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一觴一詠一斯文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凸 凹  2023年08月17日08:29

艾米莉·狄金森說,我不怕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就怕坐在角落里一聲不吭的沉默者,因為他一旦開口,就不凡。散文集《寧靜是一種寬容》的作者鄭叢洲就是這樣的人。他從不標榜自己寫了多少散文、詩歌、文學評論和報告文學,但只要他覺得你對文學有純粹和誠懇的態(tài)度,就會對你娓娓而談,對我國現當代文學,從作家的為人到作品,都有深刻的評騭。

他博覽群書,有著“述而不作”的古風,對于寫作也有著謹慎的態(tài)度。身邊有太多年年作、月月作、天天作的寫作狂人,作品雖成堆累案,但剝開包裝,裸露處可入目者不多。再流行的作品,他也要衡以“我的”尺度,初讀喜,再讀疑,經得住質疑和批評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寧靜是一種寬容》是一部內蘊豐富、高度自洽的散文集,其特點為:

其一,破格局。一改當代散文特別是鄉(xiāng)土散文一貫的“匍匐于鄉(xiāng)土、醉倒于村俗”的狀態(tài),讓“自我”“我思故我在”的語言之旗高高飛揚。作者恣肆運筆,任性揮灑,無拘無束,讓文體無以界定,或曰是詩,或曰是散文,或曰是隨筆,或曰是雜感,或者稱為詩化散文、哲學筆記。

鄭叢洲勠力于文字的“復合”品質——敘事、抒情、論理三者之間,不簡單是一種因果關系,也不是一種被動服務的關系,而是結伴而行,共同到達。即敘事里有抒情,抒情里有敘事,論理,也不是以傳統(tǒng)樣式靠敘事與抒情的鋪墊,而常常是論理進入敘事和抒情環(huán)節(jié),在交互作用中,推動意象、意緒和意義的形成,達到渾然天成。

其二,去魅。把神秘高深的寫作化為日常生活,切近觀察、感悟生活中的點滴,因而使他的文字有了顧炎武《日知錄》的風致。

鄭叢洲的散文不是俗生活的原生態(tài)記述,而是靈魂登場的掠影,是記讀、記思、記情、記趣、記悟、記痕的產物。他更執(zhí)著在超越上下功夫,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情結,很多金句碰撞出鏗鏘復鏗鏘的重音,振聾發(fā)聵,醒人豁己。

其三,文字生動有趣。作者善于運用意象、象征、通感、反語,且在小處看大、近處看遠、虛處看實、低處看高、戲謔處看莊肅,不主觀強硬地確定意義,反而讓文字有了更強的張力。

現實生活中,鄭叢洲好酒、好交游,也好放言,因而真誠通透,不同于某些作家的裝腔作勢、迂腐偏執(zhí)。他的散文既有草民底色,也展現了知識者獨特的家國情懷、人文品格,有很多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東方智慧的精彩演繹。作者的文字,集智性、靈性、悟性與人間性于一體,是閱破滄桑、深諳世事人生經驗的結晶與升華。他的筆下,沒有風花雪月的輕薄,沒有引經據典的枯澀,更沒有堆砌辭藻的作態(tài)。清新流暢,自然率真;談天說地,博古通今;涉筆成趣,渾然一體,常在調侃、戲謔、笑談、反諷、幽默中,呈現出獨特的魅力和鮮明個性。在情趣和氣脈上,與韓美林的《閑言碎語》切近。

鄭叢洲的散文創(chuàng)作,常在晚間酒后,是具獨白特質的一觴一詠一斯文,寫出了我心中想寫而未寫出的,于是,便在文字中與他相望、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