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莎翁為什么不能是莎婆? 新書《莎士比亞是女人及其他異端》重審文豪身份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康慨  2023年07月19日08:30

《莎士比亞是女人及其他異端》

莎翁到底是誰? 果真是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貴族背景的威廉·莎士比亞,還是弗朗西斯·培根、克里斯托弗·馬洛或第17代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甚至一位更不知名的意大利女詩人? 為什么英國文化界對他的身世如此諱莫如深?

33歲的美國記者和文學評論家伊麗莎白·溫克勒(Elizabeth Winkler)不久前出版新著,捅了一下莎學馬蜂窩。

《莎士比亞是女人及其他異端》(Shakespeare Was a Woman and Other Heresies)6月8日在英國出版,公開質疑了有關莎翁身份的傳統說法。

“莎士比亞的作者身份問題——關于威廉·莎士比亞可能不曾寫過冠以其名出版的那些作品的理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可怕、最惱人、最難以啟齒的話題?!睖乜死諏懙溃词固嵋痪洹吧勘葋喌淖髡呱矸輪栴}”,也會遭到蔑視、辱罵和攻擊。因為你在暗示“英國文學之神可能是個假神。這是異端邪說”。

但有些美國人偏愛提出質疑。亨利·詹姆斯斷言:“神圣的威廉是有史以來對一個逆來順受的世界所實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欺詐。”沃爾特·惠特曼說:“我們都知道在今日所知的莎士比亞問題上存在著多少神話?!瘪R克·吐溫則寫道:“到目前為止,任何人都知道也能證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亞終其一生一出戲都不曾寫過。就傳記家們提供的資料來看,他其余的大量經歷都是用猜測、推斷、理論、猜想一層層地造出來的——一座高聳入云的人造埃菲爾塔?!?/p>

1964年夏天,英國的伊夫琳·梅·霍普金斯小姐去世時,把三分之一的遺產留給了弗朗西斯·培根協會,以尋找莎士比亞劇本的原始手稿,并證明培根才是莎翁作品的真正作者。她的繼承人認為培根協會的工作是“水中撈月”,遂在莎學家的支持下入稟公堂。

高等法院法官理查德·威爾伯福斯在斷案時指出,盡管演員莎士比亞是公認的作者,但“支持莎士比亞作者身份的證據數量稀少,而主要依賴1623年第一對開本里的明確陳述”。

法官認為反面證據難以忽視。例如,莎士比亞去世前留下了詳細的資產分配指示,對詩歌、戲劇或手稿卻只字未提,而“19世紀的密集搜索擴大了威廉·莎士比亞其人與劇本作者之間的證據鴻溝”。因此,作者身份的問題并沒有結束,霍普金斯小姐給培根協會的遺贈由此得到了法官的認可。

“審判的效果是取代了學者的權威,”溫克勒寫道,“把他們變成單純的證人——有偏見的、偏袒一方的證人——并將真相交給法庭,而法院的結論是真相其實并不確定。”

到了2023年,專家的權威變得更加難以質疑。她說,學術界很容易困于群體思維,這是社會心理學現象,即一個群體通過同意不質疑未經證實的核心假設并排斥一切偏離群體教義的人而保持凝聚力。莎學界就是如此。他們的核心信念是關于作者身份的傳統理論。英國莎學家斯坦利·威爾斯(Stan?ley Wells)甚至在2011年宣稱:“質疑歷史并奪去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威廉·莎士比亞的榮譽是不道德的?!?/p>

溫克勒的書并非要證明誰才是莎士比亞作品的真正作者,而是借以審視莎學界的生態(tài)系統。

事情的起因是她2019年在《大西洋月刊》發(fā)表的文章《莎士比亞是女人嗎》。文中提出了16世紀意大利詩人埃米莉亞·拉尼爾(Emilia Lanier,1569-1645)曾參與創(chuàng)作莎翁作品的觀點,結果遭到莎學界的猛烈反擊。她在今年6月27日見報的采訪中告訴《衛(wèi)報》的戴維·史密斯:“我很快就被斥為陰謀論者和否定論者——他們援引了否認氣候變化或否認大屠殺的事例,盡管這都是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他們把我和反疫苗接種者或虛假信息傳播者相提并論。非常丑陋的比較。這一開始讓人深感羞辱和震驚。作為作家,我從來沒受過這樣的攻擊?!?/p>

溫克勒意識到自己捅了馬蜂窩,而其背后的機理值得做一番研究。“莎士比亞是女人嗎”就這樣變成了關于“莎士比亞為什么不能是女人”的思考。

她來到英國拜晤莎學家和相對更為公允的歷史學家,觀察了斯特拉特福(她稱之為“英格蘭的伯利恒”)的旅游產業(yè)鏈,走訪了宣稱質疑者“不道德”的莎翁故居托管協會前主席斯坦利·威爾斯。

她還見到了英國著名演員、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院前藝術總監(jiān)馬克·賴倫斯(Mark Rylance)及其妻子、劇作家和導演克萊爾·范坎彭(Claire van Kampen)。后者提醒溫克勒注意脫離歐洲的英退運動,看看此間對不列顛身份的情感有多么強烈。而莎士比亞正是這種情感的核心,“如果你把它拿走了,那還有什么呢?”她說。

早在1840年,托馬斯·卡萊爾便已將莎士比亞形容為“未來和所有時代的‘普世教會’……此后一千年都將輝照著所有英格蘭人的國度”。兩百年之后再看,這種說法似乎并未夸大。2011的一項民意調查發(fā)現,莎士比亞是最讓英國人自豪的文化符號,排在君主制、武裝部隊、甲殼蟲樂隊和米字旗之前。

史密斯的文章總結說,溫克勒在書里提出了三個引人注目的論點:一、作者身份問題與帝國主義英國的興衰及其對國家神話的需求密不可分;二、莎士比亞變成一尊世俗的神,是因為要用戲劇來填補教會衰落留下的真空;三、在受到合理懷疑時仍然堅持信仰是一種基本的人類需求。

在互聯網上,溫克勒也遭到了謾罵。但她告訴史密斯,她并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