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林詩釗:記憶的容器
來源:《青年作家》 | 林詩釗  2024年09月02日08:59

記憶力是古怪的能力。有時我覺得記憶像海,必須一頭潛入其中,才能見到岸上所看不到的。有時我又覺得記憶像影子,猛然回首瞥見地上那塊被拉長了的黑色,明白它一路跟來,應該是有話要說。

于是必須處理記憶,如同必須處理剩余的食物。放進冷凍柜,不見天日,逐漸被忘記,或是晾起來,看它在風中晃動,在形成固定形狀之前,滲散出某種味道——我在不知不覺間做了后面這項工作。

三年前,研究生畢業(yè)作品,我需寫出一部電影長片的完整劇本。時限緊張,坐在并不舒適的躺椅里苦想,點燃的香煙與鼠尾草,白霧彌漫,時間幾乎不存在了。此時我的房門自動打開,遙遠的小學同學露出他的半張臉,對我說,不如寫一寫我吧。

因此有了《藍眼睛》這個故事。糾纏我許久的零碎記憶,或美麗或殘酷,或確鑿無疑,或面目模糊,終于有了將它們固定下來的容器。那個電影劇本最終得到蠻高的分數(shù)。之后是倉促的畢業(yè)手續(xù),接連的忙碌,暫得的喘息。在深遠的安靜中,我仍聽得到這個故事的呼喚。我逐漸領會到它的意思——劇本并非容納這段記憶的最完美容器,我只有動手為它造一個新的,它才會真正安分下來。

我成長在城鄉(xiāng)交界處,目睹了城市化的進程。我明白世界原本不是眼前的這個樣子。嶄新來自人為,潔凈需要維持,土地始終沉默不語并不代表塵埃就永遠消失了,因為我清晰記得它們飄舞在空中的模樣。并不丑陋,也說不上好看。多年以后,我看見意大利修士安杰利科的畫作,竟有一股久違的熟悉感。安杰利科畫了一群又一群的天使,使用大片大片的燦爛金色來填充畫面的空余。這金色,就是我記憶中故鄉(xiāng)的塵埃的顏色。

逆著夕陽,農(nóng)民工在塵埃中勞動,敲打,呼吸,行走,跳躍。建設一旦完成,腳手架拆除,他們和塵埃一齊消失不見。我懷念他們的臉龐,某些珍貴而純粹的東西只可能顯現(xiàn)在這樣的臉龐上。這篇小說正是基于這樣的懷念所寫。如同扯起一張深海的網(wǎng),必然會得到禮物一般的海草與貝類,小說在行進時總會遇上種種不請自來的細節(jié)。它們到底是真實經(jīng)歷,還是我的幻覺,中國古人說,欲辨已忘言,所以我想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真的曾經(jīng)親眼看見過山林間的孔雀。它被關在一棟紅磚別墅內(nèi)。那里沒有人居住,地上堆滿了落葉。我踮起腳尖,碰巧看見它。我和孔雀對視了很長一段時間。它如同落難的人,向我發(fā)出求助的目光,見我一籌莫展,它退縮回到了陰影里。我像是知道了一個不該知道的秘密,逃跑一般離開了山林??兹笧楹伪魂P在那里?至今我仍然不清楚緣由。但我清清楚楚記得孔雀的眼神,那一道轉瞬即逝的光是這篇小說的另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