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宋代美學意境里的風雅傳承 ——淺談《夢華錄》茶文化與服飾特色
來源:文藝報 | 楊清茨  2023年03月17日07:54

電視劇《夢華錄》根據關漢卿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改編,劇集把原著中趙盼兒將好姐妹宋引章從渣男周舍的魔爪中拯救出來的情節(jié)豐富展開,巧妙設立了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

劇中趙盼兒、孫三娘、宋引章從逃避出身到接受出身,最后打破出身的枷鎖,在經歷了舉步維艱、種種磨難后,姐妹三人終于將簡陋的小茶坊經營成了汴京最大的酒樓。歷經重重艱難險阻積極奮斗后的趙盼兒看到了更多風景,也解開了她對歐陽旭的執(zhí)念,同時也為古代地位卑微的女子推開了一扇平等救贖之門?!秹羧A錄》劇情合理,節(jié)奏緊湊流暢,人設豐滿立體,風花雪月之余又融入了時下較為新潮的價值體現,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女性題材劇。

值得一提的是,《夢華錄》中體現的中國傳統(tǒng)美學令人驚艷,拍出了新時代中國觀眾想要沉浸式欣賞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茶文化”的表現,電視劇中所展示的茶和與茶相關的細節(jié)引人入勝,值得深入一觀。

女主趙盼兒身為茶鋪的娘子,第一集出場不久就為觀眾呈現了三個茶藝。首先是沖茶,劇中叫“紫蘇飲子”。單手提壺,茶壺離茶杯三尺遠,沖茶的動作行云流水宛如舞蹈,看起來賞心悅目,令茶客驚羨且拍手叫絕。

其次,“紫蘇飲子”在古時原名應為“紫蘇熟水”,熟水即是古代的飲料。雖說劇中是掌柜推出的,但實際“紫蘇飲子”在宋代時可謂風靡一時的飲品。據《廣群芳譜》里記載,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要知道紫蘇可是有解暑之功效,為夏日佳飲,元代詩人方回有這樣一句詩:“未妨無暑藥,熟水紫蘇香。”

又說這“鹽茶”,趙盼兒告訴客人在茶里加鹽味道更好。茶圣陸羽曾在茶中加鹽以此平衡苦澀,增加湯感的潤滑,但對茶的清揚之香會有抑制作用。但在宋人這里,完全不受影響。因茶葉的等級高,工藝精湛,用大量高品級茶來彌補內涵物質的流失,所以口感與日本所保留的抹茶道不可同日而語。“鹽茶”這種喝法時興于唐代,茅山自古以茅鹽著稱,鹽溶于茶后更添茶香。

最絕的當是“茶百戲”,一種始于唐、盛于宋的茶道,深受文人雅士推崇。其實“茶百戲”是從點茶而來的,相對于適合飲用的點茶,“茶百戲”所用的茶湯更濃而不適合品飲,只適合觀賞,在濃茶湯擊拂出的泡沫上,宋時稱為“沫浡”或“雪乳”,用專門的器具蘸水來作畫,故亦喚作“水丹青”,類似于國畫中墨分五色的原理。創(chuàng)作水丹青不但需要畫功,且考驗點茶的基本功,因為只有打出更為綿密持久的泡沫才有作畫和欣賞的時間。

女主趙盼兒在劇中不僅開茶館,還是位點茶高手。宋代飲茶最主流的方式就是將茶磨碎、研細,最好還要用籮篩出細末,然后將茶粉放入燙熱的盞中,先加一點水調成糊狀,再一邊加水一邊擊拂出均勻細膩的泡沫,共七次,后來被宋徽宗細致地歸結成“七湯點茶”。每個步驟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很好地把控度與沉靜的心才可細致地將每個步驟完成得有條不紊,達至宋式美學的境界。

劇中趙盼兒初到東京看到那里的茶館還在用煎茶法很是嫌棄,同去喝茶的歐陽旭解釋說南北風味大有不同,讓盼兒也嘗嘗東京茶的味道。不過趙盼兒很快就指出茶博士所用之茶是雙井白芽,隨后便展示了宋代推崇的點茶。

煎茶在宋代并沒有因為過時而受到鄙視,相反很多文人認為這種前朝飲法很有古意?!凹濉本褪菭c煮的意思。宋代烹茶只煎水不煎茶,也就是用燒開的水沖點茶末,所以叫點茶。唐代的煎茶通常用銚子或者《茶經》中稱之為“鍑”的器具,而不是鑄鐵壺。鍑不具流,銚子則有一個短流,都是敞口的。材質上有銀的、瓷的也有陶制的,趙盼兒尤說:“銚子也最好用銀的,鐵器會有生澀之味”。

劇中還出現了茶碾、茶筅、建盞等極具代表的宋朝茶器。第一集中趙盼兒迫不得已重新備茶的第一步就是碾茶。用于碾茶的碾子形制和藥碾一樣,卻要精致得多。材質上以銀為上,熟鐵次之。宋代點茶茶色以白為貴,現碾現點方能達到色白如玉的效果,放久了色澤則會昏暗。

劇中趙盼兒用竹茶筅舀出茶粉放入一個黑盞中?!安枭?,宜黑盞”,宋代沖點出的茶有豐富的乳沫,乳沫越潔白、細膩,咬盞越持久,說明茶品和茶藝越好,深色的茶盞能夠突顯茶色的白,于是在北宋斗茶的盛行之下,建盞也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所推崇,成為宋式精致風雅美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而底色青黑的建盞本身也十分具有觀賞價值。徽宗說“玉毫條達者為上”,也就是說建盞內部有銀白玉色的直條花紋的為上品,這便是“兔毫盞”。

獨特的“點茶”文化是宋朝特有的文化符號?!秹羧A錄》的導演和編劇圍繞“茶”進行了大量研究,據說還特地邀請了知名茶文化專家親自指導。

《夢華錄》不僅讓觀眾感受到宋代的茶文化,感受到充滿煙火氣和市井感的宋代百姓生活。同時,《夢華錄》的服化道也同樣大放異彩,設計貼近主人公的社會地位,盡可能地還原了宋朝時期的風土人情,劇中“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體現出了宋朝服飾之美。

不同于服飾艷麗多彩、大膽開放的唐朝,宋朝服飾更趨于獨特的素雅之美,風格以簡潔、清雅為上。

在劇中前期,趙盼兒是錢塘茶鋪的賣茶人,為了體現出市井感,服裝的面料以天青色的棉麻為主,雖清淡樸素,卻恰如其分地隱現了如汝窯顏色的高雅、澄凈,襯托了少女清麗脫俗的氣質。再配上江南水鄉(xiāng)的環(huán)境,有種渾然天成的美。而后期趙盼兒經營半遮面茶館時,作為老板娘,服飾則以上下裙款式為主,纖細的皓腕輕搖羅扇,如水雙眸隨之流轉,盡顯婉約柔美之態(tài)。

“簟紋衫色嬌黃淺,釵頭秋葉玲瓏翦。”宋朝服飾的主要色調以杏黃、蔥白為主,這類顏色使著裝人清麗婉約、樸素淡雅,令人賞心悅目。衣服樣式雖然簡約,但是風格素雅,整體給人與眾不同、高貴大方之感,這種簡約之美,即使是放在當下,也能與大眾的審美很好地契合。

服飾是文化的縮影,也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不同的社會基礎與文化,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審美風格,它們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中國古代服飾的歷史畫卷。導演用精致的鏡頭、完美的布景,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美學的魅力。其實無論是千年前的宋朝,還是時光流轉的現世,“雅”都是生活的一種基調,一種永不褪色的美。宋式文娛的極簡與大雅所蘊含的生活情調與審美意趣,從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