放,聽到人類終極關(guān)懷的意象,也聽到自己的靈魂,像清風(fēng)吹在草原和山岡,就像惠特曼所寫:“現(xiàn)在,在這兒,只有我自個兒,避開了世界的喧鬧/在這兒思量,也只有芬芳的唇齒在對我談話?!?/p>

《生命》出版于2004年,充滿了即興和即興經(jīng)過了磨合的印象,是烏仁娜與伊朗鼓王切米拉尼父子(Chemira ni)、匈牙利小提琴家佐爾坦·蘭托斯(Zoltan Lantos)在泰國清邁山區(qū)的木屋中錄制的,后期工程由擅長中亞鼓樂的德國工程師沃爾夫?qū)W布雷希特(Wolfgang Obrecht)在德國完成。此外,烏仁娜還出版了其他五張專輯和一張精選輯:1994年的Crossing(《交匯》,德國出版)、1995年的Tal Nutag(《聽風(fēng)的歌》,德國出版)、1999年的《藍色草原》、2001年的《在路上》、2012年的Portrait(《肖像》,精選集,國際出版)和2018年的Ser(《覺醒》,國際出版)。前四張專輯的曲目,主要來源于她兒時從母親和祖母那兒習(xí)得的蒙古民歌,而《生命》“成為了自己的音樂”。

以前烏仁娜一直沒全名。1994年《交匯》出版時,她鄭重署上了姓氏,即她的部落名,署名Urna Chahar-Tugchi(烏仁娜·查哈爾部落圖格旗)?,F(xiàn)在她講蒙語、漢語、德語、英語、阿拉伯語,足跡遍布世界各大音樂節(jié),作品發(fā)行到世界九十多個國家。這可真是一場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