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牡丹》2024年第8期|王繼軍:苦的甜——評鄧雅心短篇小說《一盞蜂蜜》
來源:《牡丹》2024年第8期 | 王繼軍  2024年08月08日12:15

不記得是哪一年了,好像是在自由來稿里看到一部小說,叫《母親在左,我在右》。題目很獨特,一下子就看進去了。主人公是個青春期延長的女孩,一步步走到與母親對立的那一個點上,之后再一步步退回到母親的身旁。母女關(guān)系寫得很特別,好像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那種母女關(guān)系 ,好像又有點不同,隔膜處好像不是母女,像陌生人,但親昵處,又渾然一家,是至親。小說不長在主題深刻,而是白描生活生動至極,有細節(jié),人物的情感以及關(guān)系變化都在場景里,在煙火氣息里。除了母女關(guān)系,小說里呈現(xiàn)的那個城市的日常生活就很有味道。按小說后面留的地址給作者寫了一封信,說小說可以送審,不久,收到作者回信,我記住了里面一句話,叫“哭暈在衛(wèi)生間”。原來作者等不到《收獲》的回音,就另外給了其他雜志,然后其他雜志還錄用了。

后來也斷斷續(xù)續(xù)讀過幾篇鄧雅心寄來的作品,不多——好像她寫得也不多——風(fēng)格跟《母親在左,我在右》都不同,而最重要的不同點在于,后面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基于強烈的同情心,作者對于筆下的人物有真誠的關(guān)心,也能真切地描繪他們受的苦,贊美他們身上質(zhì)樸的東西,忍不住要為他們鼓,為他們呼?!兑槐K蜂蜜》幾乎可以算作這種風(fēng)格的典型。小說寫的幾個人物,老楊、老李 、“安徽”是徹頭徹尾的底層人物,在重慶那里叫“棒棒”,“這巷子里住的人是三個挑夫,重慶人管這種職業(yè)叫‘棒棒軍’,就是肩上扛著一根蘭竹,給人挑貨的。這職業(yè)大概是從九十年代興起,改革開放后,許多農(nóng)民到城市里求生存,就靠一根棒棒,幫人挑貨,三塊,五塊,十塊,背冰箱,挑家具,搬家,挑菜,別人搬不動的,他們來?!别埵侨绱恕暗讓印钡幕睿F(xiàn)在他們也面臨“失業(yè)”的危機,“安徽”走上了傳銷的路,老李去海南闖蕩,留下老李原地打轉(zhuǎn),他一邊努力掙生活,一邊卻也同時靠吸煙得個肺癌什么的——這樣就可以體面地死去——當(dāng)然是相比于走投無路或者了無生趣后的自殺。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疾病,在老楊這里倒成了一種奢侈的希望。老楊無緣這樣的“奢侈”,但小說還是給了他希望:他到醫(yī)院里去做護工,恰巧跟自己有過兩次緣分的一個女人在這個醫(yī)院里變成了植物人,他超越一個普通護工的身份細心地照料她,并且在這種照料中,意識到了可以讓自己安心的歸宿?!斗鹫f譬喻經(jīng)》有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在曠野中游走,被一頭兇惡的大象所追逐。游人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恰好看到一個空井,井旁有一棵大樹,游人趕緊抓攀著樹根,藏身到井中。有黑白兩只老鼠,正在啃噬著樹根。井的四邊有四條毒蛇吐著舌頭,井底有一條毒龍正在向上張望。游人心中畏懼毒蛇和毒龍,又擔(dān)憂樹根被老鼠咬斷。就在這個時候,從樹上的蜜蜂窩中滴下五滴香甜的蜂蜜,不偏不倚地落入了游人的嘴中。游人頓時忘記了剛才的恐懼和擔(dān)憂,盡情地品嘗起蜂蜜來?!狈鹫f的故事另有所指,我們俗人甚至可能取的是相反的意義——在艱辛的生存中,可憐的一盞蜜可能更甜蜜一些。

再回到前面的話題一下 ,說《一盞蜂蜜》的風(fēng)格是基于同情心的創(chuàng)作,那么《母親在左,我在右》是什么風(fēng)格呢?籠統(tǒng)一點講,可以說是基于同理心的創(chuàng)作——人物陷于生活中,不可開交,而作者自身就“是”那個人物,不得不與那個人物一同沉浮——這種境況下找到的那“一盞蜂蜜”更彌足珍貴。

【王繼軍,筆名王咸,《收獲》編輯,著有小說集《去海拉爾》等?!?/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