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法國漢學家汪德邁與他提出的“新漢文化圈”
來源:澎湃新聞 | 高丹  2022年12月22日09:29
關鍵詞:汪德邁 漢學

最近,“法國漢學家汪德邁《新漢文化圈》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近年陸續(xù)推出法國漢學家汪德邁的著作大全《汪德邁全集》,這套書集中展示了法國傳統(tǒng)漢學研究中國社會文化的最新成果。近期出版的一部《新漢文化圈》,是《汪德邁全集》的重要組成。

《新漢文化圈》中,汪德邁將日本、朝鮮、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地區(qū)的經濟與政治的發(fā)展放到歷史和文化的整體背景中來考察,分析了上述漢文化區(qū)域各國和各地區(qū)在歷史進程中的成敗得失,并指出現(xiàn)代化并非只有西化一途可走。

研討會中,法國阿爾多瓦大學東方學系主任、特級教授金絲燕作了題為《汪德邁“新漢文化圈”在今天的意義》的發(fā)言,發(fā)言中指出,汪德邁在日本寫作的《新漢文化圈》吸收了法國的歷史學、中國的文字學、日本的資料學、法國的歷史學方法,研究了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思想,并充分重視儒家思想的作用。

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明教授從北京大學東方學史的角度討論汪德邁的《新漢文化圈》,他的發(fā)言題目是《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重讀東方文化叢書<總序>和<新漢文化圈>》。陳明提出,古往今來,歷史前進的巨輪既是語言、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因素所驅動,也由人類文化交流所支持。在不同的時空區(qū)域中,人類文明的類型五花八門,由于宗教、信仰、貿易、利益、霸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相互之間既有友愛,更多的是流血沖突,我們倡導以跨文化共榮共存的心態(tài)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北京師范大學跨文化研究院院長董曉萍教授將汪德邁《新漢文化圈》和金絲燕與汪德邁合作的《文心雕龍》法譯本合看,認為,《新漢文化圈》中的“文化”的概念,是一個與“傳統(tǒng)”聯(lián)系密切的概念。汪德邁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大問題,即漢文化圈擁有一種核心競爭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文化的特征是“文”的文化,而不是“武”文化或“商”文化。其中尤為重要的儒家文化所衍生的儒政、儒文、儒武、儒商觀念在漢文化圈各國的政治、經濟、歷史、外交、教育和日常往來中長期滲透,形成區(qū)域間的認同。

董曉萍在分享中指出,汪德邁通過翻譯《文心雕龍》以及其他著作,進一步闡述了中國文化“文”的思想內核。汪德邁提出,一些西方著作批評儒學阻礙了經濟增長,是因為他們看到的中國經濟還在表層,他們不了解漢文化圈的深層儒學整體性。雖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是“商”文化,但漢文化圈國家由于接受了儒家重視非物質文化的思想傳統(tǒng),能把“商”的發(fā)展放在可控制的社會關系之內與倫理道德約束之內,這就使中國文化中發(fā)展經濟的概念與西方的經濟概念有本質上的不同。站在當代立場看漢文化圈,文化與經濟并不矛盾。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原主任暨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院長李國英教授在題為《跨文化視野下的漢字研究》的發(fā)言中談到,在汪德邁的《新漢文化圈》研究中,漢字是一種工具性的方法。漢字是國際性的文字,除了在它的發(fā)源地中國使用外,還傳播到日本、韓國、越南等東亞國家,在很長的歷史階段中成為東亞地區(qū)唯一的一種通用文字,漢文成為東亞各國官方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由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作者寫作的漢文文獻是漢文典籍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寶庫的重要遺產。隨著歷史文化的發(fā)展,伴著東亞各國語言文字民族化的進程,漢字早已不再是東亞地區(qū)的通用文字,但漢字及其負載的文化成了漢字文化圈的文化基因,融入了東亞國家文化的血脈,這種文化還成為東亞經濟騰飛的動力。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南亞系主任史陽副教授重點考察東亞國家的文化多樣性,菲律賓是一個特例。他的發(fā)言題目是《菲律賓史詩中的家族觀念——來自漢文化圈邊緣的一種思考》。菲律賓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多個文化圈的影響,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具有鮮明本土性、地方性特征的文化形態(tài)。菲律賓各民族有100多部英雄史詩,史詩是洞察菲律賓各民族世界觀、宇宙觀、價值觀、倫理道德的重要途徑,是從事跨文化研究有效的研究對象,有助于研究者跨越不同文化的疆域,深入到異文化中了解史詩傳承、展演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理態(tài)度、社會組織、物質生活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遠的發(fā)言題目是《古印度文化圈和新漢文化圈》。張遠提出,古漢文化圈與古印度文化圈既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當歐洲工業(yè)革命帶來的近代文明迅速追趕上東方文明,古印度文化圈與古漢文化圈相繼解體。在新漢文化圈和諧重建的過程中,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印度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古印度文化圈為新漢文化圈的重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

研究者們也指出,當今世界全球化的不可逆與多元文化的不可違,地緣空間的動蕩與區(qū)域國家力量的凸顯,正在影響世界的格局與人類的命運,當此之際,為加強對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理論闡述與對中國經驗的深入分析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