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黃蜀芹昨晚離世,她曾拍過《人·鬼·情》《圍城》和《孽債》
記者剛剛獲悉,著名導演黃蜀芹于昨天19時48分在滬因病去世,享年83歲。從《當代人》到《人鬼情》再到《畫魂》,從《圍城》到《孽債》再到《啼笑因緣》,黃蜀芹一生雖不算特別多產,但作為一個力求完美的女藝術家,黃蜀芹的作品跨越青少年題材、女性題材、老年人題材、父子題材,鏡頭始終對準平民百姓,用小題材抒發(fā)大感情。在凡人的喜怒哀樂中,她難得地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藝術個性,她將作品留給時代,留給這座城市。
圖說:黃蜀芹
1939年夏末秋初,黃蜀芹出生在上海淪陷區(qū)孤島33歲的藝術家黃佐臨的家中 。18歲時候,熱愛藝術的黃蜀芹高中畢業(yè),報考電影學院,可惜那年北京電影學院不招生。為了完成電影夢,她下鄉(xiāng)待了兩年,1959年,她如愿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四年大學畢業(yè),她回到上海,歷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場記、助理導演、導演 。
1979年,黃蜀芹在謝晉籌拍的電影《啊,搖籃》中擔任副導演 ,負責管理劇中的驢子。1980年,在第二部給謝晉做副導演的影片《天云山傳奇》中她開始執(zhí)筆整理導演臺本。1981年,黃蜀芹拍攝個人電影處女作《當代人》,這是關于她所理解的當代人生活題材的影片。1983年,她獨立導演青少年題材電影《青春萬歲》,第二年獲蘇聯(lián)塔什干國際電影節(jié)紀念獎。1984年,黃蜀芹又拍了一部關于孩子的影片,《童年的朋友》次年獲得文化部1984年優(yōu)秀影片獎、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
1987年,黃蜀芹,與李子羽、宋日勛合作編劇并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人·鬼·情》,女性的身份注定了黃蜀芹與生俱來的關懷取向,這部影片也奠定了她在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這也是黃蜀芹第一次與美術師丈夫鄭長符合作,她聽從其建議,在表現(xiàn)鐘馗世界時放棄寫實,追求寫意,將攝影棚全都蒙上黑絲絨,創(chuàng)造出特殊效果。該片大獲好評,尤其獲得父親黃佐臨的贊美,在國內外頻頻獲獎。影片于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jié)電影金鳥獎;1989年獲法國第11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jié)公眾獎、美國圣巴巴拉國際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影片于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五屆巴西利亞國際影視錄像節(jié)電影金鳥獎;1989年獲法國第11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jié)公眾獎、美國圣巴巴拉國際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
不過,普通觀眾熟悉黃蜀芹,或許還是因為電視劇。1990年,電視連續(xù)劇《圍城》讓當時右小腿粉碎性骨折、坐在輪椅上拍攝完成的黃蜀芹一夜走進千家萬戶。許多年過去,這部根據錢鐘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仍被認為是中國當代電視劇的經典之作。導演黃蜀芹對圍城精神底蘊的準確把握,陳道明、英達、葛優(yōu)等演員對人物尷尬狀態(tài)的完美詮釋,把錢鐘書文字的幽默、機靈、感傷完全轉為活生生的人物群像,城里城外,世事沉浮,令人不勝唏噓。電視劇贏得錢鐘書、楊絳高度評價,榮獲第11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優(yōu)秀導演獎、優(yōu)秀男主角獎和第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yōu)秀電視劇獎。
幾年后,黃蜀芹又交出一部留給時代的作品。根據葉辛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孽債》于1995年在上海電視臺以滬語播映,創(chuàng)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五個孩子從西雙版納到上海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故事,牽動著無數(shù)普通人的心。
此后,黃蜀芹依舊沒有停下創(chuàng)作的腳步。1996年,她執(zhí)導父子題材電影《我也有爸爸》,獲得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評委特別獎。2001年執(zhí)導影片《嗨,弗蘭克》,隨后還出版了黃蜀芹自述成長經歷和拍攝《嗨,弗蘭克》等影片過程的圖書《東邊光景獨好》。2004年4月,65歲的黃蜀芹執(zhí)導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劇《啼笑因緣》在央視八套首播。2007年,黃蜀芹籌拍上影集團與上海京劇院合作的京劇電影《廉吏于成龍》,后改由兒子鄭大圣執(zhí)導,影片后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戲曲片獎、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
鄭大圣導演今晨回復親友消息說:“我媽媽過世了。驟衰,走得很快,沒什么痛苦?!绷硗馑硎?,母親的后事從簡,“度過特殊時期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