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國作家》(紀實版)2023年第6期|許晨:生命至上(節(jié)選)
來源:《中國作家》(紀實版)2023年第6期 | 許晨  2023年09月18日09:03

許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山東省作協(xié)原副主席,青島市作協(xié)名譽主席。出版有《人生大舞臺——“樣板戲”啟示錄》《琴聲如訴》《山海閩東》,以及海洋紀實三部曲《第四極:中國蛟龍?zhí)柼魬?zhàn)深?!贰兑粋€男人的海洋》《耕海探洋》等多部報告文學和散文集,被譽為“海洋作家”。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第三屆中國工業(yè)文學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許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山東省作協(xié)原副主席,青島市作協(xié)名譽主席。出版有《人生大舞臺——“樣板戲”啟示錄》《琴聲如訴》《山海閩東》,以及海洋紀實三部曲《第四極:中國蛟龍?zhí)柼魬?zhàn)深?!贰兑粋€男人的海洋》《耕海探洋》等多部報告文學和散文集,被譽為“海洋作家”。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第三屆中國工業(yè)文學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序章

康復病人的心聲

朋友,你有過被猛擊一掌、頭暈目眩的感覺嗎?你有過如墜冰窟、渾身冰冷的體驗嗎?

毋庸諱言,我就有過。因為,我的家人突然被告知得了癌癥!

那是十幾年以前的一天,具體地說是2006年8月19日,我正在辦公室里處理編輯事務——筆者時任《山東文學》雜志社副主編,每天忙碌在大量的文學稿件之中,突然接到了一個急促的電話:“哥,不好了!媽媽確診了,是腎癌!”

“啊?!”立時,宛如平地一聲雷,我呆在那里……

打來電話的人,是我在某醫(yī)療單位工作的妹妹。

前幾天,年逾七旬的母親感到腰部不適,時常隱隱作痛,還伴有低燒,因她年輕時患有腎盂腎炎,便以為是不是又犯病了?

當然,最為擔驚受怕的還是“長東西”。全家人商量了一下,事不宜遲,立即約定時間,由我和大妹陪同母親前往一家醫(yī)院檢查。世上有許多令人坐立不安以至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事情,其中之最,我認為莫過于在醫(yī)院走廊里等待檢查結果了。

那天由大妹陪伴母親進入B超室之后,我便守在檢查室外面,故作鎮(zhèn)靜實則內(nèi)心十分煎熬地等候著。那個可惡“癌”字,就像一只蒼蠅似的,在腦海里“嗡嗡”地揮之不去。因為,久治不愈的腎炎,完全有可能發(fā)展成為惡性腫瘤。如果真是這樣,對于一個人和一個家庭來說,將是一場難以言表的災難。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也許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多小時,反正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猶如一個世紀那么漫長,妹妹扶著母親走了出來。我趕緊迎上前去,緊張地問道:“怎么樣?”

妹妹臉上一掃剛才的凝重,多云轉晴了,笑著說:“不要緊!醫(yī)生反復看了又看,沒有占位,還是有炎癥!”

哦,以我淺顯的醫(yī)學知識理解:占位是醫(yī)生臨床中的專業(yè)術語,全稱為占位性病變。這是指在人體器官內(nèi)部或周圍出現(xiàn)了結構異常,并且對正常組織造成了壓迫、侵犯。通俗來講就是長了腫瘤,惡性占位等于“癌癥”。那么,沒有占位就是說沒長腫瘤!

一塊石頭落了地??墒怯行┦逻€是不能高興得太早!我和三個妹妹與老父親商量,為了更加放心起見,再到權威醫(yī)院檢查一下。小心無大錯。為了精確檢查、排除癌癥,當然要去治癌防癌最專業(yè)的山東省腫瘤醫(yī)院了。

尤其,大妹早就知道這家醫(yī)院的院長于金明,是一位曾在美國留學多年的“海歸”專家,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放射治療腫瘤那是一絕。他帶領團隊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三維適形放療、立體定向放療、逆向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等多項治癌方法,是我國現(xiàn)階段腫瘤精確放療新技術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他曾先后榮獲山東省、衛(wèi)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留學歸國人員和全國勞模等稱號。

大醫(yī)精誠,這樣的專家院長、這樣的腫瘤醫(yī)院,肯定讓人信得過??!沒說的,大妹馬上聯(lián)系他們再詳細檢查一次。因為已經(jīng)有過“虛驚一場”的經(jīng)歷了,我以為這只是一次例行的排除檢查,遠沒有上次那么緊張不安,加之正是編輯部下稿忙碌之際,就沒有跟著到醫(yī)院去,而是靜候佳音。

萬萬沒有想到,卻等來了那個猶如晴天霹靂一樣的電話!

癌癥猛于虎。腫瘤嚇煞人。

因為,癌瘤是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最兇狠的病魔。

如此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筆者一旦得知老母親確診是“腎癌”,是那樣的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似乎感到整個天空都變黑了。

最初的震驚與惶恐過去之后,我們?nèi)胰搜讣叉?zhèn)定下來,堅定了信念:全力為母親治??!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砸鍋賣鐵,也要盡力找最好的醫(yī)院、最好的大夫去治療去挽救。

好在是由山東省腫瘤醫(yī)院檢查確診的,正好就地住院,聽從專家和主治大夫酌情安排吧!由此,我們親身體驗且加深認識到了院長于金明的醫(yī)者仁心,由衷感謝他和他所領導的醫(yī)院給予了精心而專業(yè)的治療。

按照程序,在于院長協(xié)調指導下,有關科室對母親的病況做了綜合會診,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最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并非熟人關系才有如此待遇,在山東省腫瘤醫(yī)院,每一個入院治療的病人,都能得到專業(yè)的診療和無微不至的照護。

……

當一切回到正常生活軌道之后,母親和我們?nèi)叶贾孕母兄x山東省腫瘤醫(yī)院,衷心感謝于金明院長、邊家盛大夫、石學濤主任和王春英護士長等為代表的全體醫(yī)護人員。什么是醫(yī)術精湛?什么是醫(yī)德高尚?我們親身經(jīng)歷的一幕幕,就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寫照。

時光飛逝,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母親已是耄耋之年了,依然耳聰目明,精神矍鑠。她常說:“是于金明院長、是山東省腫瘤醫(y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這些年里,于金明院長和他領導的山東省腫瘤醫(yī)院不斷高歌猛進,取得了許多可歌可贊的新成就。他和他領導的團隊修改并制定了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腫瘤診療指南,三次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科技最高獎、一項何梁何利獎、八項省部一等獎。他本人也在2011年光榮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中國放射腫瘤界第一位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位院士。

那么,于金明院士是通過怎樣的刻苦努力、奮發(fā)有為,從田間地頭一步步攀登上國際醫(yī)學高峰的呢?他的成長史、奮斗史,不僅僅是一部放療醫(yī)學發(fā)展史,也是一部中國青年的勵志史。

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看一看于金明和他所帶領的科研團隊,以及為之獻身的腫瘤防治事業(yè)吧……

第一章 放飛“風箏都”

農(nóng)家子弟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光明媚。婦女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蕩秋千,白色的紙鷂猶如漫天雪花飛舞、嬉戲悠蕩秋千的嬌女以及滿園追逐的蝴蝶,都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

不錯,山東濰坊風箏給世人帶來了一片春光。

這里是世界風箏的發(fā)源地,古稱“濰縣”,又名“鳶都”,風箏工藝譽滿全球。當下,“濰坊風箏”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已成為一張亮麗的被譽為“世界風箏都”的濰坊名片。

這是一片坦誠的土地,曾為史家贊之曰“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這是一片進取的土地,中國人最早在此萌生了崇尚“漁鹽之利”的商業(yè)意識;這又是一片英雄輩出的土地,遠古有弓箭發(fā)明,神話傳說中的英雄后羿,或許就是在這里一口氣射下了造成大地枯旱的九個太陽。近代則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根據(jù)地渤海區(qū),發(fā)生了許多軍民奮戰(zhàn)打鬼子、可歌可泣的故事……

就在這“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昌濰大平原上,在青紗帳隨風舞動、一條流水潺潺小河圍繞著的小村莊里,走出來一位“懸壺濟世、大醫(yī)精誠”的好醫(yī)生,一位日后影響中國乃至國際醫(yī)學界的腫瘤放療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于金明,一個從小“撲騰”在田野上的地地道道的農(nóng)家子弟。

20世紀的1958年,那是一個激情迸發(fā)、熱火朝天的年代,也是一個頭腦發(fā)燒、刮起“浮夸風”的年代。大躍進旗幟引領人們像“沖鋒打仗”一樣搞建設,“大煉鋼鐵”“放衛(wèi)星”等等,使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鼓蕩著一波又一波的大潮。

雖說這種群眾性的大規(guī)模搞工業(yè)、上項目,是有些不講科學的蠻干,可也極大鼓舞了廣大城鄉(xiāng)人們的熱情,激發(fā)了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難以完成的人間奇跡,建立了一批面向未來的科教設施。

后來與于金明成長關系重大的濰坊醫(yī)學院、山東省腫瘤醫(yī)院,都是在1958年正式建立的。這不是偶然的。

這年1月,小金明降生在濰縣西城關的后姚家坊村。按當時行政劃分叫法,就是昌濰專區(qū)濰縣西郊公社河西大隊第八生產(chǎn)小隊。新中國成立后,濰縣幾經(jīng)變遷,先后與益都、昌邑、濰北、壽光等縣劃歸昌濰專區(qū),駐地濰坊市(縣級市)。

于家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祖上憑著省吃儉用掙下了十幾畝地,土改時劃成了富裕中農(nóng),成分高點,是壞事也是好事,隨時提醒著于家年輕人謹慎行事。金明的父親名叫于恩忠,一聽就明白:長輩希望他做個本分忠厚人。

不錯,他沒有辜負家人的希望,1950年抗美援朝時,積極報名當了一名志愿軍戰(zhàn)士,只是沒有跨過鴨綠江,在國境邊上守衛(wèi)了幾年,復員回來分配到一家無線電廠做供銷員。金明的母親解秀芳則一直是家庭婦女,在農(nóng)村務農(nóng)。

那個年代,國民經(jīng)濟薄弱,為了控制城市人口,規(guī)定子女戶口隨母親一方:就是說孩子一降生,就分成了城市人還是農(nóng)村人。城市戶口有“糧本”,按月供應;農(nóng)村戶口只能跟著生產(chǎn)隊,靠掙工分吃飯。自然,于金明的戶口就落在了西郊公社河西大隊。加之父親成天在外面忙碌,他從小跟著母親在后姚家坊的田野上,如同一顆紅高粱似的,迎著春風秋雨長起來了。

兄妹三人,他是老大,下邊還有兩個妹妹。父母給他取名叫“金明”,那是滿心希望將來有個“金色的明天”。一家五口人,只有父親有微薄工資,還有老人需要贍養(yǎng),因而于家生活還是很貧寒的。

人小“鬼”大,金明還不到6歲就常上村小學里玩,看人家上課,他就站在門外面聽,有時情不自禁跟著老師教課讀出聲來。一次,校長路過看見了,把他叫到一邊問:“你這么小,能聽懂嗎?”

“能!我還能背哩!”

“嗬,那你喜歡上學嗎?”

“喜歡,喜歡!”

“好,明天來吧,我準你上學了!”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加之他勤奮好學,語文、算術在班上名列前茅,老師們都夸獎他聰明。但聰明頂不了學費,盡管當時的學費很低,只有一元錢,家境困難的于金明有時還是交不上。

沒辦法,他只能用一雙小手,吭哧吭哧地給生產(chǎn)隊干零活,然后讓隊長在學費減免書上蓋上一個章。他拿著這張有“紅戳”的紙,交給學校老師,才能免去那一塊錢的學費。

有一次,學校里組織看電影,是當時從朝鮮引進的,片名叫《看不見的戰(zhàn)線》,聽說是抓特務的,很好看。學生票只需5分錢,同學們紛紛找家里要錢買票。

小金明也興沖沖地跑回去,向媽媽說了特別想看電影的心愿??墒牵瓦@5分錢,家里硬是拿不出來,媽媽掏遍了衣袋依然兩手空空,只好紅著臉去向鄰居借。

那年月村民們都窮啊,鄰居也為難。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說:“咱不去看了,你向老師請假吧!”

“?。俊庇诮鹈餍睦锸质?,卻懂事地點點頭。為了孩提時的那份自尊,他含著眼淚向老師遞了請假條,說自己感冒發(fā)燒,不能去看電影了。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說假話,記憶深刻。

《看不見的戰(zhàn)線》真是看不見了,可貧困就像錯失的電影片名一樣,有一道“看不見的陰影”,籠罩著他幼小的心靈。他暗暗發(fā)誓,將來一定想辦法改變……

……

全文見《中國作家》(紀實版)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