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于永鐸中短篇小說近作掠影: 皓月當空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齊鳳艷  2024年10月10日09:29

(一)

從我的哪一縷思緒講起呢?紛紛地,它們在腦海中如風吹拂。是的,于永鐸最近發(fā)表在《中國作家》《北京文學》等純文學刊物上的五篇中短篇小說令我浮想聯(lián)翩。畢淑敏說:“每一朵雪花都像一枚文字,從天空的心臟飛離,蓋在地上,鋪成了冬天寫下的文章?!贝迳洗簶湔f:“決定假設走向的,是讀者而非作者。所謂故事就是風。當有東西搖曳時,風才為人眼辨認。”《烏鴉走在大街上》《千金散盡》《捉迷藏》《涼灣櫸樹下的號聲》和《說謊的鸚鵡》五篇小說,洋洋灑灑的文字,帶著作家情感、智慧、謀篇之巧思等的六角玲瓏,落紙成章。白茫茫的一片。翻卷風起,我在另一場雪中。那搖曳的是什么呢?我的情感之波動、思緒之起伏、想象之浮游是否應和了文字罅隙世上事的每一眼波流轉(zhuǎn),是否同頻了人間情的每一次長袖善舞?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有一個說法是,人生就像富翁的囊中物品一般,我們應該嘗試各種不同的經(jīng)歷,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的閱讀,是富足短暫人生的一條路。讀于永鐸的小說,我又一次堅信,小說家有這樣一個能力,他以自己積累的情感、思想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創(chuàng)造與現(xiàn)實生活同時存在的虛構的生活、人物和事件,其追求是通過想象(或/即虛構)把現(xiàn)實沒來得及提供或不可能提供的呈現(xiàn)到世界上,雖然這是無數(shù)假設的堆疊,他要通過大膽的虛構揭示想象力所能接近的真理和價值。于是,我看到,這五篇小說構成的文本中,充盈著復雜的社會世相、人生況味,蘊含著對生命意義和個體與世界關系的探索,審美地描摹了個體心靈面貌的樣態(tài),而虛構的筆法讓我看到人世潛藏的多姿情狀,那是另一種現(xiàn)實。

世界是多維的,讓我們?nèi)グl(fā)掘其中的無窮樂趣,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如是說。世界無窮的不止是歡樂,無窮的也有歡樂的反面。但是可能性引導探索,開放思考空間?!墩f謊的鸚鵡》中的作家“我”一再懷疑父親隱藏了真實情況,既成的事實只有一個,這種懷疑,我是否可以理解為作家之為一種職業(yè)的思維慣性。我冒昧思忖,于永鐸如是寫,是要強調(diào)文本的開放性,觀察生活的多維度,而不是某種思想的推演,即為了一個預設的結論。鐵凝說:“小說對讀者的進攻能力,不在于諸種深奧思想的排列組合,而在于小說家富于生命的氣息中,創(chuàng)造出思想的表情及這種表情的力度和豐富性。”那么,當我在此充當一個賞析者,我在拙文篇首的自我提問表現(xiàn)了我對自己“讀懂”的憂慮,也預警自己我下面的以主題等入手的言說,都將成為一面之詞。

心靈、想象與理性一起創(chuàng)造出思想的表情。雖然當代小說已經(jīng)走出了某種思想觀念之圖示的老套,但是文學永遠是思維的藝術。讀于永鐸的五篇小說,我看到普通人與生活中的細節(jié)被作家從街頭巷尾的打撈出來,看到日常生活中藏著的觸目激情引人思考發(fā)人深省之處。這些是于永鐸從個人化的角度去探索人心與人性最幽深部分,也是作家對世間事的幽深思考,包括主體與主體間性大主題下,成長、父子關系、自我與他者等,而人、事、情后又隱顯著時代的各種內(nèi)容。

(二)

文學是人學,每一篇小說都有一個最重要的主人公,也有一個或幾個與他相關的角色,所以,每一篇小說寫的都是一個人和與他相關的人之間的故事。于是,當個體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是每個人存在的原初狀態(tài)時,“關系”在小說中是很重要的一個詞。一方面?zhèn)€體想按其意愿過生活,另一方面他受到他人與環(huán)境的作用和影響,于是沖突產(chǎn)生了?!墩f謊的鸚鵡》中的梅,《烏鴉走在大街上》中的王阿姨,《捉迷藏》中的兒子永德,《千金散盡》中的小娟,《涼灣櫸樹下的號聲》中的露兒等,是現(xiàn)代主義脈絡下的矛盾的個體、疏離的個體、叛逆的個體、自我迷失的個體或精神分裂的個體。圍繞他們展開的故事,就是主體間互動與關系的集中表現(xiàn),要么主體性的過度張揚導致人們無法充分關注倫理關系對象及其態(tài)度與反饋,要么自己的主體性不明而成為他人欺騙的對象,要么無法協(xié)助維護他人的主體性。由是,即使向他人施予援助甚或愛意時,也會因倫理生活的錯誤理由而錯失所助之人和所愛之人,要么過度張揚自我而走向叛逆或孤獨,甚至對自我行為能力的過度高估而走向個體的傾覆。于是我們看到,世界是復雜的,常常會讓“生而平等”的主體間完全可能彼此敵視,或者彼此冷漠,令每個人的主體性孤立無援。我們也看到,良知和美善在人性的根基處如如不動,一個感覺到折磨的人是有希望可療救和能自救的人,生活中充滿了荒誕和意外,但是理性一定要生成主體意志,向著人性中的美好進發(fā)或者回歸。

中國文化觀念中被視為不祥之鳥的烏鴉卻成為王阿姨心心念念離不開的朋友和精神寄托。于永鐸在接受《北京文學》雜志采訪時說,《烏鴉走在大街上》“這篇小說采用了由實入虛的方式,敘述了一個人在孤獨狀態(tài)下多重性格的交替出現(xiàn),烏鴉在小說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孤獨者拒絕與人溝通,在與烏鴉的溝通過程中,其人性的善良一面得以回歸,孤獨者最終以特有的感悟回到了現(xiàn)實之中,我想表達的是,每一個個體的孤獨都深刻地影響著現(xiàn)實社會,如何超脫,是否真正超脫很可能是一個需要普遍關注的問題?!睆闹形覀兛梢月牭揭粋€作家對社會個體及其身上發(fā)生的事所反映出的社會普遍問題的關注。

兒子被警察帶走的日子,也是兒媳抱著孩子離家的日子。臨出門時,兒媳的眼里飄著碎紙屑一樣的雪沫。王阿姨就覺得自己被紛飛的雪沫埋了半個身子,從骨頭縫兒里往外冒寒氣。都走了,前前后后沒用上1個小時。100平米的房子里只剩下她無盡的委屈。鄰居在走廊那邊探頭探腦,王阿姨受不了刺激,她抹了把淚水,砰地一聲關上了屋門。剎那間,尾巴被夾著了似的,王阿姨疼得聲聲慘叫。她撲在沙發(fā)上嚎啕大哭。

情節(jié)和寓意再好,最終也必須要依靠語言錦上添花。上引這段文字,將突遭變故的王阿姨心靈上的重創(chuàng)從知覺栩栩如生地傳遞出來:先是眼前的一場由兒媳眼中飄下來的鵝毛大雪,與竇娥冤的故事一起草蛇灰線伏脈呼應后面講到的王阿姨內(nèi)心積淀的冤屈;然后是浸入身體內(nèi)的冰冷之感最終刺入骨髓形成無助與背離之痛徹;最后“尾巴被夾著了似的,王阿姨疼得聲聲慘叫”更是神來之筆,戲劇性和奇情化的表達將讀者引入“痛之佳境”。作家精心描寫王阿姨之痛,絕不是炫技,這既是文學對語言的尊敬和致敬,也是服務情節(jié)和寫作意圖的。一方面,它傳遞出作家對王阿姨的同情,也成功地喚起了讀者的同情,從而我們就能夠?qū)λ竺娴男袨橛欣斫庵模硪环矫?,由后面王阿姨對烏鴉的依賴以及她因之而與鄰居的矛盾來看,這也映射出家庭、社區(qū)或社會對個體心理應激之疏導工作之欠缺(《說謊的鸚鵡》中,父親在母親去世后的抑郁也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想這篇小說在某種程度上是有諷刺意味,反思它可以看到于永鐸在小事情中隱藏的大思考:一是,烏鴉在無意識中完成了特定的人的角色的有意義的職能,烏鴉也在無意識中成了人的幫兇,并最后被人類的車輛碾壓致死(未來會不會有比烏鴉強大的人類對付不了的什么鳥?);二是,王阿姨的妥協(xié)是對同類的悲憫也是生死大事面前人性在發(fā)揮作用,人比烏鴉懂人事,可未來同類的鄰里是否會關心幫助她卻是個疑問,而毫無疑問的是,王阿姨一定會因為烏鴉的死亡而傷痛;三是,烏鴉對兒女的愛同王阿姨小時候被母親拋棄之間,王阿姨同烏鴉和諧相處與王阿姨與鄰里不和之間,都形成了對比。所以,個人或人類的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必定會有隱患,大可至異類的到來……

《烏鴉走在大街上》這篇小說的題目就引人入目,入聯(lián)翩浮想,加之文中生動的語言,打破感覺的固化配置,激活感性的力量,從而使讀者更有意愿和容易地接受文本,應和了“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的創(chuàng)作與閱讀之生發(fā)和互動。此外,題目的也顯示了一種對虛構彰顯,小說家有理由得意虛構在反映現(xiàn)實時的力量和功效。

而《涼灣櫸樹下的號聲》則直接使用了魔幻的表現(xiàn)手法。在這篇小說中于永鐸制造了一種既超自然又不脫離自然的氣氛,把現(xiàn)實改造成病入膏肓的老張神志不清時的那種幻境。而轉(zhuǎn)述者攝影師“我”既受到了自身攝影藝術的影響,也被老張在櫸樹下演湊的德彪西《月光曲》感染,使得他的轉(zhuǎn)講述中,老張驚心動魄、出生入死的“劫難”籠罩在一種童話般的“涼灣奇境歷險記”意境中。而這個文本的中心人物露兒尚年幼,且她在文本中的故事也暗合童話中歷險與成長的母題。在此,涼灣之為大地,櫸樹之為自然生命、銅號之物音樂藝術都共同促成了文本中飄渺的奇幻、美妙、快樂氣質(zhì)。而這種效果是通過在主故事中多次插敘“我”在涼灣櫸樹下聽號來實現(xiàn)的。在此舉兩處為例說明于永鐸在努力于情節(jié)之外營造詩歌意境般的美學效果:

進入森林,我就經(jīng)常產(chǎn)生幻覺,我以為自己坐在船上,飄蕩在五彩斑斕的林海中。

……

德彪西創(chuàng)作的每個音符都刻在我的腦子里,像摩崖石刻一般。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在涼灣的櫸樹下,小號的音色讓我著迷。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月亮,出現(xiàn)了水銀般的月光。

(摘自第2節(jié))

……號聲就是一縷漂浮在空中的靈魂,我不忍挑開幻覺的胞衣,我擔心會突發(fā)不測,會突然爆裂,會見到讓我措手不及的內(nèi)核。我假裝和房東大嫂一樣對號手和號聲熟視無睹,這種假裝實在有些滑稽,號聲是存在的,號手也是存在的,再裝下去,那只能說我和房東大嫂是不存在的。

《月光曲》是存在的。

櫸樹下的號聲是存在的。

涼灣櫸樹下的號聲是存在的。

(摘自第6節(jié))

在此,作家以攝影師之口,一再強調(diào)想象的多姿、它的有效性和真實??傊?,《涼灣櫸樹下的號聲》中,虛構與寫實,幻想和現(xiàn)實融為一體,人鬼的界限、生死的界限以及時間的界限被取消,從而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之概念本身和其具體表現(xiàn)的普遍性被突出出來,而最終真善美對假惡丑的戰(zhàn)勝,給文本中善良的人帶來了欣喜,也給讀者帶來慰藉和美好信念之堅定。作家必須有正確的積極的價值觀,就像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所說,一個作家,“只有當他確信他的良心和別人的良心一致時,才能體會到最大的快樂?!?/p>

《涼灣櫸樹下的號聲》中,露兒的成長里出現(xiàn)了老張這位精神父親的形象,在“亂世”她得到了老張的關心和引領,而《捉迷藏》中的永德在成長的過程,則沒有這么幸運。小說中講到了三種捉迷藏,它們分別發(fā)生在失聯(lián)后的永德和父母、童工和市場監(jiān)管人員、童工之間。小說里13歲的永德的“大叛逆”之事到底是什么,作家開篇就和讀者捉迷藏了。年幼的永德離開飯店后發(fā)生了什么,永德杳無音信后他的父母如何尋找,作家亦沒有告訴我們。我們知道的是,永德大叛逆之后成為一個鄉(xiāng)鎮(zhèn)飯店的童工,遭了很多罪,遇到了不少鄙俗之人,永德離開飯店杳無音信多年后父母一死一瘋。人間事不是游戲,就連幾個少年最后一次捉迷藏游戲中,小啞巴竟再也找不到了。如果我歸納一句無論少年還是成年人,做事都要深思熟慮,真的是太簡單了吧,但這又是無數(shù)事實給出的結論,心智不成熟在哪個年齡段都有。錯誤、失誤、誤解、非理性、意外等構成了世界的錯綜復雜,當然還有人和人之間及同一個人身上的性格、品性、心性的多樣。小說中,后廚這個場所有一個隱喻意義,即暗室,這里的人像是光照不到的人,這些深陷各種窘迫的人,的確少了不少美善。作家讓我們看到,底層打拼的人,會遭遇更多的艱辛,勞苦會損害德性。永德小小年紀就遇到了和年齡不相稱的陰暗,當他沒有像露兒那樣遇到老張的慈愛和教導,他后來成長的如何了?從文章的結尾我們知道,永德至少沒有走上歧途?!坝赖隆?,作者給少年起這個名字,就是要體現(xiàn)他對人類善根的期許和信任!我們看到,父親得到好心人的幫助才能夠回到家而不至于客死他鄉(xiāng),后廚中的人及老板娘惠姨,大多在其粗暴之外保留著一些良知,都存著夢想,在巧克力和地瓜的甜中尋找慰藉。……還說什么呢?愿人人都被照耀,并也都能發(fā)光,優(yōu)雅地走在陽光明媚的開闊的天地間。

《千金散盡》講的則是一個類似于人善被人欺的故事,當然絕不是這么簡單。普通人的大大小小的故事中,人的成長經(jīng)歷與性格的形成和對世事的判斷有著密切關系。在從小失去父母之愛由姑姑撫養(yǎng)長大的小娟心目中,愛和愛的能力比金錢重要。與從給予中感受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相比,被騙不算什么。從小娟親戚、戀人之間發(fā)生的事中,以及上面幾篇小說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我們看到,人有很多訴求,對待經(jīng)驗世界的真實訴求,對待主體間彼此的作為平等之人的公義訴求,對待美善生活的真確訴求,以及對待實現(xiàn)差異性目標的合宜手段的技術性務實訴求等等。道德公義、倫理善好或真確、個人誠摯等對實現(xiàn)主體間的良性互動,社會的良性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而個體的堅韌、灑脫、不懈追求永遠是個體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夠重新開始并保持生機勃勃的神貌之必須。千金散盡還復來!

個人誠摯之重要性是《說謊的鸚鵡》中于永鐸要闡明的主題。我們看到,對他人誠摯之重要性,愛情與婚姻中男女情感的不專一會直接導致一方的深刻痛苦,因情變而殺人的事也并不是奇聞,只不過這篇小說中,鸚鵡成了替罪羊。親人之間的誠信直接影響著親情,輕則是猜忌——比如,“我”對父親關于梅的匣槍的講述的不信任就是源自“我”與父親之間沒有哥哥與父親之間親密——而蕭麗父親以買冰棍的謊言拋下蕭麗一去不返留下的創(chuàng)傷直接影響了她的婚戀觀,并造成父女之間的形同陌路。當然小說也講到了朋友之間的誠信,包括蕭麗把“我”的匣槍的故事?lián)榧河?。小說中,梅的故事把失誠之結果極端地突顯出來,梅被自己制造的假象和偽裝所折磨,并最終導致他的喪命。讀這篇小說后回首看時,當我把作家“我”一再說到的“皓月當空”一詞語和梅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一種令人窒息的逼仄感襲來。白天有太陽、夜晚有月亮,真相早晚會大白于天下。梅對此深有醒悟,所以他內(nèi)心的緊張、不安和恐懼可想而知。我們說可想而知后,常常并不真的去聯(lián)想,或者說我們?nèi)鄙龠@種能力,而作家能夠?qū)⑵渚唧w、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于永鐸對梅內(nèi)心的緊張、不安和恐懼描繪是非常成功的,那煎熬之誅心最后都勝過烈火焚身。這篇小說中的幾個故事是于永鐸巧妙地通過匣槍案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的,那么他以《說謊的鸚鵡》為題目,就是要點睛于誠摯這個主題。作家從反面講述了不誠摯的后果,“皓月當空”一詞不再只與浪漫美好相系……可“皓月當空”這個詞語本身更加豐滿了。

(三)

《烏鴉走在大街上》《千金散盡》《捉迷藏》《涼灣櫸樹下的號聲》和《說謊的鸚鵡》五篇小說里,于永鐸以訓練有素的敏感、細致入微的洞察、秉持著人文情懷的審視,將普通生活和個體遭際中人性的幽微、人情的繁復、人間的悲欣生動、智慧而藝術地展現(xiàn)出來。他把大情懷、大悲憫裝進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中,讓我在享受閱讀過程的同時,受到感染,得到啟發(fā)、反思和警醒,并最終領悟到,愛、善和永恒跳動的心靈才是個體主體性固原之本,是建立和實現(xiàn)良性主體間性的基礎,是世界生機勃勃且和諧美好的風景線。

安徒生說:“我的朋友,要善于支配自己的想象,目的是為了人們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為了悲哀?!庇谟黎I這幾篇小說圍繞“需要普遍關注的問題”虛構的故事,其目的指向個體幸福和人間美好。他像所有的作家一樣,有一個雄心,就是要通過寫作影響生活——讓人們幸福、快樂、生機勃勃,讓世界祥和、美好,有助于人的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