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江南的王世貞
來源:文匯報 | 羅時進  2023年02月07日08:23

整理古籍文獻的目的是要通過規(guī)范化的學術方法,使古籍文獻為當代學術研究所利用,為當代文化建設作貢獻,同時作為一種文化資源,為未來人們在學術上提供憑依,在精神上提供滋養(yǎng)。這也就是所謂“文利天下,紙壽千年”。

用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本人的“大歷史觀”來看,這項工作也是歷史學研究。歷史學是要力求還原歷史過程與因果,總結歷史經驗和規(guī)律,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借鑒。以古鑒今,述古開新,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意義所在。

與某一地域、某一時代、某一文體、某一類別的文獻整理不同,《王世貞全集》是對個人著述的整理和研究,怎樣看待其價值呢?我們應放到“再現文化巨擘本真”的層面上來認識。從文化發(fā)展來說,王世貞是文化史杠桿上的一個重要支點,甚至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機器引擎力。這是其卓越之處,英偉之處。通過《全集》整理,王世貞的形象得到極大的還原,可論之處很多。從他具有江南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角度有三點值得注意:

一是“文”。人文化成江南,唐宋以后江南就成為一個文化型社會了,這一點已屬常識?!拔摹笔墙⒃凇皶怼被A上的,一個“書”字后面連接著嗜書、讀書、藏書、著書、校書的許多事實,在每一個方面,王世貞都有生動的實踐。如果置于蘇州府的范圍,明代能夠與其比肩的并不多,清代可數的也就是虞山錢謙益、長洲吳翌鳳等人,但吳翌鳳的文化影響力遠不能與王世貞相提并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文”人,他所涉及的文體極眾,除大量的各類古文和應用性寫作外,詩歌、詞曲、小說、戲曲,皆能成“家”。他能夠成為“后七子”之首,主盟文壇二十年,足顯其地位之高。朱彝尊甚至說:“當日名雖七子,實則一雄?!?/p>

二是“博”。江南人以博雅著稱,其中王世貞堪為典型。他以才高學博著稱于史,《四庫全書總目》稱之“博綜典籍,諸習掌故,則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無論廣續(xù)諸子也”。概括起來說是“博贍”,進而言之則以博藏、博覽、博記、博識、博才、博奧見長。他的博,不是淺層次的“雜項概知”,而是博廣之中俱見專深,只要看一看他的史料學的積累,便可知其專精的程度了。清代史家,在王世貞的史學大樹上擷取一枝,便可成為專門之學,這顯示出其“博”是有高度和深度的。

三是“剛”。江南人的性格到底應該如何總結?普遍地是以“寬柔”論之,這固然不錯。但論江南人的性格或人格特征,還是“簫劍”并論較為全面、恰當??梢宰⒁獾氖?,明代的嚴嵩、清代的和珅,最大的“對立者”都在江南。想到嚴嵩,就會想到王世貞;想到和珅,就會想到孫星衍、洪亮吉。吳人好隱是痛于世道人心,以退居為良策。王世貞平生,哪怕到了晚年,也是多次辭官,請求致仕,其中見出人格堅守,也見出狂傲自放。從王世貞身上,可以聽到江南人的“簫音”,也可以看到江南人的“劍氣”,陳繼儒《眉公見聞錄》論其人“性慧氣剛”正道出其“簫”與“劍”的兩面。

以上這些,是我過去對王世貞稍加涉獵的印象,同時《王世貞全集》的整理,全面還原了王世貞其人,進一步強化了印象。相信許多讀者和我一樣,由此可對王世貞及其所具有的“江南特征”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作者為蘇州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