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丁捷:像詠嘆大海一樣詠嘆如東的前世今生 長篇非虛構(gòu)作品《望洋驚嘆》近期推出
來源:文學報 | 何 晶  2023年11月20日08:13

丁 捷

在南黃海海岸線上,有一處筆直延伸入海的觸角,那是江蘇南通如東人向海圖強、以地方精神鑄就的地標——洋口港。近日,作家丁捷的長篇非虛構(gòu)作品《望洋驚嘆》推出,他以文字觸摸如東世代子民的精神脈絡,捕捉建設發(fā)展時空里的無數(shù)生動細節(jié),從具體的人入手,將如東人幾千年與自然的相處、抗爭,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奮斗、拼搏,二十年洋口港建設的奉獻、堅韌,一一道來。

在丁捷看來,《望洋驚嘆》是受如東“辟我草萊”精神感召而來的一次創(chuàng)作,但他并沒有去找?guī)讉€詞匯明確概括和定義南黃海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彌散在整部作品之中。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他們就成了大海本身,他們嵌入了大海的肌理,與大海血脈相通,大海的性情也是他們的性情”,而正是蘊含在內(nèi)里的精神氣質(zhì),使他們創(chuàng)造了“洋口港”這樣的奇跡。

《望洋驚嘆》

《望洋驚嘆》

記者:《望洋驚嘆》是一部關于江蘇如東洋口港前生今世的長篇非虛構(gòu)作品,開篇以如東之地的起源故事為引子,由此牽出如東“辟我草萊”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延續(xù)到今。是怎樣的契機促使你寫這部非虛構(gòu)?而“辟我草萊”的精神是否在某種程度上也與你的寫作同構(gòu),進而寫出這樣一部扎實厚重之作?

丁捷:“洋口港”開發(fā)建設20周年,取得了一些成就,這是地方政府要向全社會提交的成績單,如東方面的本意就是用一部報告文學來填寫這個成績單。他們找到我,我一開始沒考慮自己來寫這部東西,我覺得可以組織一群作家,走進去采訪,然后大家從不同的側(cè)面,用不同的視角和手法,來寫出一部文集。出版社和如東方面希望由我獨立創(chuàng)作一部“有個性”的作品,并誠懇邀請我走進如東,走進大港,說走訪后也許我自己就會改變主意,產(chǎn)生靈感和沖動。

果然,跟當年作家浩然到如東一樣,我被如東人的一股勁兒打動。因“辟我草萊”,因自古至今無數(shù)次圍墾拼搏,因在泥質(zhì)海岸上建成了東方大港“洋口港”,我接觸的如東人身上,就有一種特別堅韌和自信的勁兒。首先被打動,這就是創(chuàng)作契機。第一次去如東的走訪,讓我下決心來創(chuàng)作這部屬于“奇跡”和“精神”的作品,它不再是“成績單”那么簡單。

記者:整部作品的結(jié)構(gòu),正可以用“前世今生”來概括,在“興嘆篇”的五章中,以較大的篇幅敘述了如東的前世,由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古今沿革、當代新變中將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精神、性格進行了全面的展現(xiàn)。為什么對此進行如此詳盡地敘述?在我的理解中,這是洋口港之所以能從無到有的前提條件,但對如此豐茂且不無艱辛的歷史不吝描寫,應該有你的考量,是什么?

丁捷:如東的老書記嚴長俊先生有一句當?shù)厝私蚪驑返纻鞑サ脑挘喝鐤|建港,是在做一件“小狗耕田”的事兒。我特別喜歡這句話。設想一下,你昨天看到的是一群小狗在耕田,形同“鬧劇”,可一轉(zhuǎn)身,今天你的確看到了萬頃稻浪,碩果累累,驚奇不驚奇?震撼不震撼?這就是如東人與洋口港的奇跡幾十年。這讓人不得不蹲下身子,認真探究,到底這些“小狗”身上隱藏了什么神奇的力量?如果你不走進他們的前世今生,如果看不到他們所處的地理和所承載的歷史,你是找不全那種力量的源泉的。

如東人的精神性格是中華民族精神性格的一斑,博大精深,歷盡滄桑終成金。我們要驚嘆的不僅是今天光鮮的輝煌,我們更找到創(chuàng)造這種輝煌的源動力。要寫好洋口港的成功,必須寫好南黃海的歷史和臨海人的精神,或者說,洋口港成功的價值,在于它背后的人民,在于人民了不起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

文學作品要“明于心”,不能陷于龐雜的“故事堆”。

記者:洋口港的建立,是一種時代性突破,以人物之口道出的“從無到有,從不可能變?yōu)榭赡?,從可能實現(xiàn)巨能”的這一項“奇跡”,是時代賦予的可能性。在你的行文中,它顯然是更隱現(xiàn)的表達,但它卻是立足的根本。洋口港精神,也正是時代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它仿佛另一種暗線在結(jié)構(gòu)著全文,你又如何理解時代之于洋口港的意義?

丁捷:什么是偉大的時代精神?我認為,不一定是這個時代,在很短的時間了就成就了偉大,而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調(diào)動出人類內(nèi)在的偉大精神,激發(fā)、壯大、弘揚和運用了這些精神,再由這些精神創(chuàng)造偉大。洋口港的奇跡,說到底是改革開放時代,一個地區(qū)人幾千年精神力量的爆發(fā),是厚積薄發(fā)的一次創(chuàng)造。沒有這樣的時代,再強大的精神也只能蜷縮在那里,無所作為;同理,沒有厚積,再好的時代也產(chǎn)生不出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薄發(fā)”。

記者:時代之下,是人,是那些時代中的奮斗者。在洋口港的艱難誕生之中,從科學家到?jīng)Q策者,從管理者到普通建設者,從核心成員到外圍義務人員,無數(shù)的人物為此而努力、奉獻,在“驚嘆篇”的八章中,你著力描繪了這些人物,而由他們也呈現(xiàn)了洋口港建立前后的各種工作、故事以及困難之處。他們的勇氣、毅力、智慧、果敢、奉獻躍然紙上,這也是非虛構(gòu)寫作的題中之義。你如何看待自己筆下的這些人物?而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感動?

丁捷:港口開發(fā)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可值得書寫的人成千上萬。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向我提供了一份三位數(shù)的名單,我通過材料研判和人物接觸,選出了更精煉的名單,與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這些人物,如決策者中的羅一民,愛國商人楊燕,一線奮斗者單曉鳴、周樹立、袁新安、楊鏡吾、陳國華,科學家王穎,漁民徐建泉等等,他們都是洋口港開發(fā)建設史的重要書寫者,與大港血肉相連,是眾多不能被遺忘的精彩故事的主人公。寫大工程不能停留在大事件,題材越大,越不能忽略人,不能沒有豐富的關于人的細節(jié),這是文學的生命,就像一棵大樹不能光有樹干樹枝,要有豐茂的葉子、靚麗的花朵。

作家需要帶著熱情和真誠走近自己采寫的人物。我創(chuàng)作出版了七八部紀實文學,積累了跟采訪對象交流的經(jīng)驗。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迅速獲得對方的信賴,我的做法就是“平視”。不管是面對高級領導干部、大科學家,還是面對老漁民和拆遷戶,只要坐在一起,我們就是平等的,就必須要忽略彼此的身份,純粹是兩個急于互相傾訴的朋友。作家要有本領營造這樣的寬松氛圍,讓彼此進入親切的狀態(tài)。紀實文學的成功百分之七十在于寫好事件涉及的人物,能不能寫好人物又是百分之七十取決于訪談的質(zhì)量。當前,“題材越宏大,作品越乏味”幾乎成了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大坑,我不能讓自己掉在這個坑里。

在《望洋驚嘆》的群像中,我還是最喜歡楊燕這個人物。她有著女性企業(yè)家的潑辣、果敢和睿智,也有著天下女人共有的特點甚至弱點,她細膩、敏感、脆弱,日常中還有幾分天真和俏皮。如果你不跟她談事業(yè),你絕對不會覺得眼前是一個成功執(zhí)掌千百億資產(chǎn)企業(yè)的大人物,她就是個小女人而已,一個鄰家小姐姐。我跟她告辭的時候,我說時間太緊,太多的情況還沒有來得及深談,我感覺您的故事遠不止這些。她說,我正想說呢,您剛打開了我的話匣子,我剛剛倒出來一點點,你就說結(jié)束了,這是要憋死人的節(jié)奏??!

記者:在對人物的聚焦之中,洋口港的建設歷程徐徐展開,這顯然也考驗了一個作家的寫作能力。在眾多人物、諸多事件中拎出線索,結(jié)構(gòu)文章,既將人物寫透,又將一項偉大的工程的具細描摹清楚,其中的工作顯然不是如想象中那么輕易的。而你如何由龐雜的、零散的采訪資料而寫成一部精要而又生動的文學之作?

丁捷:南通和如東方面向我提供了五六百萬字的材料,我自己搜集了大概300萬字的參考材料,加上采訪錄音轉(zhuǎn)換的文字,為寫這二十幾萬字,我至少涉及了一千萬字的材料。工作量是巨大的。不是自夸,我從未體會過“嘔心瀝血”的滋味,這次算是體會到了。研究材料的過程,至今想起來“不寒而栗”。不過,這是一次個人寫作生涯里的新挑戰(zhàn),它不同于前些年寫作《追問》、也不同于去年寫作《“三”生有幸》的體驗。比如,《追問》是“點狀”的,《“三”》是“塊狀”的,而《望》這部作品是點、線、塊面交錯,眾多人物有眾多的相同和不同時間線段和事件參與,人物之間又有復雜的交接,事件與事件之間又有復雜的勾連。寫作者必須熟悉幾十年的開發(fā)建設歷史,以及所有的事件、人以及細節(jié),然后再找到切入點,架構(gòu)作品,同時還特別要注意,這不是在寫史,而是在寫一部文學作品,文學性必須得到強化。材料搞得再清楚,事件敘述得再準確,藝術性、生動性以及“人”的屬性不夠凸顯,它依然不會是一部成功的文學。

記者:《望洋驚嘆》的最后一部分“詠嘆篇”,面對的是洋口港的當下與未來,將視角對準了入駐洋口港的企業(yè)主們,但最終的落腳在如東的“文心”,以傳說起,以文化終,而它們朝向的是這一地的未來。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預示,正是因為有了歷史文化的蘊藏,才指引著如東人建立了洋口港,它也將繼續(xù)綿延,指引他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未來。你的用意是否如此?文化或許正是一個地方最好的注腳。

丁捷:你說得對極了,沒有如東豐厚的人文底子,就沒有今天的百萬畝圍墾大地,更不會有壯麗的洋口大港。如東人與大海的交流、斗爭和互助,使得他們與大海通融和共鳴。最終,他們就成了大海本身,他們嵌入了大海的肌理,與大海血脈相通,大海的性情也是他們的性情。他們也有了大海的力量,能夠創(chuàng)造我們不得不驚嘆的奇跡。所有,我要像詠嘆大海一樣詠嘆如東的歷史人文。

記者:最后,我想將問題聚焦在上文已經(jīng)提過的兩種如東精神,其一是“辟我草萊、開拓創(chuàng)新”的進取精神,其二是“科學、開拓、拼搏、奉獻”的洋口港精神,正是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如東的前世今生,面對自然、面對時代,勇于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在你看來,它們?nèi)绾斡绊懥艘淮耍€將怎樣影響如東的未來?

丁捷:傳說中的如東祖先“三兄弟”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了不起的精神,他們只是那樣奮斗了,然后成為豐碑。世世代代的南黃海人,傳承和壯大三兄弟精神,飽經(jīng)滄桑,向海圖強,一代代從生存的掙扎,跨越到發(fā)展的豪邁,走向了今天的文明富強。人們終究意識到,所有的驅(qū)動力來自綿延的精神,表述并弘揚這種精神意義深遠,我們很有必要去做?!锻篌@嘆》有這樣的求索。但我依然沒有去找?guī)讉€詞匯,明確概括和定義南黃海人的精神,我覺得一部文學作品,可以表現(xiàn)這種精神,卻不可冒險去定義這種精神。

我很喜歡李金華先生的那句話,被我用來作為全書的題記,這就是“吾鄉(xiāng)吾民,韌于性,明于心,敏于行?!边@是目前我所見的對如東人最好的描寫。李先生是如東人民的兒子,他對父母大地的遼闊和深厚,純?nèi)挥趹眩巳挥谛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