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散文》2024年第7期|人鄰:南方短札
來源:《散文》2024年第7期 | 人鄰  2024年07月26日08:19

小古玩店

老城區(qū),老舊的小街,或路口稍稍往里一點,不遠的位置,總會有一間小古玩店。里面稍稍暗淡,只有迎門的玻璃柜子那里燈光是亮的。

里面墻上,高高懸著一個小閣子,供著什么,多的是財神,也就是趙公明,也有的是觀音。供觀音的人,也許跟供財神的,不大一樣吧。

玻璃柜子里面擺放著各樣的古玉、扳指、珠子、子岡牌,還有知名不知名的無盡小玩意。里面有時候沒人,人要走近玻璃柜子俯身看時,才隱約感覺里面有人。人看得認真了,他才出現(xiàn),等人問些什么。他不說話,坐下或是站著。站著,是因為來人看得認真了。若是坐著,不過是余光偶爾一掃,甚至連余光也沒有,只是手里有意無意地把玩著什么手把件或是一對核桃。也或者,端著一杯茶,無聊的樣子。人不問,是不說話的。也或者,人進去,許久都沒人。人在那里看著,看一會兒,走了。小店里的東西,似乎也是不怕給人竊走的。也有時候,人來的時候,小店老板就在隔壁或對面誰的店里坐著,跟人聊天喝茶,只是偶爾往這邊看一眼,聽聽動靜。來人看一會兒,抬頭找人,他才懶懶過來。

這些人,稍稍有點年紀,都在這一行混了一二十年,甚至更久,有著不尋常的背景。他們知道這城里會有些什么樣的東西,有些什么樣的主顧,需要出手或尋覓什么。他們手里的東西,大多是在背后悄然流轉?!叭瓴婚_張,開張吃三年”,這小店,更多時候就是虛應的擺設,是樣子??蛇@樣子,總是要有的。

沒事的時候,天氣好,這樣的人,就靜靜坐著,抿一口茶,或吸著煙,觀察著門外的世界,觀察著人,也觀察著時光的流逝??匆粫?,眼神也似乎是茫然的。他們熟知這個老城不為人所知的幽暗。

這是另外的一類人,跟這個世界格格有入,同時也有點格格不入。

小店

南方這邊,跟西北做生意的人不一樣,店主不是在里面安然坐著,就是半躺在門口的竹椅上赤腳消夏,但里外都悠閑泡著一壺好茶。偶爾起來忙一下什么,也不大理會那個剛剛在門口站了一下,看看什么,又走了的人。好像余光也沒往那個人身上掃一下。他只是聽見那腳步聲的停頓,那會兒,他的手里正握著一把頗為小巧的紫砂壺,壺里的茶,剛好還能倒?jié)M他的小茶盅,他正瀝下最后的幾滴。

這兒的人,不管什么身份,喝茶都講究,壺里的茶,只是滾水一沖,不過十秒就趕緊潷出來,不然就說是茶熟了,味道“老”了。這“老”, 似乎也有點“陳”“不新鮮”的意思,他要的是剛剛好,滾水一沖,茶意忽地飄起來,云一樣颯颯的,剛好。

生意嘛,還有一盅茶,不急。

時間

兩個本地女人在挑紅薯,裝紅薯的紙箱不大,她們堵在那兒,一直彎著腰揀選。我沒辦法靠近那箱子,就只能等著,等她們挑完。

五分鐘過去,七八分鐘過去,那兩個女人還在挑,拿起一個,放下,又拿起一個,還是放下,且把箱子底下的紅薯翻上來,拿起一個,又一個,仔細端詳,端詳半天,還是放下了。

我站在后面,看不明白。

幾乎沒有耐心,我就要走了的時候,一個女人挑好了。她抬起頭來,臉上是木然的樣子。另一個女人,依舊在挑。

也許是累了,她挪了半步,空出一點地方,我也可以在一邊挑選紅薯了。我拿起一個,看看挺好。又一個,也是好的。不過二三十秒,我挑好了四個紅薯。我覺得每一個都是好的,甚至紫紅的皮都很少有磕碰。

她們究竟在挑什么?她們拿起一個紅薯,放下,然后再挑一個。她們不急,沒任何事,她們只是在挑選。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什么是浪費,何謂光陰流逝,她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時間,對某些人來說,不到最后,似乎總是無限的。

紅木

南方天熱,為了通風,平房的門,大多習慣敞著。簡陋一些的,直接敞著,不怕人看。講究的,門框兩邊,相對著是兩排兩三寸的孔,橫穿著幾根圓木,算是遮攔,為著不讓人,也不讓雞鴨狗隨意進去。更講究的,涂飾著黑漆,屋里的暗淡,因著漆色,更顯暗淡了。

敞著的門里,大多有那種老式的紅木桌椅。大多并不名貴。對尋常人家來說,不過是實用的物件。幾十年過去,很久的時間里,因為潮濕,松木柳木之類,很容易腐壞。但紅木堅硬、密實,不管那些潮氣如何浸淫,細膩緊實的木紋緊縮密閉著,潮氣不過是虛虛蒙在外面,布一擦,就退去了。

紅木的雕刻,有繁復的講究細作,那是主人家的富貴氣息,要顯出家底的豐厚。尋常人家,結實就好,甚至粗笨也是不怕的。大氣樸訥的那種,罕見,也像是那樣通透的人一樣,罕見。

一年里,多半時間的潮濕,會讓細密的吸收了些微水分的木紋略略張開,而那木紋很快亦會倦怠了,隨著水分的揮發(fā),再次收縮緊實。細微的張開和收縮,使得這些木頭更加緊密,甚至頑固。

飄浮的灰塵,也會隨著潮氣覆蓋在紅木的表面,慢慢凝結,膩著,石化了一樣。

這不斷的潮濕、蒙塵、擦拭,使得堅硬沉實的紅木,慢慢將自己退到了塵世的深處。

如此的物,有;如此的不慍不火、難以磨滅的人,很少。

這邊的有些路,不能一直走。

曾順著一條路,想著逆時針,逢左就轉,轉三次自然會回到熟悉的位置,至少也會回到這條熟悉的路上。走著,看著,逆行中,許是太隨意了,看著走著就忘了,路已經悄然改變了延伸角度。幾次左轉彎后,街道、店鋪,依然是陌生的。

另有一次,順一條路走,小路細長,方向是對的,我知道穿過去,那邊就是我熟知的可以回家的大路。我以為走過去毫無疑問,小路里頭,兩邊住著的人,不可能只留這邊,而將另一頭狠心堵死吧。

而這兩次,我卻都不得不無奈原路返回。前一次我沒弄明白究竟,后一次,我服氣,真的會有人——不止一個而是一群人,好大一群人——只給自己留了一條路,萬一有緊急什么的,他們不管,懶得管。萬一,也是大家一起,不是自己一家。方便嗎?不方便??墒枪芩?!大家都不方便。都從這邊走,去那邊,得繞一個大圈。

偶爾無奈,可我還是喜歡這樣隨意、近乎盲目地走。一次出來,走了很遠,到一處,看著沿臺階上去是立交橋,復雜的立交橋。順著引橋看過去,有轉到路另一邊,再轉一個大彎,依舊回到路的這邊,又轉向了哪里的。有一條,則是轉向了陌生地方。正看著,有火車從一側過來。應該是短途列車,老式的綠皮車廂,郵局一樣的,時間也就似乎是舊了的綠色,幾十年前的記憶一樣?;疖嚥患?,緩緩地,甚至是不想開過去那樣,“哞”地叫一聲,老牛一樣。心想,某一天,也許我會隨意買一張陌生地名的票,到一個陌生地方住上幾天,就為了感受那些陌生新鮮的孤獨。

我該往哪邊走?走過去,走那條陌生的不知道去了哪里的?還是走那條,走過去可以轉回來的?

我還是轉身往回走了。腳下的路,走就是了。走過來,走夠了,或者是不明白了,不想走了,回去就是。不走,也是可以的。那些未知的路,不知道那邊是什么的,去可以,不去,亦可。

去了那邊又如何?去了那邊,終究還是要回來的。就像游子,一生總要回到故鄉(xiāng)。

狹道

狹路相逢勇者勝。不一定。那個看起來像是黑面勇者,見對面有人過來,早早鼓著肌肉、齜著牙齒較勁的,不一定勝。他會被對面走來的那個不露聲色的人瞬間擊倒。被擊倒者,甚至都沒有察覺到什么,就倒下了。

那個無聲息的人,埋頭走著,他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還要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他走得沉沉的,似乎也透著些輕松。他就那么走著,只看著腳下的路,不看對面。這樣一個人,不管是從多遠地方過來的人,誰看見他都會悄悄避開,讓這個人走過去。

這個人走的不是勇氣,不是決心,就是默默地走。好像他自出生以來,就在這條路上走著,他要一直走下去,走到底。

話語

小路邊站著三個人。他們在那里說話,不停地說。大清早本來是他們出門鍛煉的時間,如果不遇見,他們必然是各自鍛煉,跑步或是做別的什么運動。

這會兒,他們遇到一起,因什么話題,或是什么事說話,一直在說,說了很久。不知道他們的話會說到什么時候,也許五分鐘以后,也許十分鐘以后,也許更久。也許忽然因什么事,停下來,散了,各自走開。

我在想,人的話語,究竟是必需的,還是多余的。如果是他們各自走著,鍛煉著,就沒有那些話。是因為遇見可以說話的人,才有了那些話。

想想,也只有人類發(fā)明了所謂的話,發(fā)明了那些大約確定的意思。話,本來是沒有的,可能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動物沒有話,植物果實花朵也沒有話,一樣生活得很好。它們有感應,有生物之間的感應就夠了,不必有話。不然,它們?yōu)槭裁床桓祟愃^的進化一起進化呢?

人,原本簡單,有了話,才有了那么多多余的。

遛鳥

透過樹木的縫隙,見那邊有一個鳥籠。天冷了,鳥籠外面蒙著厚厚白布。京城那邊,一律的藍,也許是以為白色不吉利。南方這邊,卻不管。猶豫一下,我撥開樹叢,卻見那邊一塊空地,十幾個鳥籠一溜擺開。對著鳥籠,有幾把舊椅子,幾個人安坐著,聽著鳥在籠子里清靈鳴叫。將近臘月,南方也是冷的,幾個人穿著厚厚的外套,戴著口罩手套。舊印象里,似乎只有北京大爺才會一大早出門遛鳥,順帶著遛彎,沒想到,這邊也有。

鳥叫好聽,不知是什么鳥??赡芤簿褪悄菐追N——黃雀、金翅、蠟嘴。也許,南方另有其鳥。養(yǎng)鳥既要有閑,更要有心。這會兒,他們坐在那兒愜意地聽著,而日常是要辛勞伺候這些鳥的。有的鳥更是只吃活食,得奔波著去買。春夏秋冬,隨著季節(jié)變化,吃喝什么,還有萬一生病如何療治,費心著呢。

養(yǎng)鳥,是要把鳥囚禁在籠子里的,這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占有?護佑?惜愛?說不清楚。

鄭板橋家書里說:

欲養(yǎng)鳥莫如多種樹,使繞屋數(shù)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將旦時,睡夢初醒,尚展轉在被,聽一片啁啾,如《云門》《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見其揚翚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

是呀!多種樹不就行了嗎?

想起一個故事,有犯人偶然逮到一只鳥,用線繩拴著鳥的爪子,鳥帶著線繩,在監(jiān)舍里面飛來飛去。鳥知道飛不遠,飛一下,不等線繩扽緊,就飛回來。后來,那人去了線繩,用一節(jié)小塑料管,巧妙地套住鳥嘴。喂食喂水時,把小塑料管取下來,喂好了,依舊套上。

時間久了,小鳥也許是覺出沒了線繩的牽絆,飛到窗子那兒,往外看看,愣一會兒,飛了出去。后來,小鳥習慣了,不時飛上小窗的窗臺,從欄桿里飛出去,餓了渴了,飛回來,等著人給它喂水喂食。

一天,小鳥飛回來,那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套住鳥嘴的塑料管,不見了。

咸骨粥

到處是賣咸骨粥的。這里潮濕、燠熱,肉類易腐,腌制與風干,就成了保存食物的首選。享用時,剔下骨頭上的肉蒸煮就是。剩下的骨頭怎么辦?鹽、花椒、八角……各樣的調料,不唯肉,也已經深深浸透了骨頭。嗅一下,它們的咸里是隱隱的香。

這里的人不浪費,熬粥。他們把這些骨頭用笨重而鋒利的刀剁成小塊。米是頭一天晚上就浸泡了的,繼而打碎,半碎不碎那樣,大鍋里熬煮。一邊熬煮,一邊用勺子不斷舀起來,又高高地倒下去。舀起來,倒下去,似是一個個小小的輪回。骨頭呢?也早已經下了鍋。幾個小時過去,滾熱的米粥,浸潤著吮吸著骨頭里含著的鹽和香料。骨頭里是去年的味道,很深的經了秋風的味道,經歷了暗淡的空房子里的寂寥,那些鹽和香料慢慢發(fā)酵,又悄然濃縮在一起,等著在最后的米粥里悠長抒發(fā)。那些粥,以它的熾熱的愛撫從容地打開了骨頭里密閉著的一切。

喝粥時候,不唯是喝粥,還一面咬嚙、撕磨著骨頭上那一點剩余的肉,那里面深含著一種似乎阻隔著又慢慢滲透出來的味道。那味道,似乎是從另外一個我們不能徹底懂得的世界來的。

河涌邊上的鐵管

河涌邊上,有鐵管,延伸到一處,向下,一直深入地下。這些金屬的管子通向了哪里?它們跟這條河涌之間究竟有些什么關系?它們深深扎下去,是去呼應河涌里的那些水,還是另有他意,在泥土密閉的黑暗中去了別處?

也許,它們只是稍稍深入,向下,并不往河涌那里去,就像是路上遇見了人,打一個招呼,轉身去了另一處。它們有另外的一些事,它們自己并不知道,只是知道有人把它們彎向了另一個陌生之地。

它們深深地往地下扎去,轉彎,橫直,一去不回頭。引人遐想的是裸露在地面上的那些管子,那些粗粗細細的管子,像是幾個人剛走過去,土遁了,但還能看到并未全部消隱的腿腳。

那些在地面上的管子,什么時候會徹底生銹,銹透了,腐爛,消失?也許是忽然的一天,一片狼藉,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一夜之間,什么都沒有了。不是消失,是突然就沒了。地面上,就余下一些混亂的痕跡,泥土給翻起來,肆意地拋在一邊。

那地底下深埋著的管子呢?它們會慢慢朽壞,似乎完整,卻不能移動的。它們朽壞如粉,一觸,即潰散了。

又也許,它們也會跟地面上的管子一樣,不知哪一天,被挖掘機粗暴地掘出來,廢棄了。那兒只是留下一個深坑,裸著的,似乎茫然無措,像一張愕然的、不知該說些什么的嘴巴。

民間的廣告

路邊的鐵柵門上,有兩個硬紙牌,一個寫著:有狗崽貓崽賣。另一個牌子上是:有小貓賣。

幸虧現(xiàn)在是人類社會,文明,有規(guī)則。不然的話,強壯的人隨便抓一個弱小的人,綁在路邊,寫上:有勞力賣。也或者大人抓一個孩子就可以放在路邊,插上草標寫上:有小孩賣。

甚至,可以有賣肉的案子,上面立一個牌子:有某某地方的人肉。女肉,肉嫩,可以爆炒;男肉,有嚼勁,涼切最好。

看著賣小狗小貓的牌子,想:這些小狗小貓,怎么就可以這樣給人弄來,隨便就賣?

小狗的爸爸是誰?小貓的媽媽允許了嗎?

【人鄰,河南洛陽老城人,現(xiàn)居蘭州。出版有詩集《白紙上的風景》《最后的美》《晚安》、散文集《閑情偶拾》《桑麻之野》《找食兒》《行旅書》、評傳《百年巨匠齊白石》等。曾獲《星星》詩刊年度詩人獎、江蘇省紫金?雨花文學獎、全國文化遺產優(yōu)秀圖書獎、甘肅省敦煌文藝獎一等獎等獎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