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還原復活與再造創(chuàng)新的“舞意”表達
來源:文藝報 | 林 喦  2023年08月21日08:52

在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中,北京舞蹈學院的集體舞《駿馬圖》、沈陽音樂學院舞蹈學院的集體舞《散樂圖》和北京舞蹈學院的獨舞《覺》等三個舞蹈最終斬獲大獎。比賽雖已落幕,但熱議之聲不絕于耳。從當時比賽現(xiàn)場的“一票難求”和“座無虛席”以及相關網(wǎng)絡宣傳分析報告顯示出的網(wǎng)絡傳播效果來看,這屆中國古典舞“荷花獎”的演出與比賽備受媒體及廣大舞蹈愛好者的關注。

應該說,作為晚生的中國古典舞學科,經過幾代舞蹈家和廣大舞蹈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發(fā)展了起來,在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挖掘、探討、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典型”意義的經典作品。同時,也不斷培養(yǎng)出一代代優(yōu)秀的中國古典舞舞者,展示出了“中國式”的中國古典舞作品,進而誕生了這種具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性、特殊性和時代賦予的現(xiàn)代性為一體特征的,民族性鮮明突出的身體語言藝術種類。

從本屆“荷花獎”古典舞參賽作品來看,舞蹈編創(chuàng)思維主旨非常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

一是集中觀照了中國歷史文化“物器”的“還原復活”。如《散樂圖》《富春》《簪花仕女》《簪花一卷》《歸義》《鉛華·滿壁》《瑤光賦》《巴女拓影》《綠釉陶男俑》《紅山玉龍謠》《三足問鼎》《宅茲中國》《湘奩》等舞蹈作品,基本上是從壁畫、文物、畫卷、玉器等歷史遺留物上的圖文留痕進行了整理、發(fā)掘,復活了“當時圖景”。創(chuàng)作主體充分地展開想象并運用了延展、夸張、變形等藝術思維,“再現(xiàn)”歷史遺留物的所謂歷史“原貌”。

二是從歷史文名人和詩詞作品中開掘了舞蹈的“舞意”表達。主創(chuàng)人員通過絢麗多姿的舞技去立體“復活”意境深遠的“舞意”,如舞蹈《如夢清照》《年年雪里》《易安醉》《橘頌》《求索》《無問》《了兮》《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能不憶江南》《懶畫眉》《淡妝濃抹總相宜》《思兮長相憶》《江城子·記夢》《蓮鼓越歌行》等舞蹈作品,僅從作品名字上就能看出舞者想通過舞蹈表現(xiàn)歷史中的某位詞人、詩人或是詩詞作品。舞者通過對屈原、蘇軾、李清照、王陽明等古代文化名士或詩作的“舞意”闡釋,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人的精神符碼和精神指向。

三是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風土民俗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舞蹈解讀。如《東游》《門神》《洛神》等作品,其中《東游》賦予了神話傳說《八仙過?!穲F結一致、共克艱難的主題新意;《門神》將年畫中傳說的“門神”賦予了時空轉換的童趣;《洛神》則以詩句意象為創(chuàng)作靈感,在無限遐想中構思塑造出端莊秀美的洛神形象以及古韻神行的審美意境。

四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神意象進行了“舞意”表達,如《駿馬圖》《人在草木間》《一川青水》《象山水月》《不染》《龍鳳儀》《鴻鵠高飛》《蓮·生》等舞蹈作品,分別以“萬馬奔騰”“人生品茶”“寄情山水”“蓮花不染”等古人追求的精神意象再塑時代精神追求。

五是在先進的革命文化中尋求表現(xiàn)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主題。如《那時花開》借用“傘”的意象,講述了一對革命戀人對人生、愛情和信仰的追求;《南泥灣》通過一位老“魯藝”文藝工作者的追憶,展現(xiàn)出“魯藝”人在面對民族危難時赴死抗爭的精神面貌。

綜觀上述五點,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新時代的舞蹈創(chuàng)作帶來了可供挖掘的極為廣闊和深遠的歷史資源,也為舞者提供了展示絢爛多彩的舞技和“舞意”的文化承載。傳統(tǒng)文化不僅需要“還原復活”,更需要“再造創(chuàng)新”。因此,文化藝術工作者要切實提高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達的領悟力,真正撲下身子,扎根生活,秉承操守藝德,在歷史的“物器”和“文氣”里覓尋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新意來,讓受眾能夠充分體驗到“舊貌換新顏”的藝術表現(xiàn)。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尤其是中國古典舞的編創(chuàng)者,也要在現(xiàn)實生活里尋覓社會發(fā)展中富有新意的人物和事件作為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素材,讓中國古典舞創(chuàng)作亦展示出當下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

(作者系遼寧省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