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游子的深情與鄉(xiāng)土的溫度
來源:文藝報 | 葉 梅(土家族)  2024年02月19日12:03

張雪云曾以散文集《藍渡》入選中華文學基金會“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那是她對家鄉(xiāng)的守望,也是她從一條小小的藍溪出發(fā),尋見光陰的渡口。渡人,也渡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渡口,從此岸到彼岸,她為更多的人劃起了擺渡船。

四年后,她的另一部散文集《青寨》又入選了中國作協(xié)2023年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依然是以大湘西地域文化為背景的書寫,而她心靈中的藍溪已經朝向大江大河,一個個時間沿岸的村莊正在蓬勃生長,她將自己浸透鄉(xiāng)愁的靈魂融入到大湘西的村寨,以一個游子的深情,描述著鄉(xiāng)土生命的姿態(tài)、聲音和溫度,寄予了真摯的凝思及發(fā)現。

在張雪云筆下的青寨里,唱著“頓頓腔”或“高山腔”的男女老少,讓勞作的日子有了悠揚的腔調,深遠的苗族古歌暗含著一個多災多難不斷遷徙的民族滄桑,土家先民的生活歌謠在擺手堂前如山野的天籟唱響。還有那些峰回路轉的咚咚喹,總是搖蕩著人們的心旌,紅燈萬盞人千疊的擺手舞,匯成人神共娛的狂歡。青寨的嗩吶聲里,人們會忙著守秋、趕秋、曬秋,平常的四季也有響徹行云,激昂鏗鏘。來往于青寨的木匠、巖匠、篾匠、鐵匠、銀匠、瓦匠、箍桶匠,用一雙雙長滿厚繭而又靈巧的手,將每一個日子都刀削斧劈、錘打淬煉得形形色色,有模有樣。

青寨濃縮了湘西村寨的影像,那是由張雪云的彩筆不斷描畫、完善的村莊:一條清淺的小溪從寨子彎彎繞繞地穿過,寨子先前多是木屋小院,青瓦覆頂,遠山青黛隱隱,近水青碧迢迢,男人喜歡穿藏青色的對襟上衣,上了年紀的女人喜歡包青絲頭帕,偶有院墻,也是青磚砌就。山間多水霧,多青色煙雨,五大三粗的男人平常吃飯,多喜歡端了青花大瓷碗蹲在門檻上扒拉。山間的青,天空的藍,都是作者喜歡的顏色。因為“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因為汝瓷般的“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便一直在與“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想象中,暗暗地給家鄉(xiāng)的村子取了個只屬于她的名字:青寨。

《青寨》全書分為“家園:吾鄉(xiāng)斯土”“凝眸:停云時雨”“傳承:燈火可親”“回望:山河遠闊”四個小輯,以大湘西地域和民俗文化作為新時代鄉(xiāng)土書寫的主體,同時又超越地域局限,延展至整個湖湘大地。張雪云以靈動細膩的散文敘事,見證那方青碧山水的鄉(xiāng)土,洞見石火電光的時代,以“我寫、我在”的姿態(tài),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側重于鄉(xiāng)村微距式的探尋,透示出鄉(xiāng)村人物的堅韌秉性,鄉(xiāng)村風物的滄桑奇美,以及蘊藏其間的厚重文化。

《青寨》視野多維,在她所朝向的村莊、城市、河流、山脈之間,滲透融浸著作者精神世界的柔性、韌性、廣度和深度,散發(fā)著質樸而靈動的氣質與味道。張雪云的散文寫作一直保持著屬于自己文章特有的調性,時而奔騰澎湃,時而溫婉清麗,有飄逸也有簡練雅潔。她對語言的駕馭顯出一種經過錘煉之后的精美,是一種不脫本色的語言,樸素自然又流暢靈動。無論繪景狀物或是敘事記人,似乎是信筆寫來,但卻總能給平常的文字賦予一種不尋常的韻味,使之繪景見情,狀物得意,敘事成趣,寫人出神;又可謂樸而不拙,素而見美,空靈跳脫且馥郁芬芳,在娓娓道來中含蓄著豐厚的底蘊和雅致。

張雪云試圖以她的村莊寫出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史詩,寫出湖湘大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寫出春夏秋冬、寒來暑往,萬物日復一日地生長。她的鄉(xiāng)土書寫并不總是田園牧歌,更不僅是小女子的鄉(xiāng)愁,而是能體現出廣闊的社會生活及個體生命的情感和命運,折射出新時代中國城鄉(xiāng)的變遷。

新的時代來臨,青寨已逐漸告別從前的封閉、落后和貧窮,現代農業(yè)觀念下的生態(tài)保護、綠色發(fā)展已成為時尚。放眼處,可見高山峽谷、小橋流水間的村莊田園,也可見民俗民宿、高鐵機場的舊貌換新顏。群峰溝壑,磅礴俊秀,隱藏于山間的土家山寨、苗疆古城,讓人流連忘返。寨子里的街道兩旁興建了新式樓房,商鋪鱗次櫛比,動感強烈的流行音樂中,休閑綠地上的人們跳起了愉悅的廣場舞。月明星稀的夜晚,家家戶戶的窗戶里映出明亮的燈光,人們看電視、刷視頻、聊微信、發(fā)抖音,網上購物,帶貨直播。新的腔調日新月異,老的腔調大多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各自的傳承人口傳心授。野天野地的腔調先后登上了大雅之堂,帷幕高懸,于燈火闌珊處推陳出新。

時光如水,在大自然的一次次輪回中,一個人和一個村莊,命運相互棲息、相互依存,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微小而具體的,卻又挾帶著更加真實和強勁的命運感,更加接近生存與時態(tài)的本質,個人的命運,便也是村莊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從教師到作家的張雪云,描繪出有血有肉、有風有雨、有幸福也有磨難的鄉(xiāng)村地理。

這或許,就是靈秀如云,心地似雪,骨子里又含著一股倔強執(zhí)著的張雪云對家鄉(xiāng)的回報。她是村莊的一部分,村莊亦是她的一部分,她對故鄉(xiāng)的愛與書寫,對湖湘精神的追尋與傳承,將是她朝向未來的夢想。一如流過青寨的藍溪,潺潺不斷。莊子有言:“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币晃恍廊煌度爰亦l(xiāng)的作家因為熱愛而豐盈,想看見遠方的人,才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而看過遠方的人,也才會最懂得詩畫一般的鄉(xiāng)村,見山光,見潭影,悅鳥性。

從藍渡到青寨,在天青色的薄煙淡霧里,有了這些文字里的青寨、青寨里的文字。這是張雪云寫給鄉(xiāng)村故園、血緣親情,寫給人文自然、歷史記憶,寫給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也是寫給時間停留在人間的另一種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