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濟南市博物館 古城輝煌 精品燦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陸培法  2023年06月20日08:29

元代木雕力士像

元代木雕力士像

唐代金銀平脫寶相紋葵花銅鏡

唐代金銀平脫寶相紋葵花銅鏡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東濟南素有“泉城”之稱,噴涌不息的泉水匯成大明湖,與佛教圣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濟南市博物館坐落于千佛山腳下西北側(cè)。濟南“山、泉、湖、河、城”融合的獨特風貌與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生動地展現(xiàn)在這座博物館中。

考古探源

濟南市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58年12月,現(xiàn)館址 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展陳面積約2400平方米。博物館現(xiàn)有7.6萬件(套)藏品,涵蓋陶瓷、玉器、銅器、書畫、雜項、古籍、革命文物等10多個類別,其中一級文物70件(套)。

基本陳列“古城輝煌——濟南歷史暨館藏文物展覽”通過400余件(套)珍貴文物與多種輔助展品,展示了歷史文化名城濟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該展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回望千秋——濟南歷史”由“濟南的遠古文化”“濟南的古城古國”“濟南的歷史名人”3個單元組成;第二部分“珍藏永恒——館藏文物”包括“熠熠生輝的青銅藝術(shù)”“巧奪天工的雕塑藝術(shù)”“古樸沉雄的石刻藝術(shù)”。

走進“回望千秋——濟南歷史”展廳,濟南源遠流長的歷史脈絡(luò)清晰呈現(xiàn)在眼前。濟南市博物館黨總支副書記劉新智介紹,濟南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文化遺跡為后李文化。后李文化因首次發(fā)現(xiàn)于山東臨淄后李村而得名,距今約8500年—7500年。深腹圜底釜是后李一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相當于今人使用的鍋。

在后李文化之后,濟南相繼進入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濟南市博物館曾參與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fā)掘,取得豐碩成果。展柜里展示了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白陶壺等珍貴文物。

1928年,考古學家吳金鼎在今濟南市章丘區(qū)龍山村發(fā)現(xiàn)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1930年,中國第一位人類學及考古學博士李濟主持開展城子崖遺址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此后又經(jīng)過多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以磨光黑陶為代表的大批文物??脊艑W家將這種以黑陶為顯著特征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命名為“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距今4600年—4000年,上承大汶口文化,下接岳石文化。龍山文化陶器制作普遍使用輪制技術(shù),器壁厚薄十分均勻,尤其是蛋殼黑陶,漆黑烏亮、薄如蛋殼,其制作技藝之高超令人驚嘆。城子崖遺址出土的蛋殼黑陶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約50克,是黑陶中的極品,今人都很難燒制出這樣的陶器。

造型獨特的龍山文化白陶鬶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此器為炊具,是用燒制瓷器的高嶺土燒制而成,形狀似鳥,有柄和3個空心短足,嘴像鳥喙。古代山東被稱為東夷,東夷人崇尚鳥圖騰,因此把鬶等器物制成禽鳥的形象。

這個展廳還介紹了濟南地區(qū)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成果,如仙人臺周代聚落與邿國貴族墓地、洛莊漢墓、雙乳山西漢濟北王墓等。

精雕巧塑

西漢初,設(shè)濟南郡,郡治在東平陵,城址位于今章丘區(qū)龍山街道。《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記載“割齊之濟南郡為呂王奉邑”,這是“濟南”地名第一次在文獻中出現(xiàn)。

“巧奪天工的雕塑藝術(shù)”展廳陳列著精美的陶塑、玉雕、石雕、竹木牙雕、瓷雕等,其中有一件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是濟南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

1969年,彩繪樂舞雜技陶俑出土于濟南無影山漢墓,是一件隨葬明器,重現(xiàn)了2000多年前流行的“百戲”表演精彩場面。此器中有21個陶俑,分別為7名樂工、7名觀賞者、7名表演者,它們被固定在一個長67厘米、寬47.5厘米的陶盤上。陶盤兩側(cè)的觀者寬衣深服、冠履整齊,顯然是社會上層人物。右側(cè)3人面前置有2只酒樽,象征著宴飲。陶盤后側(cè)一排樂工,有的擊鼓,有的敲鐘,有的擊磬,有的彈瑟,有的吹笙。身著花衣的2名女子揮動長袖,翩翩起舞。頭戴尖頂小帽的4名男子正在表演雜技。還有1人身穿紅袍,雙臂張開,手中別無所持,似乎是歌唱者,它是陶盤中唯一一個身體可以自由轉(zhuǎn)動的陶俑。

此器構(gòu)思巧妙、意趣盎然,在有限的空間中展示了西漢時期樂隊的組合與表演場景,渲染出生動活潑的氣氛。這種內(nèi)容豐富、場面完整的樂舞雜技藝術(shù)立體形象,是迄今中國漢墓出土文物中僅見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這件國寶級文物曾到日本、菲律賓等國展出,被稱為稀世之珍。

元代木雕力士像是國家一級文物,由整塊金絲楠木雕刻而成。這是一件建筑構(gòu)件,明代重修濟南城時被用于濼源門箭樓之上。它的背后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1928年5月3日,日軍為阻撓北伐,在濟南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慘案。城門被炮火擊毀,力士像木構(gòu)件埋藏于瓦礫中。一名日本軍人拾得力士像后,贈給朝日新聞社記者新宮壽天丸。新宮壽天丸將它帶回日本,供奉于家中。

1956年,中日互派代表團訪問,新宮壽天丸考慮再三,將這件力士像包裝好,托代表團帶回中國,并親書《力士像歡送之辭》,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愛和祝愿。辭中寫道:“余訪問中國幾次,感最愛中國,對中國人民亦感親近……近來中國改革,日新月異,愛中國精神旺盛,余最歡快,趁此機會,愛惜之力士像擬返還中國……力士像返國之后,看到中國之諸弊已完全拂底,政治之民主化,人民安居樂業(yè),國運日日隆盛,他心中感慨如何?請力士像代我叫喚‘萬歲’!請力士像在中國永久保護,人民幸福!”1957年2月,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xié)會(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將此力士像轉(zhuǎn)交濟南市人民委員會,后交由濟南市博物館收藏。

于闐采玉圖玉山子、壽山嵌寶石五子鬧佛等玉石雕藝術(shù)品體現(xiàn)了清乾隆時期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五子鬧佛用一整塊壽山石雕刻而成,彌勒佛屈膝斜坐,大耳垂肩,袒胸露腹,5個童子在他身旁嬉戲,發(fā)式不同、姿態(tài)各異,他被童子們鬧得擠眉笑眼。彌勒衣紋流暢自然,沿胸衣襟上嵌有9粒紅綠寶石。此器雕琢極為細膩,人物栩栩如生,構(gòu)圖也十分精巧。

吉金生輝

“熠熠生輝的青銅藝術(shù)”展廳展示了酒器、炊器、食器、水器、農(nóng)具、雜器、兵器、銅鏡、佛像等不同用途的銅器。

商代晚期錯金目紋戈是這個展廳的珍品。其戈體寬厚,援部舌條狀,呈等腰三角形,中間起脊。銎部飾橢圓形瓦紋,內(nèi)尾部等寬平齊,平齊處正反兩面各有一銘文和花紋。戈的援末與銎內(nèi)相接處,正反兩面分別裝飾兩個錯金環(huán)形目狀紋飾。此戈銅質(zhì)較好,加工方法有特殊之處,形制、銘文都很有特點,歷經(jīng)3000多年,錯金處依然熠熠生輝。

唐代金銀平脫寶相紋葵花銅鏡也是國家一級文物。此鏡1971年出土于濟南市解放路一座唐墓中,出土時已斷為3塊,后修復完整。此鏡直徑19厘米,六出葵花形,圓鈕,鈕周圍飾六出重瓣形金片,其外為6個心狀紋銀片中套寶相花紋金片。心狀紋間綴瓣紋金片,現(xiàn)存5枚。

此墓早年被盜,除此鏡外,僅出土一合墓志。據(jù)墓志考證,墓主人是唐代右威衛(wèi)左中侯項承暉,雖然官階不高,卻是“貴妃之令弟,公主之季舅”,因而得以用金銀平脫鏡隨葬。唐玄宗李隆基內(nèi)寵頗多,這位項貴妃在新舊《唐書》中都沒有記載。

一塊銅版反映了宋代濟南商業(yè)的繁榮。宋代城市人口眾多,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不少店鋪為了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大打廣告戰(zhàn)。除了各式各樣的店鋪招牌廣告外,還出現(xiàn)了一種很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形式——將本店店名、商標和廣告詞刻成青銅版,印刷小廣告分發(fā)。

這件青銅印版上方標明店鋪字號“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間刻有白兔搗藥圖,圖案兩側(cè)注明“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圖案下方為廣告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口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睗鲜胁┪镳^展示的這件是復制品,原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它不僅有店鋪標記,還有對商品質(zhì)量和促銷優(yōu)惠條件的說明,是目前所見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商標廣告的實物。

劉新智介紹,濟南市博物館建館以來,相繼推出“大汶口遺址出土文物展”“歷代陶瓷展”“濟南戰(zhàn)役革命文物展”“館藏明清書畫精品展”“我從漢朝來”等近百個專題展覽。1985年應邀赴日本和歌山市舉辦“濟南歷史文物展”,開創(chuàng)了山東省在國外舉辦地區(qū)性文物展覽的先河。館藏文物精品曾多次到國外展出,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提高濟南知名度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文圖片由濟南市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