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牡丹》2024年第2期|王國猛:洛陽小記
來源:《牡丹》2024年第2期 | 王國猛  2024年03月20日08:13

處天下之中的洛陽

“中國”之謂最早現于西周青銅器“何尊”之銘文,中曰:“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周成王以洛邑為中心營建都城,京師所在地被稱為中國?!对娊洝ご笱拧っ駝凇罚骸盎荽酥袊?,以綏四方?!泵珎髯⑨專骸爸袊?,京師也”?!妒酚洝の宓郾炯o》云:“夫而后中國,踐天子位焉。”裴駟集解:“劉熙曰:‘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彼月尻栍置兄?,固然有西周建都時地理位置上居中的緣故,更多的是因為它是當時的京師所在地。后來的中國日漸演變?yōu)橐灾性瓰橹行牡膰摇?/p>

宋李格非曾寫有著名的《洛陽名園記》,認為:“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边@是從當時的地理上來肯定洛陽的中心地位,唯其重要,而成兵家必爭之地,得洛陽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洛陽成為十三朝古都,實屬必然。既是中國,如何能不占據天下之中。這既是洛陽的幸,也是洛陽的不幸。不知多少戰(zhàn)爭發(fā)生于此,不知多少朝代更迭于此,“千里無雞鳴,白骨露于野?!甭尻柍遣恢辣粺龤н^多少次,血洗過多少輪。明朝以前,洛陽始終是歷朝歷代的重鎮(zhèn),要么是首都,要么是東都。這個與中國息息相關的都城,甚至一度等同于中國的地方,有著太過厚重的歷史。乃至于到了最近幾百年,歷史給它減輕了負荷。它承載的使命越來越少,而地位也越來越輕。以前動輒與“天下”相關,與“中國”并論,星光熠熠,光芒萬丈。后來漸次成為某一道某一路的重點都市,日漸被邊緣被弱化,沒了往日的氣勢和熱度。

如今它是一座美麗的旅游城市,人們來此追瞻它往日的輝煌,體驗它歷史的滄桑。它就像一個滿臉故事眼中含霜的老人,讓人看了凜然而驚,卻又很想沉浸其中,聆聽那遠古的馬蹄之聲,金戈之鳴。畢竟四千多年的沉淀,稍一攪動,便云飛風起,人喊馬嘶,令人神情肅然,心情窅然。

名人薈萃的伊川

邵雍和程頤程顥之于洛陽,恰如孔子之于曲阜,孟子之于鄒城,到了洛陽是不能不瞻仰祭拜的。邵雍的祠堂坐落于洛陽城中的平常巷陌,而其后人開枝散葉,大都成了平常百姓家。我想這種現狀正如邵雍先生隱居洛陽時所設想。程氏的陵墓則存于其老家伊川,程氏后人皆四處遷徙,并不在陵墓附近聚居。因為程氏兩兄弟對于理學的傳播影響力更大,所以名頭也更響亮。

我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得以見到程園館長的,他是個年輕人,以前學的是建筑學,但在他父親的大力干預下,無奈考入文化單位,子承父業(yè),做了這程園的館長。令人訝異的是,他對伊川名人史和二程的思想了如指掌,如數家珍,讓我受益匪淺,對于很多歷史的疑惑得到了印證或解釋。顯然,這個館長已成功轉型,從他的神態(tài)和學識上看,他不僅精通那段歷史和二程思想,而且心中充滿對文化的向往和喜悅。在浮華的社會,固守一方文化城池,還是需要有相當定力和耐心的。

伊川二程,即程顥和程頤兩兄弟,他們是河南洛陽人。哥哥程顥字伯淳,稱明道先生。弟弟程頤字正叔,稱伊川先生,兩人年齡只相差一歲,都曾拜著名的思想家周敦頤為師,是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他們的學說也被稱為“洛學”,與同時代張載所創(chuàng)的“關學”并稱。他們以“心傳之奧”為道學基礎,以“理”為最高范疇,因此又被稱為道學或理學。其核心觀點是“存天理,去人欲”,南宋的朱熹將他們的理學觀念發(fā)揚光大,推到了極致。世稱程朱學派。

兩人在道的認知方面大致相同,在德的鍛造方面則有所區(qū)別。誠如黃宗羲《宋元學案》所云:“大程德行寬宏,規(guī)模闊廣,以光風霽月為懷。小程氣質剛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為體。其道雖同,而造德各有所殊?!背填椷M士出身,進入仕途后,官至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并不顯達。54歲便去世了。程頤憑祖蔭做了幾任小官,后專門開館授徒。75歲才仙逝。

二程在中國思想史特別是宋明理學的發(fā)展上是承前啟后的人物,其地位和影響力都非常巨大,后來的朱熹和王陽明都曾繼承弘揚了他們的思想體系,形成了完善的宋明理學。

伊川是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歷史上伊尹、姚崇、李德裕、范仲淹,邵雍、程顥、程頤、文彥博、張齊賢、李存勖、朱溫等均長眠于此,他們要么是宰相,要么是帝王, 要么是思想家,要么是文學家,或是本地人,或跟伊川密切關聯。這些人先后以此為人生終點,讓伊川在史冊上發(fā)出絢麗燦爛的光輝,但凡回顧一下歷史,就不能不來伊川。

看到顯得空曠冷清的程園,聽說游人如織絡繹不絕的牡丹園,年輕的館長有些惆悵,覺得時人并不重視文化之旅,追求的只是熱鬧繁華。我則不這么認為,我想,這里遲早會成為游客必達的目的地,而且他們一定會秉持恭敬景仰之心。

銅 駝 陌

到了洛陽,很想嘗嘗本地的面食。朋友熱情地陪同我來到一條尋常巷陌。從西面進入街市前,先須經過一座石橋,橋面整齊地鋪著青石板,石板光滑結實,大小劃一,一看就很有年頭,頗有古老江南小鎮(zhèn)的味道。橋下河水清澈,微波蕩漾。岸邊楊柳婀娜,桃李紛披。中有繁花盛開,落英繽紛。燕雀翻飛,蜂蝶戲舞,分明是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過得橋來,但見街市兩邊皆是各式面館餅店,小吃繁多,牛羊肉的香味和麥面的原味在空中交雜彌漫。偶有清真寺在深巷之中隱現。街市之中,煙火氣十足。

朋友介紹說,這里便是著名的“銅駝暮雨”巷。我很是吃驚。此處雖名為巷,過去卻是一條極為繁華的街市,乃城東通往關外的必經之路,隋唐時名為“銅駝陌”。它西傍瀍河,南臨洛水,桃李成行,屋舍儼然,市列珠璣,人煙稠密,每當春來,暮色蒼茫,細雨蒙蒙,炊煙裊裊而起,桃李紛紛揚揚,駝鈴聲聲,商賈云集,“銅駝暮雨”之名因此而來。想當年,這里是洛陽的經貿中心,也是絲綢之路的東起點。不知有多少異鄉(xiāng)之客經停此地。宋司馬樵曾詩贊云:“洛陽春水楊春柳,銅駝陌上桃花紅?!?/p>

顯然,那時的洛陽城東是大家都愿意一覽的地方。相關的詩句委實不少。東漢宋子侯《董嬌嬈》曰:“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ɑㄗ韵鄬?,葉葉自相當?!蹦媳背对啤秳e詩二首·其一》道:“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云:“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李白《洛陽陌》贊:“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p>

看來,洛陽城東的熱鬧繁盛是出了名的,文人墨客常來此體驗生活。想來他們跟我一樣,也曾來此吃過燴面,啃過燒餅,在陣陣駝鈴聲之中,在裊裊炊煙之中,在綿密春雨之中,飲酒賦詩,攜手同游。

如今洛陽已不是天下之中,而“銅駝陌”亦非洛陽城東不可或缺的中通道,來此游歷的人雖不少,但像當年那樣士子匯集,詩文頻出的現象恐不再現了。

祖宗余蔭

賞牡丹花,喝杜康酒。這是洛陽人以為的一大快事。確實,洛陽牡丹不僅富貴嬌艷,而且沾滿文化,足以讓人賞心悅目。杜康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酒。曹操《短歌行》中云:“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許多人知道杜康,源自該詩。事實上,杜康酒的由來遠早于此。戰(zhàn)國史書《世本》載:“辛女儀狄作酒醪以變五味,杜康造秫酒?!笨追f達疏引漢應劭《世本》云:“杜康造酒。”《北山酒經》中說:“杜康作秫酒,以善釀得名”。許慎《說文解字·巾部》斷言:“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p>

杜康即少康,為夏國國君。其伯祖太康失國,后羿稱王,后讓位于仲康,后羿的部將寒浞殺后羿,追殺夏后氏。仲康的孫子少康僥幸得脫,后成功復國。是謂“少康中興”。少康不僅善于治國,還長于釀酒,被尊為酒神。而其去曹操之三國達兩千年之久。也就是說,杜康酒的文化淵源可上溯四千年。而如今的杜康酒廠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岸趴怠逼放圃诮┠瓴砰_始厚積薄發(fā),方興未艾。因為有曹操、劉伶這些歷史文化名人和他們的遺聞逸事做免費的宣傳,杜康酒廠的先天性優(yōu)勢日漸顯現。

因緣際會,我得以與杜康酒廠的朋友一起探討其未來發(fā)展,他的觀念中盡現洛陽人的質樸與渾厚。他并不急于求速度求效益,而是深挖文化內涵,提升酒的品質,把基礎工作做得扎扎實實,目標是行穩(wěn)致遠。確實,有深厚的文化做背書,有歷史名人相助力,騰飛是遲早的事。任何事物,國家民族或者城市品牌,最后拼的都是文化的厚度和文化的深度?;ㄈC腿終歸上不得擂臺,花里胡哨終歸要露出破綻。很多酒曾走俏一時,最后都變得沉寂,甚至被兼并收購,正是因為無可支撐。別的酒宣傳時要絞盡腦汁創(chuàng)造故事,而杜康酒可以隨意在歷史中選取故事去講。優(yōu)勢和潛力顯而易見,只要善于應用新手段,內容是源源不斷的,這就是文化豐贍的好處。

對于一些缺少文化積淀的城市,做文化需要靠想象靠創(chuàng)新。而對于一些本就是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做文化只需要深挖掘廣宣傳。相對來說,更輕松且更有潛力。這也算是一種祖宗余蔭吧!

與范仲淹神會

洛陽城的地下,安息著無數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今日他們的墳墓或有后人祭祀,或有士子瞻仰,歷史不會遺忘他們,后人不會忽略他們。對于前朝先賢,來此守護的官員大多都會心存敬意,甚至為他們修墓建園,以表崇尚。我來到洛陽大地,始終滿懷敬意,盡可能地去朝拜禮敬,以盡心中夙愿。今又有幸拜祭范仲淹陵墓,與其隔空對話,重溫他的教導。

范仲淹不僅品德高尚,且才能杰出。既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還是文學家。他曾與韓琦共同鎮(zhèn)守西北,與西夏勇敢作戰(zhàn)并屢屢獲勝。作為參知政事,他大力推行慶歷新政,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雖然歷時僅一年,但卻激勵了王安石推動“熙寧變法”,可以說他是改革的先驅。在多年的執(zhí)政生涯中,他一直保持廉潔清正,剛直不阿,是時代和后世的楷模。特別是他在《岳陽樓記》中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歷代士子的理想。

事實上,他未曾游歷過岳陽樓,他的同學和摯友滕子京貶謫到岳陽為官,理順好政務后,便重修了岳陽樓。他希望好朋友范仲淹為岳陽樓作序,但其時范仲淹任鄧州太守,并不熟悉岳陽樓。于是他讓人畫了一幅八百里洞庭湖,送給范仲淹。范仲淹看圖后沉思片刻,一揮而就。一篇偉大的文章就此誕生。

范仲淹一生為官,但始終忠信方正胸懷磊落,對后世影響深遠。他的詩文更是流傳千古?!对狸枠怯洝纷圆槐卣f,已老少皆誦,耳熟能詳。他的詞在中國詞壇絕對有一席重要地位。他的代表作《漁家傲》既雄渾豪邁,又心懷鄉(xiāng)愁,境界開闊,充滿深情;另一首佳作《蘇遮幕》卻婉轉多情,纏綿悱惻,完全不似個堅毅剛直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是個標準的婉約派詞人。

我一直好奇,范仲淹祖籍既不在洛陽,為官亦從未治理過洛陽,甚至像我這樣短暫地出差洛陽都未必有。他最為鄰近洛陽的為官之地是開封,為何他卻要選擇毫無關聯的洛陽終老。有洛陽朋友解釋道,因為他的母親改嫁,自己去世后不能棄母親之墓而就祖墳,亦不愿入繼父家之墓園。其境況遭遇極似唐朝的賢相姚崇,而范仲淹對姚崇頗為尊崇,于是效仿姚崇,采取折中之法,另起爐灶,在洛陽購置墓地,將母親下葬于此。此后子孫后代均在此生活,逝后在此埋葬。

多年來,我熟記范仲淹的名篇佳句,對他由衷佩服,今有機會到洛,豈能不到其墓前表達我的敬慕之情。那一刻,我覺得跟他仿佛進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交流。

安樂窩的營造

洛陽界面,處處皆古跡,在在現文化。公差之余,在旅館附近漫步,竟見一村名“安樂窩”者,想起北宋時隱于洛陽的邵雍邵康節(jié),他曾為其宅院取名“安樂窩”。叩問村民,果然為邵老夫子當年安居養(yǎng)老處。其后人繁衍生息,多聚居于此,取名安樂窩村,邵氏后裔已多達數千人。

村頭有一邵雍祠堂,一些老人在堂前下棋聊天,陽光正好,牡丹正開,街市雖繁華,此處卻一片寧靜,一如當初邵雍隱居洛陽的心境。邵雍是在四十歲時移居洛陽的,那時他已聲名鵲起,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其學問氣節(jié)深為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重臣名流所敬服。時在洛陽的官員士子無不景仰,就連普通市民都尊稱“我家先生”。布衣身份王者氣度,邵雍竟成時代奇觀。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邵雍在天津橋南置辦了一處園宅,自耕自種,怡然自樂。從不進入仕途,更不經商圖利。生活不貧不富,不緊不慢。但快然自足,無往不樂。他為園宅起名為“安樂窩”,并自號“安樂先生”。他確實也如己所言,安樂了一輩子??上В摹鞍矘犯C”后來毀于戰(zhàn)火。明景泰年間,河南知府虞廷璽來守是幫,尋得故址,“繚以垣墻,植以樹木,構堂三間,塑康節(jié)之像于其中”,祠堂方始建成。數百年風吹雨打,幾經損壞修復,至今日我所見模樣。

我緩步度入祠堂,門已斑駁,環(huán)已銹蝕,里面院庭深遠,多植花木,蔥蘢茂盛。中有題匾甚多,皆名家筆墨。塑像門前豎一碑石,上刻邵雍家訓《戒子孫》,令人讀后受益匪淺。開篇令人尤受震動:“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確實,人有生而知之者,有教而知之者,有教而不知者。行年五十,閱人無數,有人不學即通,有人一點就通,有人七竅通六竅——一竅不通。

邵雍要求子孫后代要言行中庸,親賢避惡,自然吉星高照,千萬別詭譎陰險,貪淫好利,否則可能殞命絕嗣。大抵邵氏后裔基本遵循了祖宗訓誡,故未遇大禍,得以繁盛。今竟聚居成安樂窩村,真正實現了安居樂業(yè),無愧于邵雍當初“安樂窩”之自謂。

邵雍從不介入其他領域,只在學問一途堅行。故其心靜如水,自由安樂,并澤及子孫。是為有大智慧者。

洛陽神游

洛陽是座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繁多,每到春來,牡丹盛開,花會期約,到洛陽的人們便絡繹不絕,擁擠道路。那些景點勝地,人滿為患,與其點卯打卡,只為到此一游,非我所愿。所以并不去往實景,而去尋找和體味那些歷史中和詩文里美好的場景,動人的時刻。真實地站在古都洛陽的大地,卻作著無邊無際的神游,這種游歷有時比到實地更為神和疏狂。比如白居易在《牡丹芳》中云:“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比缃裎艺媲械馗惺艿侥档な㈤_,萬人空巷的狂歡氛圍,同時也隱約覺得千年之后,人們依然是重華不重實。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此時的洛城正值春意盎然,風中只有牡丹香氣嘈雜之聲,并無玉笛橫吹折柳曲,即便有樂曲歌聲,亦無人再因此而思故園。高鐵飛機,交通之便利早已解決思鄉(xiāng)念親之情,李白當時的惆悵,滿城之中恐再無人有此同感。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云:“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惫湃嗽p洛陽牡丹花,我今又賞洛陽牡丹花,牡丹年年盛開,欣賞的人卻換了一茬茬。歲月長在,而人寄百年。豈不令人神傷?

我當然更愿重溫孟郊《洛橋晚望》中的意態(tài):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坐在天津橋邊榆柳掩映的樓閣中,神態(tài)悠然地喝茶神思,洛陽陌上行人逐漸稀少,于皎皎明月中偶一抬頭,竟然見到嵩山之巔白雪皚皚。但此時冰雪早化,繁花似錦,那種意境只能神遇而不可實得。

我在洛陽城東看花,在洛陽陌上撫柳。希望看到蕭衍筆下那個叫莫愁的女子:“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也期待遇到李白筆下讓洛陽人驚羨的白玉郎:“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滿城多見穿著漢服的美女俊男飄然來去,姿儀端莊風度翩翩。其中當有洛陽的莫愁女,或者外來的白玉郎?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今人們已基本不寫信表達思念了。像張籍《秋思》那樣因思念家人,反復修改家書的情景恐怕再也不會在當今出現了: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我想,整個洛陽城中,此時也很難找出一人為寄一封家書而心神不定。即便他是外來人,又很思念家人,完全可以朝發(fā)夕至,當日解決思念的心結。

時光雖然改變了生活,卻拉近了歷史,我們或許找不到古人的足跡,卻能洞察他們的思想。神游有時比身游來得更加富有想象空間。

漢函谷關遐思

洛陽是關中到中原的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攻下潼關,打破函谷關,便到達洛陽,洛陽東行,是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無險可守。且地形上西高東低,從高處的山區(qū)到丘陵地帶,再到低處的平原,如有沖擊能力強的鐵騎,或將勢如破竹。得中原者得天下,當年的劉漢,李唐,都曾走過這路子,甚至安史之亂時安祿山也是作如此計。

是以定都洛陽者,在都城周圍設置了不少拱衛(wèi)京師的雄關要塞。東漢一朝一直是以洛陽為首都的,自然要鞏固京師的防衛(wèi)。漢靈帝中平元年,朝廷封外戚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和五校尉營屯都亭,以鎮(zhèn)京師;在洛陽周圍設置了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大關隘,置八關都尉,以統(tǒng)營所有軍政事務,治所設于散關。

函谷關為洛陽八關之首,我一直很神往。因為對《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做過些研究,知道些歷史故事,不免心中好奇。三國時董卓挾持漢帝自洛陽西遷長安,不久董卓死,李郭交兵,漢獻帝逃亡洛陽,曹操又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三國歸晉后,司馬氏又定都洛陽。今來洛陽,豈能不登漢函谷關,一睹舊時雄關風采。

函谷關為秦國所置,始于戰(zhàn)國。南依巍巍秦嶺,北臨滾滾黃河,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是關中大地的屏障。當年六國合縱而仰攻強秦,也只到達函谷關口。函谷關不僅地理位置重要,扼住了西進關中的要害,也是秦人心中的一道關口,一旦來敵打破關隘甚至兵臨關下,秦人便不能安生。西漢代秦,都于長安,函谷關一樣成為漢之重要關塞。其時籍貫為洛陽新安縣的楊仆因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而被封侯,但因為職位不夠,無法躋身關內侯,只獲封樓船將軍,將梁侯。楊仆以做關外侯為恥。于是建議“徙關于新安”,如此一來,新安縣也被納入函谷關內,楊仆就自然成為關內侯了。漢武帝考慮到,將函谷關外撤,將擴大關內地盤,長安的安全系數得到進一步提高,從戰(zhàn)略上看有益無害。再者移關費用由楊仆自己承擔,何樂而不為。于是君臣二人一拍即合,新的函谷關就此誕生,史稱漢函谷關。漢函谷關為洛陽通向西方的要塞,東指洛都,西望長安,南臨澗河,北依邙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瞻仰關樓遺址,雖見榛莽荒廢,斷壁頹垣,但雄姿仍在。特別是更上一層樓后,但見群山環(huán)繞,澗河西來,聯通秦洛之間的唯一一條通道,被這座關隘牢牢鎖住。要想出洛,未經守關者允許,插翅難飛。

時至今日,這關樓只能作為古人遺跡,喚醒今人的歷史記憶。其北已有隴海鐵路穿行而過,其南則有新301國道平行橫跨,往日險要的山道早已廢棄不用。一切關隘都日漸夷為平地,還是歲月的力量不可阻擋,無關可守。

且插牡丹醉洛陽

周敦頤《愛蓮說》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又云: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既代表富貴,世人自然多愛之。故眾所謂花開富貴者,專指牡丹花開,富貴隨至。一直以來,我并不好牡丹,以其過于雍容華貴,有趨俗之嫌。因此,多年來并未很好地欣賞寄意過牡丹。今游神交已久之洛陽,固被文化古跡遺風所傾倒,于春意盎然中,未始不為牡丹之風采所迷醉。

牡丹真花之富貴者。不僅鮮艷華麗,香氣濃郁,而且姿態(tài)端方,大氣舒展。一看便有王者風范,絕無小人得志的倨傲,更無一夜暴富的庸俗。那種從內到外透出的典雅氣質,高貴本性,讓人看了頓時肅然起敬油然愛生。怪不得唐李正封贊美道:“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國色天香從此成為牡丹之專美。劉禹錫更是毫不掩飾對牡丹的喜愛: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他認為只有牡丹才能當得起國色,其他花皆不足論,這對于傲骨錚錚的劉禹錫而言,似有所寄耶?

我愛蓮之清潔,蘭之高雅,但經此一覽,亦愛牡丹之風華。雖然愛的人多,亦無損于牡丹的品格。正如唐徐凝所說:“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蔽易詯壑?,且不顧他人愛與不愛。韓愈曾說:“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之于牡丹亦是如此,我愛牡丹之雍容華貴,夫庸知其愛者多或少乎。況牡丹似乎不僅風華絕代,且風骨凜凜。相傳武則天登基時,正值寒冬,長安草木凋零。武則天極為掃興,怒而下令:“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催?!北娀ㄉ衿扔谖鋭t天之威,一夜之間均開瓣吐蕊,獨牡丹置若罔聞。武則天見狀大怒,將四千株牡丹貶往洛陽。誰知牡丹到了洛陽,卻燦爛綻放。武則天怒極,派人火燒牡丹,然烈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牡丹從此在洛陽繁衍不絕。因其富麗堂皇,兼具凌然風骨,故牡丹一直為文人墨客所吟賞。今洛陽又以之為市花,其地位在諸花中至尊無上。

洛陽之牡丹,不僅怒放于苑囿,更爭妍于庭院,一到四五月間,姹紫嫣紅,香氣四溢,這座城市便沾惹了浪漫氣息,詩情畫意,于是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前來赴約牡丹花期。我也因緣際會,得與洛陽牡丹一會。宋朱敦儒曾自謂“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鄙畹梦倚摹S衷疲骸坝駱墙痍I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蔽乙嗌钣型校皇窍氩宓牟皇敲坊ǘ悄档?,畢竟這還是春天,仍是希望勃發(fā)的季節(jié)。

王國猛,文學博士,作家,學者,上海大學客座教授,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曾獲第十屆冰心文學獎。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等報刊發(fā)表詩文百余篇,著有學術專著《朱熹理學與陸九淵心學》《創(chuàng)意背景下的創(chuàng)意城市建設》,出版散文集《今日方知我是我》《微言大義》《別有根芽》《經略天下——另眼看三國》《吹盡狂沙》《明月清風我》《江山猶是》等。開設報紙專欄“天地入胸懷”,電臺節(jié)目“爛漫星空——國猛說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