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伍爾夫,在公共自我和私人自我之間
“海浪在翻涌……生命以海浪為標記;它自身就是一個完美的周期,與任何事件都無關(guān)。是一種自然的完成,”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她《海浪》的筆記中寫道。1941年3月28日,伍爾夫走入了烏斯河,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循環(huán)。80多年后的今天,她的聲音似乎仍然順著海浪翻涌而來。近日,在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弗吉尼亞·伍爾夫傳:作家的一生》中,傳記作家林德爾·戈登以伍爾夫的方式回溯了她的一生。
戈登曾出版《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以及群像傳記《破局者:改變世界的五位女作家》等作品,她不滿足于僅僅鋪陳作家生平的外在事實,而是試圖在生平中尋找著詩發(fā)生的瞬間。在《作家的一生》中,她伸向伍爾夫身為作家的公共自我和私人自我之間的裂隙,那里正是通向其創(chuàng)作內(nèi)核的渠道。
“這本書是建立在不同基礎(chǔ)上的生命傳記:它邀請讀者通過伍爾夫本人的傳記寫作來了解她;它渴望在她變得偉大的過程中捕捉到她,”戈登寫道,她拋棄了線性敘事以及對重大事件的關(guān)注,轉(zhuǎn)而以伍爾夫的作品為核心,搜尋那些未完成的回憶錄、草稿及在世時未能出版的作品,在其作品與生活之間捕捉互文的關(guān)系。在傳記的第一階段,《到燈塔去》構(gòu)筑了伍爾夫?qū)ν甑淖罱K看法;第二階段中,《遠航》展現(xiàn)了一個年輕女子對知識的探索;在第三階段中,《海浪》作為高潮,呈現(xiàn)出伍爾夫身為成熟的小說家對于生命的理解。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 ,1882 - 1941) 視覺中國資料圖
戈登對于傳記本身的觀念深受伍爾夫的影響。伍爾夫的父親弗萊斯利·斯蒂芬是英國著名的傳記作家,曾主編《國家名人傳記大辭典》,在成長的過程里,伍爾夫喜歡閱讀傳記,在傳記中,“我想用我能找到的任何信息來給各個人物建立想象中的形象?!彼摹镀胀ㄗx者》中大部分是傳記形式的文學批評,《奧蘭多》與《阿弗小傳》則同樣被視為實驗性的傳記寫作。在《海浪》里,伍爾夫化身為傳記作家博納特,戈登寫道:當伯納德翻閱他的多人傳記時,他認定,關(guān)于童年、上學、愛情、婚姻和死亡的故事都不是真實的,生命只在屈辱和勝利的瞬間發(fā)生轉(zhuǎn)折,它們隨時都可以出現(xiàn),卻很少發(fā)生在政治危機或官方慶典中。
和伍爾夫一樣,戈登在傳記里觀察著那些瞬間,“在她的小說里,時間在記憶中停留,延長,而當戰(zhàn)爭這樣的空白時段一閃而過時,時間又收縮了。有時,在某些瞬間,時間是靜止不動的,喬伊斯把它稱作“頓悟”(epiphany),而她稱之為“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戈登評價道,在她看來,伍爾夫書寫“存在的瞬間”不僅是文學的,也是反歷史的。她會把戰(zhàn)爭的風云置于歷史的邊緣,而把創(chuàng)造性的家庭生活放在重心。在《到燈塔去》里,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是年邁的老太婆們修復(fù)了拉姆齊的家園,修復(fù)了那座廢棄的、腐爛的維多利亞時代文化的堡壘,”戈登指出,伍爾夫具有反英雄主義的歷史觀,盡管她的小說以現(xiàn)代性為人稱道,但她仍一面朝向維多利亞時代與浪漫主義人物,在戰(zhàn)后小說里努力建構(gòu)引發(fā)共鳴的過去。
在《作家的一生》里,戈登重新發(fā)現(xiàn)了伍爾夫身邊出現(xiàn)過的人們,比如她早逝的母親朱莉婭·斯蒂芬和姐姐斯黛拉,她們與過去的維多利亞時代一起成為她的記憶,而記憶被她看成生命的根基。她在母親身上看到了維多利亞時期的傳統(tǒng)女性化身,而在《到燈塔去》里,朱莉婭化身為富有魅力的拉姆齊夫人,“她從萬花叢中輕盈地走來,懷里抱著凋謝的花蕾和墜地的羔羊。”當小說里的畫家莉莉最終完成了畫像,伍爾夫也以一種傳記的方式完成了母親的肖像畫。
另一方面,戈登不僅讓人們看到了伍爾夫的母親,也在講述這位女作家的成長歷程時介紹了她的幾位文學母親。伍爾夫延續(xù)了喬治·艾略特走過的路,審視女性坎坷的社會命運及其不確定性,和朱莉婭的光芒一樣,她也曾被奧斯丁、梅瑞狄斯和哈代的成就所震懾,最終發(fā)展出自己的經(jīng)驗與聲音。
今天的人們津津樂道于伍爾夫那著名的“一間自己的房間”以及她的女性主義發(fā)聲。在《作家的一生》里,戈登為伍爾夫在傳記寫作上的貢獻給予了同等重要的篇幅,正是在諸多的努力里,伍爾夫探索著身為女性的方方面面。在這本傳記里,伍爾夫的歷史觀和女性主義的立場最終收束為一體:訴說隱秘的生命經(jīng)驗。
在后來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里,選擇結(jié)束生命的伍爾夫常常被概括成一個消瘦、孤僻而隱喻的形象,但在戈登的敘述里,她是強健的步行愛好者,努力工作的職業(yè)作家,也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在她的故事里,海浪永恒地拍擊海岸,伍爾夫說:“我不相信衰老。我只相信人們永恒變換著朝向太陽的角度。這就是我的樂觀主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