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聚焦火熱生活 書寫時代新篇”中國作家網駐站內刊優(yōu)秀作品聯(lián)展 沿河城保衛(wèi)戰(zhàn)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呂秀玉  2024年10月08日17:02

對古老的沿河城來說,四百多年的歷史值得記憶的實在太多,但2023年絕對是一個值得記憶的年份。

7月29日夜,中到大雨如期而至,人們慶幸這次的天氣預報沒有爽約。入春以來,沿河地區(qū)持續(xù)干旱,播種后一直沒下過一場透雨,西河灘百十畝良田因缺水本該抽穗的玉米不到半人高,并已停止生長,有些地塊成片枯死,看著讓人揪心。人們已經對今年的收成不抱任何幻想,而這場甘霖重又燃起人們新的希望。

雨一直下,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輪番上場,猶如一場激情演繹高潮迭起的演唱會,偶爾的演出間隙也是小雨吟唱中雨和鳴,持續(xù)到30號晚間依然沒有謝幕的跡象。這場雨,下得酣暢淋漓,時而瓢潑時而傾盆,無拘無束肆無忌憚,似乎借來了錢塘江,打翻了鄱陽湖。

旱情解除的喜悅還沒來的及平復,隱隱的不安開始籠罩人們的心頭,這不安伴隨著夜晚的降臨愈發(fā)顯得凝重,間或夾雜著不詳和恐慌。果不其然,午夜,河道附近的村民幾乎同時被手機鈴聲驚醒:快!趕緊起床,洪水下來了!馬上轉移……

百年罕見的特大山洪襲擊沿河城!其猛烈程度超過近年7.21、6.18洪災數十倍,遠超50年代的洪水,村中年齡最長的老人也從沒見過。南山和萬柏山之間的西河灘除了泄洪道就是全村的土地,十幾米寬的河道溝滿壕平,洪峰挾裹著亂石樹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膨脹擴張,如受驚的野馬在河谷里洶涌咆哮,湍急的洪流中亂石翻滾撞擊,發(fā)出如雷的轟鳴,滔滔洪水如颶風過境,呼嘯聲讓人心驚膽戰(zhàn)毛骨悚然。

西河灘上百畝良田沃土瞬間變成汪洋澤國,地里的莊稼鋪了河底,洪水以不可阻擋之勢吞沒了清水河,卷著濁浪沖進永定河,合并后浩浩蕩蕩從城外掠過,其磅礴壯觀的氣勢酷似黃河,不輸長江,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山里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這樣驚心動魄的場面。

每年雨季,防汛是各級政府的重中之重,處在山口水口交匯處的沿河城村汲取以往的經驗教訓,更是不敢懈怠并嚴加防范,加之天氣預報的助力,準備工作早已做足,但災害來的如此迅猛,災情如此嚴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緊接著,不斷有壞消息傳來,31號上午,村口公路道班門前十幾米寬的公路被攔腰切斷,通往外界的道路斷了,伴隨著交通的中斷,10點35分,與外界的通訊戛然而止,10點43分,網絡癱瘓,連座機也不例外。隨著信息中斷的還有電力,因為電力的中斷,機井無法抽水,生活用水很快出現危機,超市礦泉水搶購一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接踵而至,在村莊歷史上聞所未聞。

道道滑坡撕裂綠色的植被,山體的傷口觸目驚心,一如洪災帶給人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需要時間的療愈。山體大面積滑坡,加速了道路的毀壞,滑坡產生的巨大轟鳴如山崩地裂震撼人心,讓人不寒而栗心有余悸。不斷有房屋漏雨、墻體倒塌的報告,南城墻倒塌100多米,幸無人員傷亡。電線桿、燈桿東倒西歪……村前萬柏山上,條條白練凌空飛舞,溝溝岔岔山水奔涌,多年未見的飛瀑奇觀再現沿河古城。

然而,此時的沿河城人已無心觀賞云霧繚繞中的飛瀑美景,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一座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孤城,他們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接下來的日子將如何應對。

災害百年罕見,創(chuàng)建國以來之最,洪魔考驗著古老的山城。

無論如何,災難來了,當務之急是生產自救搶險救災,沿河城村抗洪救災的序幕正式拉開!

其實,自從收到天氣預報有大到暴雨那一刻起,沿河城村就把防汛防災放在了首位,在副鎮(zhèn)長劉德明,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索偉的帶領下,村兩委已經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根據村莊具體情況制定出嚴密的防汛預案,包括各項措施,防汛搶險人員、各種應急物資、突發(fā)事件的應對、以及災民安置、生活供給等一系列問題都做了周密安排。

從29號開始,兩委全員上崗24小時執(zhí)勤,包村副鎮(zhèn)長劉德明駐村。兩委班子7人有5人是黨員,2人是退伍軍人,政治覺悟高,作風過硬,是一支團結協(xié)作的隊伍。書記索偉年輕有為,當過兵,不僅是黨員,還是區(qū)人大代表,有膽量有魄力,最大的特點就是保持了軍人的本色,知難而上雷厲風行,有擔當敢作為。自上任以來帶領兩委班子把村莊治理的風清氣正,各項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深受百姓稱贊。

災情就是命令,在這樣的時刻,他和同為退伍軍人的村委韓嵩,瞬間回歸軍人的本色,一日為兵,終身是兵,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全村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家園成為他們的天職使命。

有副鎮(zhèn)長、書記在前面帶頭,兩委們個個摩拳擦掌,大家振奮精神鼓足干勁,擰成一股繩,分工明確協(xié)同作戰(zhàn),做好了迎大汛打硬仗的準備。

29號后半夜大雨來臨,幾個人加強巡邏,一刻不敢放松警惕,除了巡查村莊街道,城墻周邊,冒著瓢潑大雨十幾分鐘輪流出動,緊盯村外的泄洪河道,不時到上游兩溝交匯的沿河口查看,密切關注河口動向。

同時,與河道上游沿線各溝域的西大臺、王大臺、龍門溝、石羊溝、沿河口、沿河城辦事處有關人員保持通訊聯(lián)絡,溝通暴雨動態(tài),特別是河道山口,泥石流易發(fā)區(qū)域,發(fā)現險情及時報告。

各級政府也做了預警安排,區(qū)消防部門派出的消防員和鎮(zhèn)派包村干部,趕在雨情發(fā)生前就已入駐沿河地區(qū),傳達上級指示,組織指導防汛抗災,協(xié)助各村處置因暴雨引發(fā)的、可能出現的突發(fā)事件,指揮抗洪搶險。

持續(xù)不斷的大到暴雨,讓所有人的心越揪越緊,特別是村兩委,心情愈發(fā)沉重。30號下午6點49分,龍門溝宋學坤打來電話,發(fā)現有少量洪水。龍門溝離沿河城30里,當時雨量不大,但兩側山崖陡峭極易引發(fā)山洪。經過3個多小時的觀察,晚上10點30分洪水抵達沿河城。期間兩委成員堅守河道加強警戒,嚴密監(jiān)視洪水動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直到凌晨2點20,眼看洪水不僅絲毫沒有減退,反倒持續(xù)上漲快要溢出河道,結合當天的雨量,劉德明、索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看來清水河的居民必須得轉移了。

事不遲疑,劉德明、索偉果斷下令:啟動人員救助,快速疏散河道附近的村民!按照事先的分工,幾個人分頭行動,電話通知的同時飛奔入戶,疏散村民!

午夜時分,所有人都進入了夢鄉(xiāng),雨幕中只有沿河城兩委成員宋廣普、索連風、魏元會、韓嵩、王存國、李進華和村里僅有的兩個年輕人韓增誠、魏來在鎮(zhèn)長、書記的帶領下村里村外穿梭,他們睜大警覺的眼睛,為全村人巡邏站崗,沉睡的山村被一場山洪驚醒。

懵懂醒來的村民不知所措,他們絲毫不知危險已悄然降臨。在沿河城橋頭,索偉帶領的臨時“搶險突擊隊”,分頭敲開一戶戶家門,村里留守老人居多,有些老人眼花耳聾情況不明,說什么也不愿離家,他們還要反復耐心地做動員解釋工作。當村民走出家門,在微弱的手電光照射下看到門外洶涌的洪水時,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接人的汽車早停在橋頭的胡同口,有車的村委全部動用私家車參與搶險,瓢潑大雨中有的穿著笨重的雨衣雨靴,有的來不及穿雨具只打著雨傘,往返無數次奔跑,渾身上下早濕透了。疏散出來的村民坐在車里等待轉移,救援人員還在大雨中一次次往返,一家家喊話,一遍遍清點人數,反復確認每家每戶不遺漏一個人。

大雨如注,燈光交錯人影交織,汽車馬達混雜著焦急的呼喊,奔跑的腳步呼應此起彼伏的聯(lián)絡,近在咫尺的洪水不斷上漲洶涌……等所有避險群眾安全抵達事先準備好的安置點,時針指向3點,清水河7戶16口居民從接到轉移通知到全部撤離,前后只用了20分鐘。

此時的洪水還沒有溢出河道,但很快,不斷上漲的洪水開始決堤漫溢,直到沖毀防洪墻如脫韁野馬在整個溝谷恣意橫行。也就是說由于村兩委的周密部署快速反應,在相對安全的時間段,沿河城村河道附近的村民全部安全撤離,為疏散爭取了寶貴時間,保障了大家的生命安全。

災民安置點干凈舒適,標準的三人間、兩人間,后續(xù)不斷有城根危險戶、房子漏雨的災民安置進來,等安置好所有災民,索偉帶兩委班子成員逐門叮囑大家,千萬不能回家,明天早上派人給你們送飯。

安置完災民,幾個人回到村委會還沒來得及喘息,西關一戶村民報告,院外墻體兩次坍塌堵塞了水道,胡同積水沒過小腿,山水已經灌進了院門,如不及時疏通其他兩戶村民也有被淹的危險。險情就是命令,“搶險突擊隊”再次出動,險情解除已是凌晨4點多,雖然穿著雨衣雨靴,但全身早已濕透,說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

這場洪災沖毀了西河灘所有的土地,村里老人都說,這要是在舊社會,土地被毀糧食絕收,只能是逃荒要飯了。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的身后有強大的政府,這是每個中國人最大的底氣。但政府救援需要時間,眼前的燃眉之急是排除險情,生活自救,而不是坐等政府救援。

由于村兩委前期的準備工作扎實有力,預案制定周密嚴謹,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災難面前沿河城村從容應對臨危不亂。搶險救災和賑災自救同時展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忙而有序,村莊人心穩(wěn)定,罕見洪災沒有引起任何恐慌。

根據往年的慣例,沿河城災民安置點設在索登才家的古城山莊,這里離村委會最近,既方便管理也是村中接待能力最強的民宿,可同時接待140人食宿,自開辦后承接了村里所有紅白喜事。索登才平時就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在村里口碑極佳,此時更是責無旁貸。

接到通知,他和妻子王樹香就開始準備,打開所有的客房門窗通風換氣,配備各種客房用品,房間院落清掃消毒,準備就緒后把所有房間鑰匙交到村委會,隨時供村里統(tǒng)一調配使用。

災民入住后夫婦倆更是忙碌,既要協(xié)助村里安置災民,根據災民人數調配房間,提供各種應急物品,還要負責災民的一日三餐。從30號夜間開始,他們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早上4點鐘就要起床準備早餐,一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最初的幾天,安置點災民多,人員往來頻繁,沿河山莊每天有一百多人住宿就餐。隨著各路救援人員的進入,人數更多。截止8月6號共接待2000余人次,儲存的一次性餐碗全部用完。

正是酷暑時節(jié),因為斷電悶熱的廚房排風降溫設備無法使用。循環(huán)的洗菜洗碗,腳下總是濕漉漉。每天三頓飯幾乎沒有空閑的時候,他們不但要保證大家吃飽吃好,還要把住食品安全關,既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還要講究色香味俱全,為了調配一日三餐倆人費盡了心思。王樹香主管副食菜品,既要動手又要動腦,身上的汗就沒落過,熱的起了一身痱子。索登才負責主食和后勤雜務,每天從早忙到晚。再苦再累夫妻倆也是笑容滿面,熱情招待每一位災民,耐心細致地照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考慮老人牙口不好,每頓飯除了炒菜涼菜還有燉菜。雖然辛苦,但大災來臨之際能幫村民渡過難關,為村里賑災救災出力,夫妻倆苦中有樂。

索登才還是村里公認的頭腦靈活有深謀遠慮之士,加上多年的經營積累,古城山莊儲備了充足的物資,大到各種建材、帳篷、柴油、床具臥具、蒸箱冰柜,小到主副食品,桌椅餐具,特別是糧食、食用油、燃氣等生活必需品。緊要關頭這些物資派上了大用場,不光能救急,還能救命,賑災需要什么幾乎都能從他的庫房找到。

隨著道路的打通,回來的人越來越多,為方便過往群眾和救援人員飲水,預防水災后腸道疾病的發(fā)生,村里打算設立一個開水飲用處,正愁沒大鍋燒水,索登才自告奮勇:“大鍋我家有的是!”一會兒就從庫房搬出了兩套柴灶和大鍋,村里馬上派人刷鍋、點火燒水。索登才又忙著找出兩張大圓桌和很多椅子,回家拿來茶具和消暑的黃芩茶,后來又把自家的大帳蓬支起來,飲水處被他置辦得像模像樣。工夫不大,徒步30里運送救災物資的60名武警官兵抵達沿河城,飲水處正好燒出一大鍋開水,沏好山茶水招待親人解放軍。戰(zhàn)士們正人困馬乏口干舌燥,從沒喝過山茶水的戰(zhàn)士直夸這茶解渴消暑。

感念救援戰(zhàn)士運送物資不易,索登才不聲不響又端來兩盆自家產的蜂蜜,請戰(zhàn)士們喝蜂蜜水,戰(zhàn)士有紀律誰都不動,在他和村民的再三請求下,部隊領導才允許戰(zhàn)士們品嘗。他還讓戰(zhàn)士把蜂蜜水灌到軍用水壺里,帶著路上補充體能,不僅感動了部隊官兵,也讓在場的所有人十分欽佩。

古城山莊如同一座民間物資儲備庫,為災難中的沿河城提供了堅強的物資保障。

31號下午雨量減少,可到了晚上又是半宿瓢潑大雨,讓人坐臥不安輾轉難眠。家家戶戶貯存雨水,有的人家開始用雨水做飯。

因為斷路造成燃氣、糧食、蔬菜等生活物資無法及時補充,災民食堂多少讓人憂心,每天百十號人吃喝能堅持幾天?索登才卻十分自信樂觀:“放心!政府不會不管我們,車到山前必有路!”除了本村避險群眾,山莊還免費收容了因交通阻斷,滯留村里的所有外來人員,包括探親暫住、游客、外來務工、外村流轉路人等的食宿,還有后期的各路救援人員、各級領導、媒體記者……無條件擔負起特殊時期沿河城所有外來人員的基本生存需求,這也是一份社會責任,彰顯著沿河城人的包容與大氣。

因為斷電,冰箱冰柜儲存的副食品開始融化,如何保證大家吃得好,食材不浪費,還要保證物資補充前的細水長流,不斷頓,夫妻倆煞費苦心。誰都無法預知救災物資何時能到,也不知道這樣的自救能堅持幾天。后來村里找來了柴油發(fā)電機,雖間斷供電但滿足了食材的保鮮。

斷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夜晚照明也成了問題,索登才第一時間買空沿河城的蠟燭,發(fā)放到安置點災民手中。為防糧食短缺,買斷了超市所有掛面,千方百計保證災民的一日三餐不斷頓,平平安安度災荒。

在沿河城整個賑災自救過程中,生活保障、物資儲備方面古城山莊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索登才夫婦也為賑災救災立了大功。

道路交通在搶險救災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路成為災區(qū)的生命線,決定著搶險人員、設備、救災物資到達災區(qū)的速度和時間。據8月2號第一批徒步進入沿河城的部隊官兵講,從齋堂到沿河城30里公路,大的斷路有5處,小的不計其數。

等待不是辦法,自救當務之急。最嚴重的斷路是村口道班門前,十幾米高的護墻被沖毀,長達100多米的公路被斬斷,這是通往沿河口、雙大路、王龍口、齋堂的必經之路。村民劉紅濤站了出來,我家有鉤機,這事我來辦!

搶修爭分奪秒,一條簡易公路很快打通,緊接著就是打通王龍口、向陽口,劉紅濤帶著父親劉喜在起早貪黑,不辭辛苦。村民師正新也自告奮勇加入搶修道路的行列,開著鉤機向東嶺進發(fā)。在公路搶險人員到達之前,沿河城村已提前打通了和周邊村的交通網,為下一步的賑災自救創(chuàng)造出先決條件。

7月31到8月1號,流經沿河城的洪峰達到了極值,洶涌澎湃一瀉千里,當時洪水已霸占了南山至萬柏山之間的整個河谷。下午4點左右,巡河人員發(fā)現永定河邊幽州路口的山崖上有兩人呼救,而他們所處的位置剛剛發(fā)生過兩次大面積的山體滑坡,處境十分危險。隔河相望看不清面目,聽不清聲音。

正值雨勢兇猛,洪水上漲,洪峰過境,百米寬的激流險灘水高浪急,根本無法施救,只能示意對方盡量往高處去,保證安全等待救援。

經排查村里沒有人員走失,初步分析判斷是火車站方向來的路人。半夜2點,救援人員放心不下再去河邊查看,大聲喊話并用照明設備呼應聯(lián)絡,對方也用同樣的方法回應。知道遇險人員安全,才稍稍放下心來,但如何解救他們脫險著實讓人大傷腦筋。

又是一夜大雨,又是一個難眠之夜。8月1號早上大雨終于停了,冒著小雨,索偉帶著繩索和救援人員來到河邊,試圖展開營救,此時的洪水經過一夜大雨更加兇猛,流速極快。永定河邊長大的孩子水性極好,但強行涉水無異于冒險。

而讓人更加擔心的是,不管如何呼喊對岸再無回應。連接兩岸的光纜線桿被沖得傾斜在河上,幾根光纜垂在河中被洪水擰成了一根繩索,索偉帶幾個人想抓住繩索泅渡過去,堅持著走到河中央,終因水急浪猛越接近對岸繩索懸掛的越高而失敗。

遇險人員的安危牽動著沿河城人的心,特別是去向不明后更是讓人憂心忡忡。下午,救援人員再次試圖營救,終因洪水不退無功而返。

經過一天一夜的泄洪,2號開始洪水慢慢減退,期間搶險人員無數次去河邊查看,尋找救援時機。下午,始終不甘心的索偉帶領兩委組織村里精干人馬韓增利、白文良、韓廣清、韓福臣,韓增誠、魏來、劉天新等人,帶著簡陋的救援設備再次來到河邊,這時的洪水雖然還是奔騰洶涌,但畢竟收斂了許多,河面明顯變窄岸邊露出沙灘。他們在下游尋到一處相對較窄的河道,砍倒旁邊的核桃樹,找來長長的電線桿和鐵管,借助傾倒的樹干用繩索搭起一座連接對岸的簡易“浮橋”,終于成功過河。

搜救人員過河后沒有發(fā)現兩人行蹤,遂派白文良、韓福臣趟著沒膝的淤泥向火車站方向繼續(xù)搜尋,在萬柏灘韓福臣家果園窩棚,發(fā)現有人停留燒火的痕跡,幸好這里還有水和食物,確定人已安全返回到火車站,至此救援行動才宣告結束。

無論何時何地,生命至高無上,敬畏和尊重每一條生命,就是對人類自身的尊重。

原沿河城辦事處附近有8戶16口村民,雖然離河道還有幾十米,安全起見也在轉移范圍之內。當時已經妥善安置到地勢較高的辦事處大院,8月2號通往辦事處的道路被毀,大門口成為斷崖。附近村民索登云家雖地勢較高但緊靠山根,山洪下來后,屋后淤泥到半墻,為確保安全,村兩委決定讓他們一塊兒轉移。

此時進出辦事處的道路早成了泄洪溝,雖然洪水明顯退去露出了部分沙灘,但兩道七八米寬的洪溝橫在面前,要想進入辦事處需涉水過河。幾個人毫不猶豫跳進沒至大腿的水里,相互攙扶著趟過兩道河進入辦事處。78歲的趙桂蘭老人腿腳不便,連驚帶嚇根本無法行動,魏來年輕,二話不說背起老人就走,過河時老人因為害怕雙手緊緊摟住魏來的脖子,急流中的人本來站立不穩(wěn),加上負重,被勒得喘不上氣的魏來幾乎要窒息,但他心里明白,一定要堅持,千萬不能松手,在大家七手八腳的幫扶下,終于把人背過了河。

王懷忠多年患病,腿腳不便,平時走路都有困難,根本過不去這么急的河,年輕力壯的韓增誠二話不說,背上就走。還有暈水的魏元柱和聾啞人索登明,站在河邊嚇得腿打顫,索登明更是嚇得嗚哇亂叫就是不過河,救援人員連拉帶拽全部把他們安全轉移。

90歲的王文香老人房屋漏雨,村里了解情況后提前把她接到安置點。老人臥床多年,已無法行走,當過消防兵的韓嵩受過專業(yè)訓練,輕輕把老人背出來,放到王存國的車上接到安置點……

7月30——8月3號是安置點安置人員最多的,只要是有安全隱患,全部無條件安置,包括河道附近、西關、城墻根的居民,加上修城的23名外地民工,本村30戶92口總計115人,住滿了43間安置房,這在沿河城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

除了河道附近的居民,其它避險人員根據天氣預報,幾次疏散又幾次集結,天氣預報有大雨立即召回安置點。沒有廣播,沒有手機,全靠村兩委步行入戶通知,幾天下來雨衣沒離身,捂出滿身濕疹。索連鳳、李進華兩位女將,自始至終參與搶險各項工作,后續(xù)負責物資接收登記、發(fā)放,受災房屋調查、各種數據匯總、統(tǒng)計,工作細致繁雜,每天不停地奔走,連續(xù)幾天下來體力消耗很大,人累得又黑又瘦。李進華丈夫被困在30里外的石羊溝,暫時回不來讓她十分牽掛,村里忙不完的事加上著急上火,一天也吃不下飯,但工作一點不耽誤,回家倒頭就睡,爬起來接著干。別說女人,連男人都快扛不住了,索偉讓她們輪流回去休息一下,沒有一個人離開,說回家也不踏實。

支部委員宋廣普這兩年身體一直不太好,嗓音沙啞說話都很吃力,仍然堅守一線,冒雨搶險,坐鎮(zhèn)組織物資接收發(fā)放等,堅持不下火線,一干就是一天。村委魏元會組織能力強,深得鄉(xiāng)親們信任,村里的紅白喜事都請他來主事,遇事沉著有主見。搶險救援回回不落,處處跑在前面,出謀劃策不辭辛苦。村委王存國是老黨員,從災情開始就跑前忙后,事事操心件件落實,腿勤手也勤,家里的車跟公車一樣。進山的路全毀了,為龍門溝災民送物資需繞行大村鎮(zhèn)邊城,找不到合適的向導,他自告奮勇,我認識路,哪里我都找得到。第二天一早安排完工作后,帶領消防戰(zhàn)士驅車150多里,徒步20里背著物資送到災民手中,回來已是晚上9點多,第二天照樣早早來到村委會,60多歲的人一點不服老。退伍兵韓嵩一直住在災民安置點沒回家,小伙子機靈勤快,走路帶風干啥像啥不打怵,安置災民粗中有細,運送物資風風火火,往王大臺、西大臺送物資,早上4點就起床,背物資上山比誰背的都多……

老中青三結合的兩委班子,個個是書記索偉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將,一聲令下全都跟著往前沖。索偉心里明白,沿河城有現在的局面全是兩委帶著大家干出來的,他們跟著自己太辛苦了。

困在沿河城的23名修城民工,很多人家鄉(xiāng)也受了災,回不去的他們心急如焚,食堂又面臨斷炊,人心惶惶。索偉知道后主動為他們提供糧食蔬菜,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他說不管是誰,只要是在沿河城就得有飯吃,我們都得活下去!

由于各種原因,老板暫時開不出工資,道路打通后,索偉掏出自己身上僅有的5500元現金當路費,讓農民工兄弟回家。

沿河城南高北低,南北城門較小為水門,南門在高高的山上,歷史上沿河城曾有過南門進水沖毀半條街的教訓。安全起見早年間村民早把南門封死,而城外的地卻越淤越高,經年積累已經快與城頭持平。

南城外是村民索寶柱的承包地,每年雨季,南山下來的山水都會流經南城墻,再沿山勢流到兩邊的山谷,城墻如同一道防洪墻,保護著城東村民的安全。

根據往年的經驗,南門外的城墻根雨水一大總會有一處水毀的漩洞,這么大的雨索寶柱不放心。8月3號雨一停就去查看,果然發(fā)現每年的漩洞處出現了一個更大的坑洞,趕緊報告村委會,村里立即派人帶林業(yè)隊員趕往南門外搶險。大家到現場一看都驚出一身冷汗,一旦漩洞再擴大勢必會危及城墻,若城墻被毀洪水從豁口沖進城里,窄小的北門根本來不及泄洪,半村人恐有被淹的危險。

洪災發(fā)生后,沿河城人表現出空前的團結,抗洪救災熱情高漲。因為老齡化,村里六十歲的男人還都當壯勞力使用,根本不用動員,能到一線搶險的全都站了出來,自告奮勇爭先恐后,有人出人,有車出車,有物出物,沒人講條件,沒人提報酬,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村民,保衛(wèi)家園。

只要一聲令下,一線搶險、打通道路、運送物資……哪里需要哪里去,沒有人退縮,個個搶著干。

韓嵩帶著王樹元、劉天新、韓福臣負責從鎮(zhèn)里往回拉物資,一車車一趟趟,沒人喊累。捐助的物資到村后村民搶著卸車入庫、協(xié)助分發(fā),自覺自愿。

5號通往門頭溝城區(qū)的簡易公路通車,由于災區(qū)生活不便,部分村民開始投靠親友,6號陸續(xù)離村。村民王樹蓮的女兒也來接她,可無論女兒女婿如何說服動員,王樹蓮一口咬定不走,當時她被分配在村里燒開水。有人勸她,你放心走,燒水可以換別人,她說不是怕沒人燒水,當初入黨宣誓時是怎么說的?現在村里有難,我怎么能一走了之!這就是沿河城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

有這種想法的還有很多,村里有難我不能離開,干不了大事我可以幫著干點小事,小事干不了我可以幫著掌個眼睛,出個主意。魏治茂城區(qū)有自己的住房,只是夏天回來避暑,但他一直在村里堅守,有事搭把手,沒事村里轉轉,看看,給年輕人出個主意,當個參謀。他說大伙兒的事兒,就得大伙兒來分擔。

為防災后疫情爆發(fā),8月3號開始每天有人負責全村消毒,提醒村民盡量不喝生水,飲用開水,注意飲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嚴防疫情發(fā)生。安頓好村里的救災工作,索偉就想到了2里之遙的沿河口村,聽說那里災情嚴重,他騎上摩托趕去查看,道班前的公路沖毀,只能棄車從院后的山上繞行,到沿河口一看家家被淹,吃飯都成問題,隨即決定由古城山莊做飯,村里派人送飯進村,這一送就是三天。送飯的人抬著大桶的飯菜,越兩道高墻趟著淤泥乘索道進村。當時古城山莊的災民食堂糧食出現短缺,但是不能眼看著兄弟村的災民不管,只能先顧眼前。隨后又打探向陽口村災情……

危難時刻,自救互救,自助互助,沿河義舉,大村風范!

聽說沿河山莊大米要斷頓,村民王自敏、韓增誠自發(fā)送來大米,更多的村民送來自己種的新鮮蔬菜、春天儲存的山野菜……那幾天背簍提籃、拉著小車給災民食堂送各種食材的絡繹不絕,如同當年老區(qū)人民支援抗戰(zhàn)的情景再現。

斷電意味著斷水,村民索登信反應機敏,拉起水桶趕到地勢較低的“索道人家”民宿“搶水”,災民食堂人多用水量大,不能缺水,8大塑料桶自來水暫時保證了災民生活,同時山莊貯存雨水洗菜洗碗清潔衛(wèi)生。

支委索連鳳提出城后自家水池存有準備澆地的百十方水,可以用來救急,村民聽說有水無不歡心鼓舞。村里立即派人拉水管找管件接通蓄水池,2號上午村民在戲臺前排隊打水的情景,成為沿河城難得的一景,村民紛紛稱贊,真是一池救命水!

水池的水畢竟有限,找水勢在必行。困難難不倒沿河城人,大家集思廣益,有人想到西關廢棄多年的小井,趕去一看果然有水,趕緊派人淘洗干凈接上水管,半天不到小井的水引到了郵局前。隨后,村東劉喜在將東門外大蘑菇頭的山泉水也引下山來,全村吃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村里的污水池被堵,馬上有人拿出自家的水泵抽水。停電后村委會大院和災民食堂的冰柜急需用電,有發(fā)電設備的村民慷慨獻出自家的發(fā)電機救急,大家輪流使用,沒柴油了有人送來柴油,保證機器運轉。8月2號晚8:20分村委會大院的燈亮了,人們的心也隨之亮了起來。

災情發(fā)生后,沿河城衛(wèi)生服務站站長韓志霞就沒有離開過工作崗位,電腦無法開具收據,她就手工記賬,幾天內藥房幾乎被買空,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她還要隨時出診,趟著淤泥進村入戶。當時沿河口村被洪水包圍,人員根本無法進村,消防人員架起一條索道。三個月大的孩子生了病,在副鎮(zhèn)長的帶領下,64歲的韓志霞冒著生命危險滑過驚濤駭浪之上的索道,這是幾十年來最驚險的一次出診,經救治孩子安然無恙,家屬感激不已。村里的老人們見到她抱住不松手,哭著說:“你可來了,我們可看見你了?!表n志霞深知災后心理疏導的重要,安慰大家:“不用怕,我們有黨的領導,有鎮(zhèn)村政府,災難很快會過去!”

另一名村醫(yī)王樹善當時被困在城區(qū),道路剛搶通就拉著一車物資進山,趕上交通管制不放行,他返家穿上白大褂,沿途為搶險人員發(fā)放礦泉水、西瓜等物資,在關卡說明身份懇求警察放行,回到服務站和韓志霞投入緊張的工作,他說水災后易發(fā)消化道、霍亂等流行病,如果相應的藥品齋堂醫(yī)院供應不上,他就自己開車出山采購藥品,一定保證地區(qū)災后衛(wèi)生安全。無需上級指示,沒有行政命令,兩位鄉(xiāng)村醫(yī)生自覺擔負起災區(qū)醫(yī)療救助的重任。

為緩解重災區(qū)沿河口村的壓力,沿河城衛(wèi)生服務站還無條件承擔起沿河口村災民安置任務,為老弱病殘人群提供幫助,房間、走廊住滿了避險的災民。

黨和政府時刻關注著災區(qū)人民,社會各界也向災區(qū)伸出了援助之手。8月2號,直升機飛臨沿河地區(qū)上空,視察災情后沿永定河道飛往火車站方向救援。

3號上午,齋堂電管站站長李雷帶人徒步往返60里,勘察電力線路受損情況。4號,個人捐贈物資陸續(xù)抵達沿河城;5號9點20分,機身印有首都公安字樣的直升機再次來到災區(qū),空投救援物資。

5號上午11點,一名藍天救援隊員帶著一名武警戰(zhàn)士騎著滿身是泥的山地摩托車來到村委會大院,卸下發(fā)電機和藥品,又心急火燎奔向下一個救援點。隨他同來的武警戰(zhàn)士張龍浩留了下來,他是隨部隊徒步運送物資的,路況艱險摩托車經常拋錨,他被臨時抽調協(xié)助這位藍天救援隊員運送物資。張龍浩立即加入村民自救的隊伍,當時村里正忙著籌備開水飲用處,張龍浩搶著刷鍋、添水燒火,忙得滿頭是汗。小伙子勤快又機靈,眼里有活兒干啥像啥,火點著了就從村民手里搶過笤帚打掃衛(wèi)生,就像當年的八路軍一樣。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張龍浩說他吃過飯了,水也帶著。村民執(zhí)意帶他去災民食堂用餐,再三解釋說,目前還沒到斷糧缺水的地步,走了那么遠的路肯定又渴又餓,張龍浩拗不過只喝了一小碗稀粥,菜一口沒動。

后來他才說,我們出來幾天了,道路受阻一直開不到災區(qū),心里急的不行。國家白米白面養(yǎng)著我們,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我知道災區(qū)物資緊張,我是來幫忙的,不是來添亂的。

下午2點,60名武警官兵抵達沿河城,張龍浩歸隊。部隊經過短暫休整又徒步返回,看著戰(zhàn)士們疲憊的腳步,村民們既感動又心疼:都還是不大的孩子呢,多可愛的子弟兵!

6號,北京養(yǎng)護集團調撥平谷養(yǎng)護人員、機械設備早上6點出發(fā),跋涉6個小時支援沿河城,到達時正值中午12點多,顧不上休息馬不停蹄投入搶修作業(yè);7號新京報記者到災區(qū)采訪;8號燃氣車開始送氣下鄉(xiāng);9號,王存國帶領消防戰(zhàn)士往龍門溝向陽水運送物資;10號下午5點30分電力恢復。6點20分通水;13號在村委王存國的帶領下,林場和消防人員往王大臺、西大臺運送救災物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和沿河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13號下午,最后一批災民離開安置點返回家園。

家鄉(xiāng)發(fā)洪水的消息一傳開,山外的孩子們急了,回家道路受阻,只能電話聯(lián)系,通訊中斷后再沒有父母親人的消息,更是焦急萬分。

三天三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災難中的沿河城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村莊有驚無險,村民安然無恙,人員零傷亡,這是沿河城人抗洪搶險的勝利,是福地沿河城的幸運。

31號深夜,疲憊不堪的索偉回到家,已是凌晨1點多。想到信息不通,山外的人肯定著急,怕他們惦記,顧不上休息用手中的衛(wèi)星通訊設備,把手機通訊錄中在外居住的所有沿河城人的電話打了一遍,告知家里的情況,最后說:“請你們放心,只要我在任一天,家里的人就有飯吃,有地方住!”打完電話已經是凌晨3點多鐘。

為了一村人的安危,自洪災發(fā)生后,索偉每天忙到深夜,回家也睡不著,坐在院里抽煙,想著村里的大事小情,方方面面。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大的災情,誰都沒有經驗。兒子在昌平上學,一直聯(lián)系不上,不知情況如何,這要是當書記前,他早去找了。愛人知道他責任重壓力大,心疼地陪著,一坐大半宿。只要早上出門就是一天,常拿著降壓藥滿村找人。

當沿河城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成為一座風雨中的孤城,山外沿河城的孩子們已經行動起來,他們成立了微信群,互通信息,關注家鄉(xiāng)災情,時刻準備著為家鄉(xiāng)做點什么。特別是接到書記索偉報平安的電話后,更是激起他們參與家鄉(xiāng)抗洪救災的熱情,得知村里斷水的消息,在道路剛剛搶通,汽車還無法通行的情況下,自駕山地摩托車帶著物資趕回家鄉(xiāng)。隨著路況的好轉,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捐助家鄉(xiāng)的行列,他們自費購買礦泉水、方便食品、藥品、蔬菜、牛奶等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回家鄉(xiāng)。

“你為我們守護父母家園,我們是你的堅強后援!”這是沿河城所有孩子的心聲。

第一個帶著救災物資回到家鄉(xiāng)的是李輝、阿全、師立業(yè),雖歷盡千辛萬苦輾轉顛簸,依舊信念堅定歸心似箭。緊接著,李程帶著藥品回來了,8月5號,道路稍有好轉,劉豐陽開著電力工程車回來了,不僅帶來了自己購買的救災物資,還帶來單位領導的承諾:“回家看看村里缺啥,缺啥咱買啥,買了再送!”兩天后,包括發(fā)電機在內的捐助物資運回沿河城。

一個身穿藍天救援隊標志服、高大帥氣的小伙子,帶來了一個車隊和一幫志愿者,卸完物資后村民感激地說,“謝謝你們!”小伙子笑著說,“不用謝,為家鄉(xiāng)做點事是應該的!”熟悉的鄉(xiāng)音,陌生的面孔, “你是哪村的?”“就是這村,沿河城的?!薄斑@村的?你叫啥,我怎么不認識你?”“我是高威?!薄案咄闶菛|門高國建家兒子?”“對,我在藍天救援隊,聽說家鄉(xiāng)受災我回來看看!”英武干練軍人氣派,找不到一絲當年的稚氣。

黃娟父母戶籍在向陽口村,但一直在沿河城居住,這次也在轉移安置之列,她帶著捐贈物資回來接父母,臨走感激地說:“謝謝!謝謝你們照顧我父母?!闭f著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韓明、郭翠娟得知家鄉(xiāng)受災后,成立了同學微信群,倡議聯(lián)合起來支援家鄉(xiāng),得到大家的熱烈響應,募集近2萬元資金,購買了牛奶、蔬菜、消毒液等。為不影響道路搶修,7號凌晨3點,滿載27名沿河兒女深情厚意的3車救災物資從門城出發(fā),一百多里山路耗時近5個小時。這些人都是到山外謀生的普通家庭,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沒有正式工作,有的還是低保戶、癌癥患者。

領隊韓明在公路系統(tǒng)工作,日夜加班搶修道路已十分疲憊,郭翠娟家也受了災,但他們惦念著家鄉(xiāng)父老,爭分多秒趕赴家鄉(xiāng)?;丶液罂吹洁l(xiāng)親們還缺一些生活必需品,又返回齋堂購買了3車物資送回來。

還有王勇、李泊妍、師洋、韓葉(兩次捐助)、王麗、索騰、高國進、韓超、韓越、白楊……(恕不一一摘錄)太多的名字、太多的感動。當年在沿河城的大街小巷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在戲臺前嬉戲玩耍的娃娃,早已長大成人并能為家鄉(xiāng)遮風擋雨。

患難之中顯真情,一車車滿載深情厚意的救災物資運抵家鄉(xiāng),感動了父老鄉(xiāng)親,溫暖著災后所有家鄉(xiāng)人的心。這就是沿河城的兒女,這就是山城的后代,每時每刻他們都注視著家鄉(xiāng),與家鄉(xiāng)父老同呼吸共命運,只要家鄉(xiāng)有難,姓氏不重要,血緣不重要,鄉(xiāng)情瞬間超越血脈親情,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成為他們共同的血緣,故鄉(xiāng)是他們共同的靈魂家園。

這里是典型的軍戶村,長城的兒女,戍邊將士的后代,祖先同仇敵愾保家衛(wèi)國的豪氣還在;這里是革命老區(qū),抗戰(zhàn)時期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紅色基因還在;危難時刻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沿河城精神,在洪水爆發(fā)后被新一代沿河兒女展現的淋漓盡致。

洪災壓不垮沿河城,西河灘機器轟鳴,中國電建集團助力災后重建。有黨的領導和各級政府的支持,有同心同德不屈不撓的沿河城人, 災后重建的家園會更美,山青水秀的沿河城依然風景如畫。

(首發(fā)于中國作家網駐站內刊《百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