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朽的文學巨匠,他沉浸于寫作的熱情令人生畏,他充沛的創(chuàng)作精力簡直勢不可擋” 保羅·奧斯特:我們這個時代“最高超的后現代主義者”
保羅·奧斯特。洛特·漢森攝影。亨利·霍爾特出版公司圖片
廣受文藝青年喜愛、多產又暢銷的美國后現代小說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因肺癌不治,當地時間4月30日晚6時58分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家中去世,享壽77歲。
1
奧斯特的記者朋友杰姬·萊登最早向《紐約時報》證實了他的死訊。沒過午夜,該報網絡版就刊出了長篇訃聞。
這讓奧斯特的作家妻子西麗·赫斯特韋特(Siri Hustvedt)非常生氣?!拔蚁胂筮^由我來宣布我丈夫保羅·奧斯特的死訊。他死在自家他喜愛的房間——藏書室里,一個從地板到天花板的每一面墻上都放滿書的房間,還有照進陽光的高窗?!焙账固仨f特在社交網站因斯塔格拉姆上寫道,“不等他的遺體從我們家運走,我就發(fā)現他的死訊已在媒體上傳開,訃聞也發(fā)布了。無論是我、我們的女兒索菲、女婿斯賓塞,還是我的姐妹——保羅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姐妹一樣愛著,她們也見證了他的死——都還沒有時間接受這份喪親之痛。在網上的喧囂開始之前,我們沒有一人能給近親摯友打個電話,發(fā)個電子郵件。我們被剝奪了那份尊嚴。我不知道此事的來龍去脈,但我知道:這么做是不對的?!?/p>
奧斯特和赫斯特韋特的朋友、57歲的法國和瑞士演員、因主演凱希洛夫斯基電影《韋羅妮克的雙重生活》和《三色:紅》而聞名的伊雷娜·雅各布在法國《解放報》的專欄中披露,赫斯特韋特不久前通知她:“保羅已不再接受治療,是時候來看看我們了。”她在奧斯特去世前一個星期到達紐約奧家探望,他告訴她:“好啊,死在自己的藏書室里也不錯。”
75歲的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贊揚奧斯特“筆下巧妙的自我意識使他成為我們最高超的后現代主義者。如果他的想象力看來這樣寬廣,那是因為他既是歐洲作家也是美國作家。如果說他背后有梭羅,那么他也有貝克特。你是有可能穿過保羅·奧斯特廣場(德字Platz),走過保羅·奧斯特街(法字rue)的。沒有多少小說家能獲得這樣的榮譽。他英俊得不像話,老于世故,寬宏大量,風趣幽默,而且與大多數善談者不同,他還是個善解人意的聆聽者”。
2
保羅·本杰明·奧斯特1947年2月3日生于新澤西州的紐瓦克,祖上是波蘭猶太移民。他先在新州梅普爾伍德上學,后就讀于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參加了1968年的反戰(zhàn)學生運動。大學畢業(yè)后,他先在油輪上打工,后到法國,在藍色海岸給人家看房子,與女友和后來的第一任妻子、未來的著名短篇小說家莉迪婭·戴維斯(Lydia Davis)分分合合,順道嘗試翻譯薩特和馬拉爾美等人的作品。歐洲經歷和翻譯實踐對他本人日后的文學風格有重大影響。法刊《新觀察家》曾經親熱地稱他為“法蘭西的保羅”。
但他感覺翻譯無聊?!拔矣X得最沒有意義的工作要算我后來搞的那些個翻譯了?!眾W斯特1997年告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有大約五六年,我非常努力以翻譯為生,但我接手的很多書和翻譯活兒都是那么無趣。那些書非??菰?,坐在書桌前,拼命地搞著你明知道不值得別人花時間來讀的東西,非常讓人士氣低落。我覺得比起翻譯壞文字,我寧愿去刷盤子?!?/p>
從法國浪游歸來,他便長居紐約的布魯克林,再不離開,抓牢這兒的地面,從此生根。他的小說《布魯克林愚行錄》(The Brooklyn Follies)開頭如下:“我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去死。有人推薦布魯克林……”62歲的法國小說家塔蒂亞娜·德·羅奈(Tatiana de Rosnay)在奧斯特去世后特意引用了這句話向他致敬。
1974年回到美國時,奧斯特已立志走文學之路,卻不得不以饑餓藝術家的身份蹉跎多年。1997年,在其回憶錄《糊口》(Hand to Mouth)中,他追憶了早年在法國打工,以及好事多磨的文學青年經歷。那是“一段持久的,難熬的,幾乎令人窒息的沒錢狀態(tài),毒害了我的靈魂,讓我始終處在一種永無盡頭的焦慮之中”。他寫道,“一直以來,我僅有的理想就是寫作。這早在十六七歲時我就知道了,但我從未自欺欺人地認為我能以此為生。當作家不像當醫(yī)生、當警察那樣是‘職業(yè)決定’。與其說這是你的選擇,不如說你被選擇了,一旦你接受了自己不適合做其他事的事實,就必須準備好在余生走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除非你是上天的寵兒(指望這個的人可要倒霉了),否則你的工作永遠不夠你養(yǎng)家糊口……”
為了謀生,他甚至嘗試寫色情小說,終因“缺乏足夠的形容詞”而作罷。
到1982年,奧斯特才出版了一本名為《孤獨的由來》(The In?vention ofSolitude)的家事回憶錄,引起文壇關注。他熬到快40歲,終以異類偵探小說《紐約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大放異彩,此書至今仍被視為他的最佳之作。
之所以稱《紐約三部曲》“異類”,蓋因其中三個故事——《玻璃城》《幽靈》和《鎖閉的房間》——雖然披著偵探小說的老皮,內里卻是典型的存在主義的現代主題:孤獨的主人公,在對個人身份和人生意義的不斷求索中茫然無措。評論界由此在他身上發(fā)現了貝克特的影子?!八闹魅斯詾閺牟恢瓜⒌奶皆冋?,問著無盡的人生問題,”加蘭·霍爾庫姆(Garan Holcombe)2007年在《加利福尼亞文學評論》上寫道,“在旅行中跨越遼闊的美國,往往處于孤獨,追尋著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終點;即便這些人沒有出門,也總在作著內在的旅行?!?/p>
3
在《紐約三部曲》后,奧斯特又出版了十幾本小說,如《在末路之國 》 (In the Country of Last Things,1987)、《月宮》(Moon Pal?ace,1989)、《機遇之歌》(The Mu?sic of Chance,1990)、《利維坦》(Leviathan,1992),以及后來改編為電影《煙》(Smoke)的《奧吉·雷恩的圣誕故事》(Auggie Wren's Christmas Story,1992)、《暈先生》(Mr. Vertigo,1994)、讓狗來講故事的《廷巴克圖》(Timbuktu,1999)、《幻影書》(The Book ofIl?lusions,2002)、《神諭之夜》(Oracle Night,2004)、《布魯克林愚行錄》(2005)、《書房旅行記》(Travels in the Scriptorium,2007)和《日落公園》(Sunset Park,2010)。
2017年,奧斯特出版了厚達900頁的長篇巨作《4 3 2 1》。其特點就是大。什么都大——大句子,大段落,大想法?!冻霭嫔讨芸分赋觯≌f的“句子又長又繞;段落巨大,常常綿延一頁以上”。《柯庫斯評論》看出此書極具野心。《紐約時報書評》也說,新作顯示了作者“特大號的雄心和非凡的技藝”。
奧斯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書 是小說《鮑姆加特納》(Baumgartner,2023),書中即將退休的71歲哲學教授西·鮑姆加特納日夜懷念著九年前死于游泳事故的妻子安娜,對安娜深沉而持久的愛定義了他的整個人生。小說在記憶的螺旋中蜿蜒展開,一并述及主人公的青年時代和波蘭父親失敗的革命者生活。
奧斯特的小說有很多成為暢銷書,受到從文學愛好者到小偷等年輕人的廣泛喜愛。2011年,美刊《出版商周刊》曾開列美國竊賊在
書店里下手次數最多的書,保羅·奧斯特的《紐約三部曲》排在第四位,與查爾斯·布科夫斯基、威廉·伯勒斯、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和馬丁·埃米斯的作品同居排行榜的前五席。
但文學批評界對他不太友善,很多人認為他再未達到《紐約三部曲》的水準。他為此惱火,后來索性不讀評論。
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仍受同行推崇。85歲的多產美國作家喬伊絲· 卡蘿爾·奧茨(Joyce Carol Oates)指出:“保羅·奧斯特是個異人:一個極其熱情、機智,有同情心、愛笑的人,懷著永不滿足的求知欲和友誼的天賦;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不朽的文學巨匠,他沉浸于寫作的熱情令人生畏,他充沛的創(chuàng)作精力簡直勢不可擋?!?/p>
奧斯特喜歡《堂吉訶德》,自己的小說也有多層結構,加蘭·霍爾庫姆說,就像俄國套娃,故事一層套著一層,每一個都與下一個有所關聯,以一種意外甚至突兀的方式,齊奏合鳴。奧斯特的主人公多是作家——他甚至把自己也寫進小說(如《玻璃城》和《奧吉·雷恩的圣誕故事》),開篇往往是因變故而回溯過往——如《幻影書》里的飛機失事,或《神諭之夜》里的大病初愈,這些人去調查,去尋訪,或將自己隔絕,讓生活諸要素最小化,隨著故事的進行,不僅去發(fā)現自我,也要去發(fā)現重新投入生活所必需的那種意義。
霍爾庫姆說,奧斯特像格雷厄姆·格林,有出色的敘述技巧,將觀念小說與顯著的可讀性結為一體,兼具緊張的情節(jié)與知識分子的深度。他從不害怕處理大主題:命運、生命的本質,以及對幸福的尋覓,這也讓人聯想到溫·格·澤巴爾德(WG Sebald)和米蘭·昆德拉。
奧斯特還寫有三部電影劇本:《煙》《臉上的憂藍》(Blue In The Face)和《橋上璐璐》(Lulu on the Bridge)。其中,《煙》由華裔導演王穎執(zhí)導,里面有個威廉·赫特扮演的作家,名叫保羅·本杰明——還記得奧斯特的全名嗎? 是的,保羅·本杰明·奧斯特。
4
奧斯特的人生多有變故。
他14歲參加夏令營,徒步旅行時目睹了一個男孩在離他差不多十公分遠的地方被閃電擊中,當場死亡。他說這件事“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還使他的小說里出現了看似過多的巧合。
1970年,他的大堂姐在跨越大西洋的飛機上坐到一個陌生人旁邊。此人來自奧斯特父親的老家,奧斯特的奶奶槍殺他親爺爺的往事由此揭開。
時為1919年1月23日,已經分居的、和另一個女人生活在芝加哥的爺爺“回到基諾沙,給自己的孩子送來禮物。毫無疑問,他以為這只是一次短暫的拜訪,這時我奶奶要他修修廚房里一個出了毛病的電燈開關。斷了電之后,奧斯特家的二小子在黑暗的屋里幫他舉著蠟燭,而我奶奶上了樓,給她小兒子(我父親)把被子掖掖好,就手拿出她藏在小男孩床底下的手槍,然后回到樓下,再次進了廚房,沖她分居的丈夫開了幾槍,其中兩槍射入了身體,一槍在胯上,另一槍在頸部,想來就是這一槍要了他的命。基諾沙當地的報紙公布他享年36歲,不過我猜他大概要年長幾歲吧。我父親當時六歲半,而我大伯,也就是那個手拿蠟燭目睹了謀殺的男孩,時年九歲”。
殺夫的奶奶以暫時發(fā)作了瘋狂為由無罪開釋,但全家將在謀殺案的陰影里度過今后漫長的歲月。2023年,奧斯特與攝影師斯賓塞·奧斯特蘭德合作,出版了反思美國槍支暴力的非小說作品《血流成河的國度》(Bloodbath Nation),收入奧斯特蘭德在兩年時間里拍攝的美國各地30多起大規(guī)模槍擊案現場的照片。
保羅·奧斯特和莉迪婭·戴維斯的親生兒子丹尼爾成長不順,年輕時數次因藏毒、盜竊和窩贓等罪名被捕,還在1996年卷入了一起駭人聽聞的謀殺案:一位夜總會創(chuàng)始人攜同幫兇,殺害并肢解了毒販安德魯·梅倫德斯,并拋尸哈德孫河。兩年后,丹尼爾承認擁有從梅倫德斯處偷來的三千美元,因此被判五年緩刑。
2021年,丹尼爾的女兒、奧斯特和戴維斯的孫女、十個月大的魯比·奧斯特在布魯克林一處排屋內因過量服用芬太尼和海洛因引起的“急性中毒”,在送院后宣布死亡。丹尼爾向警方自首,供述妻子早晨上班后,他給自己注射了海洛因,躺下小睡,魯比就擱在他旁邊的床上。他醒來時,女嬰“臉色發(fā)青,沒有生氣,沒有反應”。他給魯比使用了逆轉吸毒過量的藥物,但沒有效果。
悲劇并未終止。2022年4月26日,44歲的丹尼爾·奧斯特因吸毒過量在紐約去世。
大約在2022年底,奧斯特寫完《鮑姆加特納》時,開始出現“神秘的發(fā)燒,下午就會發(fā)作”。起初診斷為肺炎,最后才確診為癌癥。他從此走進了赫斯特韋特所說的“癌鄉(xiāng)”。
奧斯特說,癌鄉(xiāng)沒有地圖,也不知道手里的護照能不能出境?!安贿^有個向導一開始就找到你。他核對了姓名,然后說:‘我是癌癥警察。你必須跟我走?!悄隳茉趺醋?? 你說‘好吧’。這種事其實你是沒有選擇余地的,因為他說你要是不跟他走,他會殺了你。我說:‘我想活下去。帶我去你要去的地方吧?!瘡哪且院螅揖脱刂@條路一直走下去了?!?/p>
保羅·奧斯特的小說在中國多有出版,如《月宮》《紅色筆記本》《偶然的音樂》《巨獸》《紐約三部曲》《幻影書》《日落公園》《隱者》《黑暗中的人》《在地圖結束的地方》《布魯克林的荒唐事》《神諭之夜》《孤獨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末世之城》《密室中的旅行》《冬日筆記》《4321》《墻上的字》《窮途,墨路》和《賭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