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時間”與“中國美學”掘進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青年寫作者何為”的主題,其實可以做一個轉換。這個命題背后, 其實蘊含了當代青年作家如何向“中國時間”和“中國美學”掘進的問題?!爸袊鴷r間”是青年作家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時間既是客觀的、物理性的表現,同時,它也是一種價值體驗。
對這些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我有一個整體印象。首先要肯定幾位青年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優(yōu)秀成績。青年作家們很擅長寫個人情緒、情感、內心世界。這樣的寫作傾向很契合青年寫作的特點,充分展現了青年亞文化的個性。其優(yōu)勢在于便于充分展示青年一代作家的成長體驗,豐富了文學的表現視域。但是,有一個重要問題是,一定不要把這種情感、情緒看作僅僅是原子化個體的主觀表現,用情感、情緒覆蓋當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情形。這種以主觀代替客觀的書寫,也很難完成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時間”的書寫。青年作家的情感體驗應該和“中國時間”建立起有機聯系。中國式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是完全不一樣的現代化模式,它體現了中國的歷史觀。置身于中國式現代化歷史洪流中的青年作家,應該將自身的切身體驗和“中國時間”建立起密切關聯,而不能僅僅是移植、復制西方的時間與體驗。
從青年作家現有的創(chuàng)作來看,復制、移植性的寫作痕跡還是很明顯。我們能在青年作家的筆下看到熟悉的筆調與情緒,能鮮明地感覺到西方文學經典對于青年作家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不是技術層面的,而是根本性的。它體現為青年作家對于“中國時間”表現上的無力感和疏離感。在這種無力感和疏離感的驅使下,青年作家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情緒的抒發(fā),進入自我世界的閉環(huán)書寫。我能感覺到青年作家在書寫自我世界時技術上的成熟。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把所有情緒、情感,回歸到“中國時間”上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歷史進程,給青年作家?guī)砹巳碌纳铙w驗,為青年作家?guī)砹饲八从械臋C會。我相信,青年作家在表現“中國時間”上會找到更大的文學創(chuàng)作空間。
怎么表達“中國時間”,當然會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回到“中國美學”應該是應有之義。就本次青年作家的小說作品而言,我意識到,很多青年作家在短篇小說文體上還存在諸多需要調整之處。一些青年作家的短篇小說,美其名曰是短篇小說,但事實上有一些是長篇小說的骨架或者是中篇小說的縮寫版。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和青年作家忽視中國短篇小說傳統(tǒng)是有密切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短篇小說看重白描,重視敘述,以寫意為基本表達方式。近些年來,《聊齋志異》受到了文藝界的重視,在我看來,它的文體傳統(tǒng)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读凝S志異》所收錄的短篇小說基本都很短小精悍,最長的也就是三四千字,最短才百余字。但是,其藝術概括力和藝術表現力是驚人的,它代表了中國短篇小說藝術的高峰,值得青年作家去學習。有些作者要么重視故事的演繹,把一個故事打碎,穿插進一些瑣碎的細節(jié),缺乏必要的概括力和表現力。有些短篇小說要么寫得比較長,比較繁雜,頭緒很多,缺乏藝術上的提煉。對于青年作家來說,沉浸于中國美學傳統(tǒng),從中國美學里尋找創(chuàng)作上的概括力、表現力尤為重要。
“中國時間”也好,“中國美學”也罷,歸根結底涉及到中國的價值觀的問題。青年作家在看待生活與表現生活的時候,有一個需要超越經驗的問題。也就是說,青年作家如何回歸到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價值立場上去看待生活與表現生活。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看待人性的立場和西方是不一樣的。中國文化是樂感文化,信奉“人之初,性本善”。這種文化立場曾經被批判,認為中國文化的桎梏在于缺乏悲劇精神。這種觀念認為,西方文化對于人性惡的表現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價值立場。殊戶不知,這種看問題的方式是有局限性的。西方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是罪感文化,它信奉“人生而有罪”?!叭酥?,性本善”與“人生而有罪”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立場,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西審美上的差異性。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青年作家在其創(chuàng)作中大量表現人性之惡。這樣的書寫自然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之間存在偏差。更重要的是,它限制了青年作家從一個更高的維度來審視生活與表現生活。人性之中自然有其“惡”的一面,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種“惡”不僅有其歷史境遇,也有現實的局限性。青年作家從人性之善的立場上來表現人性之惡,才能找到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進入更高境界的通道。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構想和社會實踐,為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出有歷史深度和藝術表現力的作品,提供了歷史機遇。只有把筆觸向“中國時間”和“中國美學”突進,相信青年作家能創(chuàng)作出和這個時代相媲美的優(yōu)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