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萬物有哲學》:巖石開花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嚴春友  2023年07月28日09:54

孩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他們提出的問題,成人往往難以回答。然而,孩童又是以形象的方式來認知世界的,不可能理解抽象的哲學概念,因此我們也就無法用抽象的方式來向他們進行哲學教育。那么,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那些普遍的哲學道理呢?《萬物有哲學》以繪本的形式進行了一次嘗試:在全書的正文中,并不包含哲學的任何具體內(nèi)容,比如哲學概念、命題、哲學家的思想等等,沒有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只有對于現(xiàn)象的描述。

這一嘗試是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xiàn)的:首先是以感性的圖像來展現(xiàn)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200頁的一本書,只有3萬多文字,所要講的內(nèi)容直觀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些圖畫也是以孩子們喜歡的風格設計的,樸拙、天真而有趣。其次,采取了將哲學道理寓于感性故事之中的講述方式,用感性的語言來表達普遍的道理,這些文字只是在講故事,而不是講抽象的道理。通過這樣一種講述方式,孩子們就可以從生動形象的圖畫和故事中體會到深奧的道理。再次,全部的主題都是在講生命的故事,而生命是孩子們最常見的現(xiàn)象,是最切近其生活的,因而最容易激起他們的好奇心,也易于被他們理解,從而把他們的興趣引向深處。

四個分冊分別有四個不同的主題,從不同的方面來講述生命的故事,以便讓孩子們?nèi)娴亓私馍?,并體會其中蘊含的復雜道理。雖然所講的是科學的常識,但如此的講述方式,不在于傳播知識,而在于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從看似平常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的問題,激發(fā)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第一個主題講述生命誕生與演化的故事,旨在表明:生命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演化的,人類從何而來。地球上本來一片荒涼,什么生物也沒有??墒?,從這死的土地上竟然“長出”了如此多樣的生命,實在是一個奇跡。原始的地球可以說就是一塊巨大的巖石,而生命就是從這“巖石”中開放出的花朵,不妨說,石頭可以“開花”。我們的祖先并不就是猿人,而是有一個長長的系列,可能是古細菌、藍藻、三葉蟲……各種巨大的動物,包括恐龍和人類在內(nèi),都是從灰塵般的微小生命演化而來。漫長而艱險的生命演化史填平了“石頭”與花朵之間那條幾乎無限寬廣的鴻溝。

生命演化的歷程表明,生命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生命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有條件的,某種生命的出現(xiàn)依賴于非常特殊的環(huán)境,一旦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變化,這種生命就會消失;生命的演化有著嚴格的邏輯,這就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而不可能相反。

第二個主題則是從橫的方面展示動物的生存智慧、動物行為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人與動物的距離,遠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巨大。凡是人類有的行為,幾乎都可以在動物中找到萌芽,甚至在昆蟲中也已經(jīng)有了“國家”。這沒有什么可驚奇的,人本來來自于動物,只是比它們復雜一些而已。動物的生存智慧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比我們簡單、直接、高效。它們不需要學習那么多技能,甚至有一項技能就可以生存。森林里有一種扁虱,沒有眼睛、耳朵和味覺,但它能感覺到樹底下有溫血動物經(jīng)過,于是便降落到這只動物身上吸血。僅靠這一技能,它們的種族就可以繁衍不息。動物的欲求很低,有的昆蟲在一片葉子上安家,并在那里度過一生,那片葉子就是它們的整個世界。

與人類社會一樣,動物社會中也是有規(guī)則的,誰不遵守規(guī)則就會被大家所拋棄,因為這些規(guī)則規(guī)定了動物們的社會秩序,從而使每個動物能夠得到食物和受到尊重,如果破壞了這些規(guī)則,有的動物就無法存活了。

每一只動物都是大自然的智慧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是幾十億年演化的結果。在自然這個家庭中,沒有一種動物是“壞”的,每一種動物都有存在的必要。動物的生命也與人一樣不可死而復生,它們的生命同樣珍貴,理應得到我們的尊重。對動物的愛護和憐憫,是人類善良情感的延伸,很難設想一個虐待動物的人對人會是友好的。

第三個主題是植物的世界。植物看起來是平凡的,但是如果了解了它們生存的智慧和生存方式的多樣性,你將會感到驚奇。植物不能移動,不會說話,看起來沒有任何智慧,實際上它們可一點也不傻,它們的生存能力比動物更強大,在一些動物無法生存的地方也有植物的身影。水里有水草,山上有山花,即使冰雪之下也潛伏著植物的幼芽或根系,一旦春風來臨,它們就會發(fā)芽、開花。植物的生命力遠遠高于動物。苔蘚即使被曬干,遇水即復生。雜草是農(nóng)人的敵人,農(nóng)民們必欲斬草除根,然而幾千年過去了,它們依然茂盛生長,以至于白居易慨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植物沒有大腦,卻很聰明。它們知道哪里有陽光,枝芽總是向著太陽生長;知道哪里有土壤,把爪子一樣的根伸向那里,好像有眼睛似的;知道什么時候該長芽什么時候該開花。植物的結構不算復雜,幾乎都由根、莖、葉構成,世界上卻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據(jù)說世界上有45萬余種開花植物,它們卻不會授錯花粉,這得需要何等的智慧呀!面對燦爛的植物世界,不免生出幾千年前就有的感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第四個主題是展示動物的成長過程及其復雜性,選取了青蛙、蜻蜓、蟬、蝴蝶和鳥這五種動物,講述它們從卵到成年的故事。它們各自不同的生存智慧給人以啟迪。從它們的生長過程看,不同動物的繁殖方式、生存條件、生存技能等等各不相同。從動物的卵長成動物寶寶,再到成年,歷經(jīng)千難萬險,能夠活下來算是幸運。

每種動物都有獨特的生存本領,來保證種族的繁衍。動物寶寶的生存本領,那可是人類的寶寶無法相比的。小鹿生下來幾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可以奔跑,野鴨寶寶一出生就會游泳。多數(shù)動物幼崽出生不久就可以獨自謀生了。人類的幼兒可就不同了,如果沒有精心呵護,一個也不能存活;而要能夠獨立謀生,需要十幾年的養(yǎng)育??梢姡祟愲m然依賴智慧而獲得強大力量,但也有自己的短處。

最后,在正文之外,設置了一個簡短的“哲學思考”欄目,作為家長的參考。雖然孩子不懂抽象概念,但家長一般還是能夠理解的,這些簡短的文字提示家長,這段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以使家長心中有“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