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八閩歸人”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楊際嵐  2022年09月06日08:01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10周年時,余光中先生撰寫了賀詞《十年甘來》。今日讀來,字里行間,仍透出殷殷慰勉之情,讓人不由生發(fā)諸多聯(lián)想: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刊已屆十年,從早期的青澀到近期的甘美,無論在選材、編排、美工,甚至評論各方面,都有顯然長足的進步,不但令廣大的讀者感到高興,也令臺港兩地的作家感到知音。這十年來,大陸漸趨開放,兩岸也增進交流,其間的變遷, 《臺港文學選刊》可謂歷史的見證。這本月刊發(fā)皇于人文鼎盛的福州,也別具風雅的意義。不論大陸評論界“閩派”之說究何所指,八閩文風能揚起這么一本刊物,總令人們刮目相看,并且相信林紓、嚴復、辜鴻銘、謝冰心所以得風氣之先,真可印證“地靈人杰”。

1984年9月,《臺港文學選刊》面世,創(chuàng)刊號上即刊載了膾炙人口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余光中的詩作,表達了無數(shù)中國人對兩岸統(tǒng)一的殷切期望。自此,三十多年間,《臺港文學選刊》幾乎不間斷地介紹余光中的一篇篇美文。論篇數(shù),論頻次,在《臺港文學選刊》推介的名家中,他是屈指可數(shù)的。

《選刊》1993年第1期刊出“余光中專輯”,選載4篇散文、 4首詩以及相關作家小傳、評論、側記和照片、手跡。卷首,余光中如是說:“真正的詩人,該知道什么是關心時代,什么只是追隨時尚。真正的詩人,不但需要才氣,更需要膽識,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評的噪音之外,踏踏實實走自己寂寞然而堅定的長途?!?/p>

數(shù)十載孜孜矻矻,余光中正是這樣,“踏踏實實走自己寂寞然而堅定的長途”。即便在臺灣島內陣陣喧囂聲中,他依舊義無反顧,以一己之力,守護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尊嚴和神圣。

2003年9月10日至9月21日,第二屆海峽詩會,在福州、武夷山、泉州、廈門等地舉行。主嘉賓:余光中。主題:原鄉(xiāng)行。

此次詩會,可謂好事多磨。原先擬定清明期間舉行。此后,“非典”暴發(fā),行程暫緩。五個月后,終于成行。《臺港文學選刊》為此專門推出特輯《余光中近年作品選輯》,刊發(fā)詩作12首、散文7題、 2篇人物特寫及紀實文學,7萬多字。“八閩之行,一嘗半生夙愿”,余光中一語道盡半世游子的無盡感慨。

他一路踏訪,仰“前賢之遺風”。參觀冰心文學館,題詞“如在玉壺”。拜謁林則徐紀念館,題詞“八閩生輝” 。尋訪嚴復故居,題詞“西學先師”。瞻仰林覺民遺址,題詞“不負少年頭”,意猶未盡,又在旁加了一行:“臺灣高雄有覺民路”。中秋之夜,余光中登上鼓嶺賞月。一位年輕人為余光中送上用榕樹葉子拼成的“根在這里”。返程中,山路盤旋,銀輝瀉地。生命長途千回百轉,但見渭流入海,倦鳥歸巢。

這晚,福州融僑錦江新天地文體館,成了鄉(xiāng)情的海洋?!皞髡f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余光中詩文晚會上,上千名詩迷與詩人同聲朗誦《民歌》。歌兮悅兮,怎能不為之動容!在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沉郁、舒緩的旋律中,余光中懷母名作《招魂的短笛》被深情演繹。當朗誦到“魂兮歸來,母親啊,來守這四方的空城”,演員淚流滿面,余光中連忙上前,緊緊握手,久久沒有松開。

榕城歸旅,余光中沉浸于同胞骨肉情之中。他由衷表示,第一次來福州參加如此盛大的活動,兩件事感受最深,一是踏上福建后,便感到一股濃厚的鄉(xiāng)情,二是能與這么多的作家、學者聚首,是件很榮幸的事。親情可感,友情可佩,這一切都正如中秋之夜所看到的圓月一樣,是非常圓滿的。

“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一個人只有當了浪子后,才能明白這一切?!痹谌A僑大學講堂,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余光中袒露內心情懷。

此次“海峽詩會”,隨余光中返鄉(xiāng)。他所撰專文《八閩歸人——回鄉(xiāng)十日記》,大半篇幅敘寫此行的最后一程“尋根之旅”。字字句句飽蘸深情。

當日,自縣城驅車往桃城鎮(zhèn)洋下村。“像蟲歸草間,魚潛水底”,“久蟄的孺慕與鄉(xiāng)情,蠢蠢然似在蠕動?!?/p>

余光中寫道:

“下面就是你家了!”一句話令我全身震顫,心頭一緊?!瓬I水忽然盈目,忽然,我感到這一帶的隱隱青山,累累果林,都為我顧盼所擁有,相信我只要發(fā)一聲喊,十里內,枝頭所有的蘆柑都會回應,驟來的富足感一掃經(jīng)年的鄉(xiāng)愁。

返閩數(shù)日,“晚歸的詩翁”興奮不已。研討會,講座,朗誦會,一場又一場;各種媒體采訪,一撥又一撥;題詞,簽名,一次又一次。七十五歲的老人,卻毫無倦意。看得出,余光中特開心,頑童般,一路上都在“忙乎”,仿若“永動機”。

下榻永春縣城時,竟鬧出“失蹤事件”。

那次,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組聞訊專程前來,拍攝余光中專題。一路上,時間檔滿滿當當,訪談擺不上議程。在欄目組一再央求下,只好隨機變通,玩起“躲貓貓”了。數(shù)人“挾持”余光中快閃進入事先尋好的茶藝居。當時,說來慚愧,筆者居然還沒配手機,“靜默時刻”無聲無息,與外界斷了聯(lián)系。這可讓縣里一眾人等急壞了。雖事出有因,迫不得已,但此番動靜太大,憑空惹了一場虛驚,著實驚動當?shù)刂魅?,如今回想起來仍覺歉疚。不料,余光中竟是心領神會, “自覺”配合,絲毫不以為忤。后來,《東方之子》播出了專題節(jié)目上下集。

祭祖日,對同行的記者,余光中卻一反常態(tài),“恕不奉陪”,毫不“配合”。遙對先祖,他感到一種“恬靜的倦意”,“一生漂泊,今天至少該落一次錨,測童年有多深吧?”

邁進祖祠,人群依舊蜂擁尾隨,老人急了,大聲喊:“請大家安靜!讓我靜靜地和我的祖先在一起。這不是游戲的事情!我的一生都在等著這一天!”敬天法祖,唯此為上。他代表父母雙親還愿來了。

鄉(xiāng)親們早已在祖祠大廳里設置祭臺,上有全豬全羊各一頭以及其他祭品。依照閩南傳統(tǒng)習俗,余光中和夫人范我存點燃三炷清香,首先向列祖列宗三鞠躬。接著,余光中高聲誦讀親撰的祭文:

裔孫久旅他鄉(xiāng),思祖勿忘,萬里跋涉,特歸梓桑,謁祖省親。虔誠敬備鮮花蔬果,冥金香楮等儀,聊表微忱……

隨后,到了祖屋“新坂堂”,余光中又急了,讓人們不要老圍著。一向溫文爾雅的名詩人、名教授,這回,異乎尋常的急迫和執(zhí)拗。

歲月長河奔涌不息。游子希冀溯流而上,尋覓兒時的記憶。7歲時第一次回家鄉(xiāng),為祖父送葬。68年后重歸故里,別有一番滋味。風塵仆仆,跨海而來,“鄉(xiāng)情怯怯,孺念耿耿”。余光中父親當年赴臺,直到辭世,終究未能再返鄉(xiāng)。余光中莊重表示,回臺后到墳上上香時,會把此行告訴父親。

原鄉(xiāng)之行,余光中情難自抑,顯得格外激動。鄉(xiāng)親們整日圍著他,紛紛請他題字。祖屋的堂號,宗祠的匾額,村里的校名,勸學的嘉勉……來者不拒。次日,到了牛姆林,“余光中文學館”揭牌。余光中欣然留下“詩在如人在”的題詞。對于人生,余光中作過這樣耐人尋味的表白:

這世界,我來時收到她兩件禮物,一件是肉身,一件是語文,走時這兩件都要還她。一件已被我用壞,連她自己也認不出來。另一件我越用越好,還她時比領來時更新更活??v我做她的孩子有千般不是,最后我或許會被寬恕,被她欣然認作自己的孩子。

余光中長于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兼擅評論和翻譯,加之編輯圖書、雜志,多才多藝,曾被論者譽為“五色彩筆”。他先后出版21部詩集,11部散文集,6部評論集,13部翻譯集。其著作,大陸版本也有數(shù)十種,洋洋大觀。來時,上蒼賜予這件語文禮物,走時,回贈如斯豐盈作品!

離別時分,余光中戀戀不舍。族親把并蒂的一雙蘆柑,綠油油富于生機,擱到他手里:“把永春的特產(chǎn)水果帶兩只回去吧?!?/p>

余光中感慨系之:

有什么比這對孿生的綠孩子更能夠吮吸故土的乳汁與地氣呢?綠柑盈握,有誰比我更富足呢?

先前,在機場迎候余光中時,鄉(xiāng)親們?yōu)楸磉_熱忱,預備打出橫幅“熱烈歡迎文學大師……”我建議他們換種說法,避用“大師”稱謂。褒獎尊長,人們往往喜歡加諸一頂頂桂冠,非如此,似乎不足以顯現(xiàn)敬重和欽仰。其實,未必盡然。有如余光中之題詞,“詩在如人在”。作品的存在,讀者的認可,還有什么比這更能體現(xiàn)作家的價值呢?!

十日“原鄉(xiāng)行”,余光中不止一次告訴人們,他認為,政治的現(xiàn)狀是暫時的,經(jīng)濟是長久的,文化則是永恒的。兩岸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認同。

吮吸故土的乳汁與地氣,讓這位“八閩歸人”倍感富足,快慰異常。

如今,一年又一年,每屆時令,如約而至般,隱隱青山,累累果林,喜盈盈地迎來豐收的節(jié)日。永春蘆柑熟了,一批批上市,黃澄澄的?!霸娢獭眳s再也品嘗不到它的脆嫩香甜了。然而,那些遺存于世的詩文,卻是恒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