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行孤寂之路,追仁義理想
來源:文藝報 | 劉玉琴  2023年09月27日08:22

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重要維系。只有了解了中華文明,才可能讀懂中國,只有望向歷史的深層脈絡,才可以探尋到國家進步的內驅動力緣何而來。江蘇常州市錫劇院新近推出的錫劇《季子》,將目光回推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天下諸侯爭霸,兵禍頻仍,禮崩樂壞,一位具有大情懷、大智慧、大仁義的季子由是從混亂的歷史深處走來。

大幕拉開,一片殺伐聲中,面臨權位更迭的吳國由誰繼任,引起巨大懸念。身患重病的吳王看中了四子季札的才干和賢德,欲將王位傳授與他。季札認為亂世之中,遵得長幼次第,方好安穩(wěn)國政,于是沒有接受。吳王臨終時仍堅持將象征權位的吳劍授予季子:“得此劍者,受命于天?!币饧从辛舜藙?,權位歸宿落定。一把閃著寒光的寶劍,引來季子內心翻江倒海。君父之愛、手足之情,皆重千鈞,該如何選擇?當位,只怕同室操戈,國之安寧頃刻無存,不任權劍在手,兄長無法安心繼位,何去何從?面對人生的大艱難、大抉擇,季子最終選擇了離國,以成全兄長繼位,保國民安穩(wěn)。他行走的腳步很決絕,卻也讓人聽到了內心酸楚,因為此一去山高水長、四野茫茫,意味著漂泊生活的開始。后來,季子仍有幾次機會登上王位,但他依舊接連避讓,甚至退隱山間耕種,不愿因自己回國惹起禍端,令蒼生喋血。

季子作為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壽夢的幼子,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評論家,他以天下蒼生之念而三讓王位,成為崇德尚義、仁義儒雅君子人格的開創(chuàng)者。在中華文化數千年發(fā)展進程中,季子成為中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之一,被孔子尊稱為先生,甘愿一生追隨。季子也素來被推崇為儒家學派的先驅、中華道德先賢、中華文明史上禮儀和誠信的代表。

錫劇《季子》圍繞季子在禮崩樂壞、圖強爭霸的春秋晚期的人生際遇與選擇,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一位為家國謀根本、謀大利、謀長遠的先賢形象,彰顯其竭盡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以有我擔當追求無我境界的精神情懷。全劇選擇季子三讓王位、徐墓掛劍、大義救陳等幾個重要節(jié)點進行開掘,季子的淡泊權位、遠見卓識得到形象表達,中華文化何以歷經千難萬險成為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透過人物形象和舞臺呈現(xiàn)可以觸摸根脈緣由。

季子形象為戲曲畫廊增添了新的人物。他的理想人格、高遠境界非常人所能及。生在君王家,受得天命,卻一生漂泊,有國不能歸、有家不能回,不戀權位念蒼生,他的心胸視野令人景仰。透過情節(jié)設計和人物關系感悟季子“該榮而甘受其苦,能上而甘居其下”的過程,標示了其一生所追崇向往的仁義理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追求,在季子看來,權位固然令人迷戀,但是“義”,合宜的道德和行為更重要。換言之,他一生其實只做了一件事——行孤寂之路,追尋仁義,為天下蒼生。季子將國安民定奉為宗旨。他一讓再讓,是為百姓安寧;漂泊再漂泊,是為吳國穩(wěn)定;最后為救陳國百姓,年老體衰的他不惜搭上性命去勸說止戰(zhàn)。王位權勢唾手可得而不得,明知崇德尚學道途多艱卻堅持獨行,甘愿忍受孤苦躬耕田野,幾十年身處漂泊之境卻為退去吳國驚濤而竭力奔赴。舞臺上,在情節(jié)層層推進、矛盾不斷翻轉中,藝術地再現(xiàn)了季子的大情懷、大道德,他所有的行為集中體現(xiàn)了以百姓之心為心、重承諾盼止戰(zhàn)的大仁義大境界,折射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人格塑造的精深魅力。中華文化的中正平和,富貴如秋風過耳的境界,走自己的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等非凡見解和謙讓守信擔當的文化精神,都可在季子思想中得到顯現(xiàn)。他的所作所為可能不為當時的人所理解,今天的人們也并非完全認同,而古今人類的尚德追賢之心、天下蒼生之念和通透的政治、生活思維,可以之潤澤人心。全劇溢出的內涵題旨令人慨嘆、神往,人物形象獨特鮮明。

該劇結構別有創(chuàng)意,以一座人文高峰襯托另一座人文高峰,以眾人皆知托起人所鮮知。季子是以往文學藝術作品中較少開掘的人物,世人對其知之甚少,而孔子的地位和影響盡人皆知。全劇選擇為人熟知的圣賢之人孔子作為串場性人物,以孔子拜師、問道和追隨連接起他與季子的交往,表達他對季子的尊崇和仰慕,從而以孔子的地位之尊襯托季子的歷史地位,季子的價值不言而喻。正如劇中孔子所說,“后世稱我為圣人,其實我不過是個先生,將心中大道傳之后人而已。我的心頭更有一位高賢大德,如日月永恒,他的行跡,我一直在尋找,找了一輩子,這個人就是季子”??鬃拥拇畧龊驮u價,形象刻注了季子所達到的歷史人文高度。孔子形象的設計也巧妙靈活,既游離戲外,又參與敘事,是情節(jié)的串聯(lián)者,又是事件的推動者旁觀者。全劇敘事策略、情節(jié)走向主次分明,脈絡清晰,季子仿若一個久違的熟人一步步走入觀眾視野,并以他的遠見卓識贏得大家尊重。

該劇舞臺設置詩意古樸,燈光造型精致清雅,多重空間設計簡潔明晰,富有層次感和現(xiàn)代性。劇中戲曲的假定性虛擬性運用,抽象與具象的處理,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全劇唱腔既保留常州錫劇傳統(tǒng)特點,又在板式、曲調上有所創(chuàng)新,根據情節(jié)走向與人物情感,加入高撥子,讓曲牌轉調突破既有框架。整臺演出全部由年輕一代擔綱,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青春與時尚、意蘊與形式努力尋求融合協(xié)調,讓該劇打上了鮮明時代印記。

季子被譽為常州人文始祖。他曾受封于延陵(今江陰地區(qū)),常州天寧區(qū)是季子躬耕之地,孔子尊稱其為延陵君子。能得而不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走大仁大義之路,以護天下百姓為本,季子的人文精神成為常州歷史文化精神根脈重要之源,“三讓皇位、徐墓掛劍、大義救陳”等典故流傳至今,在文化上哺育了后世的延陵百姓。歷史上,常州名人輩出,從歷史先賢到“紅色三杰”瞿秋白、張?zhí)?、惲代英,以及無數為國家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功勛人物,都是前賢大仁大義精神的精彩傳承者,他們與古代季子的追尋一脈相傳,中華文明連續(xù)性在舞臺得到形象詮釋。

當今時代大力倡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內涵、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等,都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錫劇《季子》向中華文明深處打撈,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自覺傳延光大,雖然歷史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難度頗大,劇作在情節(jié)敘事、人物設置等方面尚有繼續(xù)提升空間,但《季子》為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互映、歷史人物精神的深挖無疑打開一扇新窗口,為戲曲題材的豐富與擴大提供了新樣態(tài)。

作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常州近年來深耕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堅持擴大文化影響,表現(xiàn)出非凡的戰(zhàn)略眼光和堅定追求。尊重歷史、敬畏先賢,從歷史故事到紅色精神,從錫劇《季子》,再到即將推出的有關季子題材的民樂、評彈等,標注了常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自覺與自信,也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打開了優(yōu)勢互補、強強聯(lián)合的新路徑。

(作者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