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忽忽遠枝空 寒蟲欲坯戶
來源:北京晚報 | 宗春啟  2022年09月29日08:53

9月23日,農(nóng)歷八月廿八,是秋分節(jié)氣。元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釋是:“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說,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漢朝董仲舒著的《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呂氏春秋》將春分和秋分統(tǒng)名之為“日夜分”,意思是晝夜長短相等。從理論上說,春分和秋分的太陽直射在赤道上,無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晝夜的長度均為12小時。所以,《尚書·堯典》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作“宵中”。其實,緯度不同的地區(qū),同一天晝夜長短也是不同的。據(jù)處在北方的遼代天文官觀測,秋分和春分這天,晝長為五十五刻半(約13小時19分),夜長為四十四刻半(約10小時41分);秋分過后,晝?nèi)詽u短,夜仍漸長,晝夜長短基本相等是在霜降節(jié)氣。

古人認為五谷豐登也有月亮的功勞,所以秋收時節(jié)天子要拜謝月神。早晨祭日、晚上祭月,故稱“朝日夕月”,始于漢代。有史料明確記載,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祭日到都城之東郊、祭月到都城之西郊。

明清兩代在阜成門外地月壇祭祀“夜明之神”,皇帝每三年一次親去,其余時間由武將代祭。清朝末年祭月廢止,夕月壇成為練兵場,如今是月壇公園。

秋分前后是北京人斗蛐蛐兒的高潮。“勇戰(zhàn)三秋”即在白露、秋分、寒露這三個節(jié)氣。因為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至1435年)喜歡這個游戲,致使延續(xù)至今。蛐蛐兒,學名蟋蟀,又名促織。蛐蛐兒一叫,天將變冷,須趕快制備冬衣,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明人《長安客話·斗促織》中說:“京師人至七八月,家家皆養(yǎng)促織?!蓖骝序袃嚎梢宰匪莸教瞥?,天寶年間“宮中以金籠養(yǎng)促織,置之枕函畔,以聽其聲”。南宋權(quán)相賈似道尤喜促織之戲,常與妻妾斗蛐蛐兒取樂。他還寫過一部專著:《促織經(jīng)》。

秋分過后,木葉飄零,秋風蕭瑟,秋蟲哀鳴。王安石詩云:“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贝藭r北方農(nóng)民正忙著播種冬小麥。農(nóng)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边m時播種,小麥出芽率高、分蘗早,可為明年豐收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