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草原》2022年第11期|周華誠:流水之上
來源:《草原》2022年第11期 | 周華誠  2022年12月01日08:19

1

從杭州驅車至泰順已是深夜。跟朋友約好,第二天一早要去尋訪普賓橋,不如索性趕到雅陽去住。途經泗溪鎮(zhèn)外的公路,忽然想到,應該去看一眼北澗橋。很少有人會在半夜里去看廊橋吧——不知道此時此刻的廊橋是什么樣子。

于是停車,掉頭,往泗溪鎮(zhèn)上駛去。

春夜,細雨綿綿。整座小鎮(zhèn)已然入睡。街上沒有一個人。我在廊橋公園牌坊外停了車,打傘,沿溪邊的堤岸往北澗橋行去。燈光昏暗,唯聽得耳邊溪聲嘩然作響。連續(xù)下了幾天雨,泗溪春水猛漲,所幸還沒有淹到路面上來。我小心地走到兩棵古樹下,站定之后朝溪中眺望,發(fā)現(xiàn)長長的碇步已然被溪水淹沒。水流在碇步上擊起雪白的水花。

我只來過北澗橋頭一兩次,一切仍然陌生。古老的廊橋,更加古老的大樹,比大樹還要古老的溪流,此時顯示出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既是寧靜,又是震撼。我打開手機照亮腳下石階,緩緩拾級而上。抬頭一望,古意森然。春雨沙沙,溪水喧嘩,反使得四面愈加寂靜了。白日里游客往來的橋頭,此時寂無一人。我曾在橋頭茶館喝茶、與雙貴聊天的地方,也寂無一人。似乎天地之間,從來蒼涼如此。我不再往前走了。

萬物有靈,這里的一切都如此寧靜,而我是一個不約而至的旅人。離開的時候,整座小鎮(zhèn)、古橋,依然沉在睡夢之中。

2

泰順有很多河流。泰順的河流來自這里的高山。被稱為“浙南屋脊”的崇山峻嶺之下,是幽遠僻靜的曠谷深溝。這里氣候多變,雨水豐潤,高山之泉滴滴匯聚而成細流,分別匯成飛云江、交溪、沙埕港、鰲江。水往低處走。溪流沿山谷蜿蜒而下,漸聚漸多,最后,分別從東北、西南、東南等方向殊途同歸,奔流到海不復回。

山勢飛拔,水道婉轉,造就了泰順溪山的雄奇秀美。歷史上的僻遠之地,也使泰順成為類似于桃花源一般的與世隔絕的境地。唐人顧況,曾有一篇《仙游記》:

溫州人李庭等,大歷六年,入山斫樹,迷不知路,逢見漈水。漈水者,東越方言以掛泉為漈。中有人煙雞犬之候。尋聲渡水,忽到一處,約在甌閩之間,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藥,連棟架險,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環(huán)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禮。野鳥名鴝,飛行似鶴,人舍中唯祭得殺,無故不得殺之,殺則地震。

《仙游記》說溫州人李庭等入山砍樹,此地是在“甌閩之間”,這十分能引人猜測。在唐時,溫州還是一個偏僻的地方,外界所知不多。甌閩之間,頗有神秘感。很顯然,這篇唐人傳奇就是小說,“甌閩之間”只是一個地域概念,而后代考證者多有附會。如宋代瑞安人曹叔遠撰《永嘉譜》,認為《仙游記》寫的是雁蕩山一帶。明代的姜準在《岐?,嵳劇防锾岢霎愖h,認為當在南雁。清代溫州人曾唯編《廣雁蕩山志》,將顧況的記和賦收在書里,提出實乃海市蜃樓,不必實有其事。到了民國,也還有人說故事發(fā)生在平陽的南雁蕩山,近年又有泰順學者考證,顧況筆下所寫乃是泰順某處云云。最翔實者,認為是在飛云江流域上游,如今泰順縣的仙稔鄉(xiāng)仙居村。

這就很有意思了,考證者何嘗不知只是一個寓言而已。然而,哪怕明知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傳說,依然一本正經去翻箱倒柜地考證,本身也是一件足夠浪漫主義的事情。更何況,浙閩之間山水頗佳,多一則這樣的故事,增添一分山水靈氣,也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而我在泰順跋山涉水,尋訪深山僻野之間的眾多古廊橋,時有墟里人家、人煙雞犬不期而遇,念及唐人仙游之奇事,平添幾縷游思,則殊為可喜也。

3

泰順的橋真多。這里幾乎就是“千橋之鄉(xiāng)”“中國橋梁博物館”?!稖刂萏╉樴l(xiāng)土建筑》(劉淑婷、薛一泉著,浙江攝影出版社)上的數(shù)據(jù),“泰順境內現(xiàn)存有各式各樣的橋梁958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木廊橋33座、石拱橋266座、石平橋111座、碇步橋248座”。

碇步,學術上稱為“堤梁橋”,鄉(xiāng)人們也稱呼它“琴橋”,因為一個一個碇步立于溪中,就像是琴鍵。小時候我在浙西鄉(xiāng)下,常見溪中有這樣的簡易碇步橋,一個碇步就是一塊大石頭,渡河時蹦蹦跳跳的樣子,走起來妙趣橫生。

溪水清淺,溪面也不寬的山區(qū)里,時常能見到溪中有這樣的簡易碇步。無非是墊個腳,就邁過去了。有時我們在山野間行走,遇到路面泥濘的地方,也在附近找兩塊石頭丟在水中,腳踩石頭而過,大概這也能算得是最原始古樸的橋梁雛形吧。

夜深人靜在泗溪看過溪水漫過的碇步,而更為壯觀的則是仕水上的碇步。朋友帶我去仕陽。修建于清嘉慶年間的仕水碇步,建在仕陽鎮(zhèn)溪東村一段平坦寬闊的河面上。遠遠望去,長長的碇步橫貫河面,猶如一串律動的音符,帶著跳躍感一直延伸到河對岸。這條碇步全長136米,共223步,每步由兩塊平整條石砌成,平行分高、低兩級。高的一行,可供挑擔者行走,或是漲水時節(jié)可行。矮的也可容二人相向而行。

碇步,這一種古老的技藝始于唐宋時期,而仕水碇步則是我國現(xiàn)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長的古代碇步橋,也因此,這看似平常的碇步,已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4

我和朋友一起踏上河中碇步。走過去,又走回來。寬寬的仕水之上很寧靜,耳畔唯有水聲呢喃。建造這碇步的古人也甚為用心,高的碇步用的是白色花崗石,低的則用青石深砌。以石質與顏色作這樣的區(qū)別,不僅美觀,而且醒目,行人在夜間行走時,也可以借著星月的微光看清腳下。

我在河中的一塊碇步上坐了一會兒,觀察碇步石基的建造之法。在碇步的上下游兩側,都有松木構成井字形,松木與松木的接頭,以榫卯結構固定。然后,再在井字形框架內堆砌大鵝卵石。另外,碇步大石本身,也是埋得極深,水上暴露部分只是完整石塊的三分之一,更多的部分則深埋于河床之中。此外,高一行、矮一行的兩排碇步,緊緊并列相靠,在水流的上方附一塊三角狀小石,既起到固定的作用,也有著分水的功能,可抵御水流經年累月的沖擊。

這看似簡單的碇步,背后有著極深的匠心。觀察得越細,就越忍不住要贊嘆古人的智慧。

如今,在離碇步不遠的河上,有一座公路橋連通兩岸,不過,就在我走過去又走過來的一小段時間里,先后有十幾個人都從碇步上走過。看來,這古老的碇步橋,至今仍被人們所使用。

世間之物,正是因為在被使用著,才更有生命力。物因為使用,留下閃閃發(fā)光的痕跡??纯错植降氖妫梢园l(fā)現(xiàn)它們都被無數(shù)的腳掌磨得渾圓了。這難道不是對于碇步之石最高的贊美嗎?

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說,日常生活里有著文化的隱秘。他憑借遍布日本列島的日常生活文化的點點滴滴,探析日本人的內在文化精神。我想,從仕水碇步和遍布鄉(xiāng)野的古老廊橋中,或許也能探析出泰順鄉(xiāng)民對于生活的深層理解。

泰順人很幸福,直到今天,他們還能跟古人一樣,在月夜走上碇步,踏著月光行走。

5

晚春的太陽曬在身上很舒服,午困襲來,我就在碇步一頭的亭子里打了一個盹。后來朋友開玩笑問我,有沒有夢到碇步龍?

碇步龍,說來很有意思,就是在這仕水碇步上舞龍。舞龍的民俗,其實遍及中華大地,我聽說的就有布龍、草龍、板凳龍、花龍、竹節(jié)龍,林林總總數(shù)不清。但是在碇步上舞龍,還是第一次聽說。

碇步舞龍,跟平地舞龍相比,當然是平添了不少難度。一方面手上要有力道,搭龍坪、龍戲珠、龍?zhí)蛑?、龍咬珠,這些動作都要做得行云流水;另一方面,當然是底盤要穩(wěn),騰挪跳躍之間,每一步都要準確地踩在碇步上。舞龍動作很多,從“開龍門”到“關龍門”,聽說一共有60多個套路,全部動作,都在碇步上完成。

我在泗溪臨水宮的非遺展示館里,看過碇步舞龍的圖片,蜿蜒盤旋的彩龍伴著舞者的身影倒映于水中,遠處則是古老的北澗廊橋,參天古樹香樟和烏桕掩映,構成人與自然互動的一幅美妙圖畫。

6

在雅陽采訪普賓橋畔的守橋老婆婆以及她的孫子、廊橋營造技藝的傳人吳學養(yǎng),中午又在他們家里,和工匠們一起吃了飯。學養(yǎng)勸我喝一口燒酒。那是他們當?shù)氐木?。我想喝,但因下午還要開車,遂拒絕了。學養(yǎng)邀我下次一定要來,好好喝一口酒。他主墨營建的永和橋已經竣工,定于辛丑年中秋舉行圓橋儀式,邀請我前往參加。

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永和橋的圓橋儀式緊鑼密鼓籌備之時,聽說閩地出現(xiàn)新冠疫情苗頭,各種活動都控制,盡量減少人員集聚。我原對廊橋的圓橋儀式特別感興趣,本想借此好好見證整個過程。此前,雖已在幾本書中看過圓橋儀式的文字記錄,但畢竟文學的角度和社科研究的角度是迥然相異的。趁著圓橋儀式的舉行,好好做一番采訪的計劃遂告擱淺。

學養(yǎng)比我小兩歲,是個極熱情的人,那天還陪我們在村莊四面走了走,看古橋,走古道,聊生活中的各種事。之后我們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圓橋儀式未舉行,學養(yǎng)也頗有遺憾,但他說,時機合適時一定要舉行儀式。十一月,他給我發(fā)來一張照片,是溫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頒發(fā)的溫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證書。

7

大概有七八次了,我從杭州奔赴浙南,穿行在冬春夏秋的時節(jié)之中,如同一個旅人,一步一步踏上每座古老的廊橋。

我時常想,等我有了空閑,說不定可以組織一個橋梁的游學團,帶二十來位朋友一起來到泰順,花上五六天時間專門看橋。

看橋,是一門學問。應當從哪個角度看橋呢,從建筑角度、風水角度、景觀角度、民俗風情角度、人與自然的角度、橋梁歷史角度,都是可以的;我們既可以去看原始的碇步橋,也要去看那遍及泰順大地、令人驚嘆的幾十座古廊橋,當然還要去看運用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建造的新橋,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泰順是一座大地上的橋梁博物館呀。當然,我們還可以去尋訪那些造橋的老手藝人,看他們怎樣一點一點,把一座虹橋驕傲地架在流水的上空。

看橋之余,我們就坐下來,喝喝泰順的紅曲酒,吃吃泰順的特色小吃米面層、泥鰍湯;夜深之后,再吹吹山野里清新的風,抬頭看看泰順的星空——天氣好的時候,在山里,抬頭便是滿天的繁星啊。

我想,如果我沒有時間,泰順的旅行社應該來做這樣一件事,把“橋梁之旅”的品牌做起來。

8

泰順的古廊橋,是大地上的冊頁,每一頁都寫滿故園風雨。古廊橋的保護、修復、傳承的故事,像樹葉一樣綴滿泰順人的時間之樹。

橋在中國人的眼里,是詩意的載體,是通往理想境界的通道。河水阻隔了道路,沒有舟,還有什么可以渡人過河。古老傳統(tǒng)認為,造橋修路是行善積德的行為,不僅能改變命運,延年益壽,亦能造福子孫。清朝《安士全書》說,修建橋梁,渡人于山川澗水;布施施惠,渡人于貧窮;改惡修善,渡人于苦難;勤學好問,渡人于愚鈍;修行學道,則是渡人超脫生死。

佛說:“渡人如渡己?!?/p>

更何況,在水口建造廊橋,對于一座村莊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風水意義。廊橋關涉著一座村莊、一個家族的興衰與運勢。

在世間修一座橋,使遠行的人可以安然行走,便利通行,亦猶如絕處逢生,免于驚恐。此舉善莫大焉。因此,世世代代的泰順鄉(xiāng)民,建造廊橋時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出資捐木,無不解囊相助,共襄盛舉。這種對于公益事業(yè)的熱忱以及同舟共濟的精神,使得廊橋成為善緣的載體。所有參與建橋的人,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在心底種下善的種子。橋在人間經歷風雨,善的種子在人間生根發(fā)芽。

一座古老的廊橋橫亙于世間,架在時間的河流之上,它的存在,就是真善美的宣言。那豈止是一座座廊橋——那是祖先們對于人間的美好希冀,通過有形的物質載體,大音希聲,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一代代的后來人。

9

熙熙攘攘的小巷菜場,近中午時分依然熱鬧。帶著濕潤泥土的新筍擺滿地面,微雨之中,來自山野的蔬菜野果,裹挾山川云霧的氣息充盈著這一條縣城里的小小深巷。我穿過擠擠挨挨的人群,尋找一個地方:泰順縣廊橋保護研究中心。

在一幢略顯灰舊的老式大樓里,廊橋研究保護中心主任莊通向我緩緩地聊起關于廊橋的前世今生。一件件廊橋的往事,一個個跟廊橋有關的名字,在這個春天的午后浮上水面,夏碎香、高啟新、季海波、鐘曉波、蕭云集、曾家快、周萬鞏……很多名字不分先后地隨著敘述的線索跳出來,很多往事爭先恐后地一點一點浮現(xiàn)眼前——幾乎可以說,是一代又一代的民眾和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像是接力一般,把他們的心力傾注在廊橋保護的事業(yè)上。那個午后,我第一次那樣強烈地感受到,古老的廊橋之于泰順民眾的精神性意義。

后來,莊主任騎上一輛山地車,穿過深巷的菜場與人群,帶我去一間小工作室,送給我?guī)妆緯?。在后來不斷地尋訪廊橋的過程中,我都記得他對我說的話——“請盡量多挖掘一下廊橋的精神……”事實上,每一次出發(fā)我都在思索,廊橋的精神是什么,廊橋之于泰順民眾的意義是什么——我的每一次探訪,都圍繞著這個原點出發(fā);我的每一篇廊橋文字,都在經歷遙遠的跋涉之后,返回到這一個原點。

10

“一程山,一程水,千帆閱盡,愿我們都能與更好的自己相遇?!泶取?/p>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沈陽:安妮,抱樸?!?/p>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躲過雨的廊橋。2020年9月20日,Whh and Ml?!?/p>

“泰順好好玩哦!——Andrea?!?/p>

“我覺得Andrea 說得對!——Jade?!?/p>

“明月照廊橋?!蚯噱?,2020年10月2日。”

在我的采訪本上,抄錄著幾段留言,這些都來自于北澗橋畔一個叫“情愛廊橋”的茶館的留言簿。“到泰順,一定要去看世界最美的廊橋;如果沒有到情愛廊橋茶館打卡,等于沒有到過廊橋?!边@是網(wǎng)上流傳的一句話,據(jù)說很多外地游客到了北澗橋,一定要去這家茶館拍照、喝茶、打卡。我知道,在古時候,廊橋邊常常會有一間小小的茶館,那是守橋人的居所,也是守橋人為過往旅人提供的歇腳之處。

而這家情愛廊橋茶館有什么不一樣嗎?

走進一看就知道了,這是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文藝腔調的茶館。

阿芬每天守在店里,看到我?guī)е鄼C,就跟我說,樓上的每一扇窗子都是不一樣的風景。如果有興趣,你一年四季都可以來拍照。

“這家店的主人不是我,是美輝姐,美輝姐在溫州上班,所以平時就是我守在這里。因為我很喜歡啊。你看,早上八九點鐘,雞叫鳥叫都有了,平時也很寧靜,我就拍拍照,發(fā)發(fā)朋友圈,宣傳宣傳我們的最美廊橋,這種慢生活,真的很喜歡呀。”

阿芬家在下橋村,離這里并不遠,走走也就是幾十步路。阿芬說,我現(xiàn)在其實也可以算是守橋人,我天天都看見廊橋。你看,現(xiàn)在那兩棵大樹的葉子是綠色的,到了秋天,烏桕樹葉紅了,樹上會有很多鳥兒,有白鷺,也有畫眉,各種各樣的鳥都有。到了冬天,樹葉落光了,也特別美。冬天過去,春天來了,你就能看見樹葉一天比一天濃密起來,一天比一天綠起來。

我點了一杯“三杯香”綠茶,就在茶館的二樓坐著,正對著閣樓的小窗。小窗外面是寧靜的北溪以及溪上的北澗橋,一窗的綠意,與陽光一起撲進來。

11

我一次次去尋訪廊橋,朋友說,那些廊橋已經有很多人都寫過了,你還能寫出什么新意來嗎?關于廊橋,各種各樣的資料網(wǎng)上都能找到了,你還需要一次次去尋訪嗎?

其實,每一次去廊橋,我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發(fā)現(xiàn)。正如柳田國男所說的那樣,我也更愿意把廊橋放置在今天的日常生活里來觀察;這即是說,我想找到一座廊橋與當下日常生活之間的隱秘關系。

“絕不是抄抄資料那么簡單呢!”我對朋友說,比如說,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位老太太挎著一籃子雞蛋坐在橋頭,她是在那里賣雞蛋。老太太年紀很大了,臉上的皺紋深深的,牙齒似乎都掉了好些,但她的臉上,卻并沒有一點點愁苦。她坐在橋頭賣雞蛋,對每一個人都笑著,有人過來問價,她很開心,人家沒有買就走了,她還是一樣笑著。我坐在對面,遠遠地看著這一幕,也看了好久。

12

驅車行駛在泰順境內,似乎一座橋緊連著一座橋,一個隧道緊接著一個隧道。無他,只因泰順的山高,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山巒起伏,群峰疊翠。當?shù)嘏笥褢浖八r出門求學,到縣城一趟,幾乎是跋山涉水一整天。重重大山,道道溪水,構筑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泰順秘境。

令泰順人很自豪的是,2020年12月22日下午,文泰高速通車,結束了泰順縣不通高速的歷史。這幾乎是令人奔走相告的喜事。朋友對我說:“我們泰順終于也有高速公路了?!蔽奶└咚俾?,是龍麗溫高速公路的一段,從此把泰順融進了浙江省的高速公路網(wǎng)絡,融進了一條川流不息的大道。

相比之下,泰順的古廊橋所連接起來的,都是刀耕火種時期的“小道”了——盡管昔時,那些小道都是通往四面八方的國道、省道,大多是靠山民們肩挑手提修建而成。一條條古道如今大多被荒草湮沒,許多古道也已杳無人跡,不過,這也沒有什么可以遺憾的,對嗎?

在文泰高速的56公里路程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讓我覺得很有必要記錄下來——“有橋梁33座,隧道20座,橋隧總長40.43公里,占路線總長的72.24%”。

幾乎是橋梁和隧道構成了一條高速路呀。

也因此,文泰高速是目前——這么說吧,截至我在寫作時的2021年11月——浙江省內地形條件最差、施工難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蛘哒f,它就是浙江的“天路”。

在這條“天路”里,有一座橋也值得大書一筆。洪溪特大橋,全長571米,主跨265米,是亞洲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索橋。

這座大橋塔高177米,橋面到溝底高差有260多米,相當于80多層樓房高度。站在橋面上,猶如走進了一條空中游步道,盡收兩岸美景。

洪溪特大橋的主墩,采用雙塔結構,最大塔高177.2米,每座塔身兩側各有16對斜拉索,全橋共有64對斜拉索。

在一篇新聞報道中,一位參與大橋工程的建設者章長廣,回憶了他初次抵達泰順的場景。他說:“這是我40年職業(yè)生涯最大的挑戰(zhàn),我從沒有干過這么難的工程?!?/p>

我想,這真的很有意思。泰順人應該做一個節(jié)目,邀請一位洪溪特大橋的建設者,與一位廊橋技藝傳承人,一起對話造橋的故事。

造一座橋,無論是大橋小橋,都有它自己的特點,也有它的難度。譬如洪溪特大橋這樣的現(xiàn)代化大橋,最難的地方,據(jù)說是當?shù)卦旗F天氣,對索塔施工的影響,這座橋的“索鞍”安裝定位,最大偏差控制在1.5毫米以內。

但是對于造一座廊橋來說,最難的地方,恐怕不是1毫米或2毫米的定位誤差,而是在于對地形的判斷——我猜,或者建于村莊水尾的某個位置最合適,對于整座村莊的“風水”是最相宜的。在這方面,要聽專業(yè)人士的意見,傳統(tǒng)工匠與現(xiàn)代工匠的對話與碰撞,一定會非常有意思,也有價值。

“遙聞前山相對語,跨繞溪谷數(shù)里程?!?/p>

“百丈百灘,一灘一丈。迢迢羅陽,如在天上?!?/p>

這些書寫泰順行路之難的詩句,如今在當?shù)匾呀洘o法得到準確印證。路歸路,橋歸橋,隧道歸隧道,連在一起就成了坦途,就接通了四面八方。

13

在一本書里,讀到美國詩人哈特·克萊恩的一首詩,《致布魯克林大橋》:

在橋墩的陰影之下,我靜靜地等待著,

只有在黑夜里你的輪廓如此清晰。

城市的喧嘩在此刻幻化成泡影,

而大雪已將來年漆成白色……

哈特·克萊恩有一部詩集就是《橋》,這首詩里寫到的布魯克林大橋,與自由女神像齊名,被譽為工業(yè)時代七大工程奇跡之一。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徹底縮短了人與人、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過一本書《造橋的人》,寫的是布魯克林大橋總工程師華盛頓·羅布林的人生軌跡。

我?guī)е窈竦摹对鞓虻娜恕?,來到浙江南部的泰順,坐在廊橋邊的一間茶館里讀這本書。這使得我忽然有了一種更國際的視角來看待古老的廊橋。廊橋不僅是泰順的,也不僅是中國的,而是屬于全人類的。

橋向來不僅僅是連接兩岸的工具,它還象征著“連接”的渴望,也象征著“連接”的可能。造布魯克林大橋的人,值得用一本書去書寫。造廊橋的人,是不是,也值得用一本書去書寫?

本書作者說,“于是,我盡力而為,動手寫下了這個有缺點的迷人男子,這個造橋的人。華盛頓是兒子,是軍人,是丈夫,是父親,是工程師,也是商人。他的一生,和眾人的一生一樣,錯綜復雜”。

我走在一座廊橋上,也多么想接近一位造廊橋的人,聽取他一生的故事。

14

至于廊橋的名稱——我同學老包說,他們鄉(xiāng)人以前叫它“柴橋”。溫州市廊橋文化學會會長鐘曉波也說到,在他小時候,人們都把廊橋叫作“蜈蚣橋”。偶爾也有人叫“虹橋”,但是“廊橋”的說法,就是與1996年美國的一部電影《廊橋遺夢》有關。這部電影一下子拉近了這種橋上帶有廊屋的建筑與全世界人民的距離。1996年11月,攝影師蕭云集將他的攝影作品配上帶有人文介紹的文字,取標題為《浙南廊橋有遺篇》,這組報道登上了《中國攝影報》,由此引起了廣泛關注。從那以后, “泰順廊橋”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慢慢地成了這種古橋的固定稱謂。

在電影里,廊橋與愛情的故事令無數(shù)人感動落淚。而泰順的廊橋,似乎都與愛情絕緣。薛一泉寫過一本書,其中一篇的標題是《沒有愛情故事的廊橋》。在我的采訪中,又的確有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廊橋緊密相連,那就是廊橋學會會長鐘曉波與他的妻子海沙的故事。他們因廊橋相識,因廊橋相戀,第一次牽手也是在廊橋上。這個動人的故事被我寫進了《廊橋相見》中。這也應該是這個故事第一次被這樣完整地敘述。我想,人與廊橋,從來都是相互成全的。

15

如果有機會,可以舉辦一場廊橋音樂會。不如,就在廊橋上吹奏尺八吧——本來永和橋圓橋儀式如期舉行的話,曉波和海沙都會去參加。后來因為疫情關系推遲了,我也依然心懷期待。曉波說,也許下次舉行,還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廊橋的建造,對于一座村莊來說,本來就是一件大喜事,小小的波折或插曲,自然也是上天的安排,順其自然即好。所以,對于曉波的意思,我是很認同的。而我也是在想,下次去時,不妨請一位尺八的吹奏者,在廊橋表演一回。

記得有一回,去杭州的永福寺,在后山隨意行走之時,無意間聽到一陣遼闊蒼涼的樂音傳來。永福寺內,古木參天,林密徑幽,當天又有微雨斜飛,忽然聽到這樣的樂音,不由使人一怔,內心立時更加寧靜清寂了。轉了幾個彎,下了數(shù)十級臺階,來到一處小小回廊平臺,見一位布衣長衫扎著頭發(fā)的男子在吹奏尺八。

尺八音樂,我在一部紀錄片《一生一世》中聽過,頓時被它獨特的空靈和恬靜的意境所打動。但那畢竟是在音箱中聽聞,不曾現(xiàn)場聽過吹奏。永福寺的那一次偶遇,使我更加明了尺八音色里的蒼涼寂靜。我也沒有駐足,依然前行,走出很遠之后,尺八的樂音仍遠遠傳來。

有什么能比尺八更適合廊橋這種山水之間的風雨建筑呢?作為古代中國的傳統(tǒng)樂器,尺八從南宋時期傳入日本,杭州的護國仁王禪寺一直被視為尺八的祖庭,每年都有來自日本的學人前來祭拜。而泰順的廊橋,我相信宋代之時也一定就存在這綠水青山之間了。三條橋就始建于宋代。那么,以源自宋代的樂音,在源自宋代的廊橋上吹響,不也是一件極有雅意的事情嗎?

尺八聲音里的空寂與清幽,是一種瀟然獨立的灑脫,也是一種超越凡塵的靜定。這人間傳世的廊橋,正是最好的物證。尺八里,有一支曲子《鹿之遠音》,我在想象中,也一定有仙鹿在夜深人靜之時,于廊橋上悄然駐足。

16

看完文興橋,尤靜靜帶我去筱村鎮(zhèn)坳頭村的伴山云居吃飯。坳頭村是一個僅有七百人的小山村,實際常住村里的還不到半數(shù)。跟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一樣,年輕人進城謀生,田地拋荒,空置無人的老房子也幾近坍塌。后來,有一位在上海創(chuàng)業(yè)的鄉(xiāng)賢老板回到筱村,帶著鄉(xiāng)愁,開發(fā)建筑了那一片規(guī)模巨大的筱村公社旅游項目。

靜靜說,泰順人都有很濃的家鄉(xiāng)情結。很多人在大城市創(chuàng)業(yè)成功,最終還是回歸到鄉(xiāng)土。譬如這位伴山云居的老板,就是這些年“泰商回歸”的一個縮影。他在這個項目上,聽說已經投入了一點五個億,有果園、農莊,也有民宿、度假木屋、民俗館,有游客集散中心等等,把整個村莊都盤活了。一到節(jié)假日,村莊里停滿了車,外面來的人給鄉(xiāng)村帶來了滿滿的活力。

很遺憾,那天我們沒有碰上那位鄉(xiāng)賢。吃飯的時候,靜靜還說,筱村的文興橋、文重橋被洪水沖毀之后,這位老板就捐了二十萬元。不過他也并不要宣傳什么的。怎么說呢,廊橋的事,泰順人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真要說嘛,可能,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凝聚力。

后來我也在想,這些年泰商回歸,為什么他們想要回歸呢?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故鄉(xiāng)有廊橋。

17

今天我們應該怎么注視一座廊橋?

好幾次,采訪結束時,我一個人坐在岸邊,遠遠地,靜靜地,看著那些古老的廊橋。在天地之間,它們遺世獨立,傲經風雨。一座橋與一座村莊,一座橋與世代家族,一座橋與不息的流水,一座橋與不絕的光陰——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在這樣的關系里,隱藏著一個族群無數(shù)的故事,隱藏著這個族群的密碼,也隱藏著他們所希冀的未來。

說起來,這就是文化吧,也是深深融進每一個人血液里的,無盡的鄉(xiāng)愁。

周華誠,稻田工作者、作家、出版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散文委員會委員。“父親的水稻田”創(chuàng)始人。作品見《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草原》等刊。出版有《德壽宮八百年》《江南三書》《陪花再坐一會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