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古樹下的村寨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江月衛(wèi)  2025年04月09日08:03

1

新晃侗族自治縣被稱為湖南版圖的“鼻子尖”,這里的村寨基本上都有古樹。有的村寨干脆以樹命名,比如,楓木寨、樟樹灣、楠木洞、霸木坪、大樹坳……“送妹送到大樹腳/大樹木葉陣陣落/摘張木葉抹眼淚/抹干眼淚各走各……”從山歌中也能清晰地體會到村寨中大樹的風貌。

新晃人對樹有著深厚的情感并衍生出很多習俗。哪家添丁進口,家中長輩在房前屋后或附近土邊山邊栽下一棵(片)樹,陪伴這個嬰兒的成長,稱之為“陪伴樹”。平時倍加愛護,嚴防人畜破壞。樹木生長旺盛,預示著這個孩兒易養(yǎng)成人。如這家新添的是女孩,栽種的樹木即稱為“十八杉”,待到女兒長到18歲可以出嫁時,杉樹已然成材,可以為女兒做嫁妝?!帮L水樹”即根據(jù)山勢的走向來決定哪里“缺了”,要樹來補,不僅具有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而且被認為能夠帶來好運和保護村寨的安寧?!鞍菁罉洹笔?歲前的小孩容易生病是在過“關熬”,需要一位“干爹樹”來保護。父母便帶著孩子在一道紅綢上寫下“拜祭古樹為父,保佑兒孫百年壽”等祈福語綁在古樹上,繞樹三圈敬灑酒水,燒上香蠟紙錢再燃放鞭炮,就算是將孩子認在古樹名下,古樹成了孩子的“爹”。古樹歷史悠久、四季常青,成為孩子們的“靠山”。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飯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著將每樣飯菜取一點出來,切細和勻后,由家長用盤子或小簸箕端到“樹爹”前拜祭,完成一整套程序,全家才圍著桌子吃團年飯。這些樹仿佛接受了上天的旨意與安排落地生根,聚日月光芒、汲天地精華,盈其氣血、壯其筋骨,長得非常好,也證明這地方最適合人類居住。

新晃最為常見的是樟樹。樟樹四季常綠、亭亭如蓋、遮天蔽日。春風輕輕一吹,枝枝丫丫、婆婆娑娑,樹叢之中嘰嘰喳喳一片,卻又看不見一只鳥兒。有葉子與葉子耳鬢廝磨的沙沙聲,卻看不見它們的搖晃。站在樹下看不到根,抬頭看不到樹梢,感覺以為穿透了大地,穿過了整個人間,長入了天庭神府?;蛘哒f,是從天上懸下來的一把綠色的大傘,安全感頓生,給人以溫暖,在這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奉上了一縷清香,精神倍增。加之樟樹的香有提神醒腦之功效,給人以輕松愉悅,整個春天都神清氣爽、精神煥發(fā),有一種別樣的韻致。村人們喜歡用樟樹做衣柜,上等的面料放在衣柜里幾年不動都不會生蟲?,F(xiàn)在用得最多的仍是做衣柜,比如女孩出嫁時就帶一口樟樹做的柜子。宋代大才子舒岳祥在《樟樹》詩中寫道:“樛枝平地虬龍走,高干半空風雨寒。春來片片流紅葉,誰與題詩放下灘。”通過樟樹形容人的品節(jié)無私高雅、樸實無華、中規(guī)中矩、美麗無瑕。

據(jù)《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樟樹主要分布于越南、日本、朝鮮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南方和西南各省區(qū)。樟樹常生于山坡或溝谷中,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直徑可達3米。木材及根、枝、葉可提取樟腦和樟油,樟腦和樟油供醫(yī)藥及香料工業(yè)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約40%,油供工業(yè)用;根、果、枝和葉入藥,有祛風散寒、強心鎮(zhèn)痙和殺蟲等功效。木材又為造船、櫥箱和建筑等用材。還是優(yōu)良的觀賞樹木。

2

先有村莊還是先有樹?族譜記載這地方的村寨沒有超過三百年。這樣一比,不難發(fā)現(xiàn),村寨是沖著樹來的??芍^,此地本無神,古樹成了神。樹是唯一活著的神,是我們看得見的神。我親手在房前栽有一棵樟樹,我問家人:“這棵樹能活多久?”家人回答:“起碼能活一百年甚至更長,我們死了它肯定還活著?!比松喽蹋吧街谐S星陿?,世上難逢百歲人”。我每天從樹下經(jīng)過,看著它隨風搖晃,想象它幾百年后的樣子,心里不免有了一些欣慰。我不禁發(fā)出一聲感慨:朋友們,多種樹吧!在房前屋后,在山上山下!只有樹會陪著我們走到終點,并代替我們長長久久地活下去。萬物之中,唯有樹可以在天上、地下和人間任意行走,它的一枝一葉一花一果,像一根根天線一樣,隨著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在不停接收著三界之中的信息,把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我透過古樹的皮和肉,分明看到了幾千年前的那些先賢,在那一圈一圈的年輪里獨行踽踽,看到了今日的眾生們穿梭往來,還有幾千年后的日月星辰起起落落。

據(jù)史料記載,新晃侗族先民生活在樹上時代,叫有巢氏。下樹后,仿樹而建的居住設施,叫干欄式建筑,后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吊腳樓、開口屋等侗族傳統(tǒng)民居。從對樹的依賴,衍生為對樹的愛護、珍惜,形成了傳統(tǒng)的森林文化習俗。“坳上的樹子莫砍,路頭的土地莫拆?!倍奔胰俗畛跏嫉挠^念認為,樹木森林是于己有用的,不可破壞,要倍加珍惜。蓋房子要用樹木,做家具要用樹木,做農(nóng)具要用樹木,人之至死,用杉樹做棺木。新晃聚居在湘黔邊區(qū)大山里,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養(yǎng)成了人們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與人為善、以和為貴的傳統(tǒng)思想。這種和,當然也包括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近年來,新晃縣委、縣政府為了保護森林,出臺《關于實行林長制推進全域封禁加快建設生態(tài)強縣的決定》,在湖南省率先推廣應用“林長+全域封禁”智慧管理平臺系統(tǒng),統(tǒng)籌推進生態(tài)保護、生態(tài)修復、生態(tài)惠民的全方位生態(tài)建設,有效探索出了一條推動當?shù)亟?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跨越式發(fā)展的綠色之路。全縣建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為核心的三級林長制責任體系,選聘生態(tài)護林員719名,明確責任到具體區(qū)域,全面推進以“山上禁伐禁獵、水中禁捕禁漁、城里禁市禁食”為主的“三禁融合”戰(zhàn)略。

鼓勵全民發(fā)展林業(yè)龍頭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yè)經(jīng)營主體,大力發(fā)展林藥、林禽、林畜、林菌、林旅等林業(yè)經(jīng)濟,帶動發(fā)展林下黃精生態(tài)種植20萬畝,建立龍腦樟原料林4.8萬畝,東魁楊梅示范基地5000畝,油茶種植8000畝。目前全縣共有新型林業(yè)經(jīng)營組織348家,建設“秀美村莊”124個,占全縣村莊的93%。

3

侗家人認為,既然樹木有生活實用價值,那就多多栽樹,于是在村寨邊房屋邊栽樹,可遮風擋雨防炎曬。在山坳上留樹不砍或栽樹,可給勞作過往的鄉(xiāng)民提供一片納涼歇腳的樹蔭;在水井邊留一至幾株大樹,可保井水清涼如許;而在土地廟邊禁大的樹,或多或少可表達對土地公公的敬拜之意。原始的愛護樹木意識由此發(fā)端。夏至過后,枝繁葉茂,就會把村里人家的院落遮蓋得嚴嚴實實。才過了門的媳婦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古樹下,納著鞋底,說著一些張家長李家短的軼事。偶爾下起了小雨,人們也不輕易離去,因為古樹枝葉繁茂,全然可以擋風遮雨。這些地方的樹木,不許修枝、不許剝皮、不許砍伐、不許火燒破壞,即使樹木由于自然原因枯死了,也不能動它,任其枯干向天,視死如生。

小時候我還在樹上掏過鳥蛋嘞!那些時日,老人的眼中仿佛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穿上的亮麗衣裳,樸素而大方,在花香四溢的古樹旁參加生產(chǎn)隊開會時,大伙兒圍著古樹而坐,隊長則站在人群中間念報、講解或者訓話。男人們抽著煙低頭不語,女人們手里做著針線活兒嘴里卻嘰喳不停,孩子們則嚷著鬧著或跑來跑去玩耍。男孩兒的目光,追逐著鮮花一樣的姑娘,羞澀的目光在躲閃,縹緲的回顧卻讓他的心跳好快,噢,這棵樹的故事,如今,已經(jīng)成為老伴的她,還記得樹葉如篩,斑駁的月影下羞紅的臉。

在向家地村,一眼望去, 66棵古松柏像是村落的“護衛(wèi)”,把家家戶戶“抱”在懷中,村民們將這些古樹視作“護村樹”。遠山影影綽綽,村里古樹參天,村邊溪流潺潺,高大粗壯的古樹與安寧祥和的農(nóng)舍相互映襯,一種美景不言而喻。而不時傳來的雞鳴,又讓村莊顯得生機盎然。松樹和柏樹,都是常青樹,他們成為向家地村的“村樹”,再合適不過了。這66棵古松柏,四季常青,高大粗壯,最高的超過13米,最粗的要由兩個成年人伸開雙臂才能環(huán)抱得住。

這66棵古松柏為何能活到現(xiàn)在?這些松柏樹是由王氏祖先沿溪流栽種的,目前已經(jīng)歷幾十代人的看護守望。當時之所以種下66棵松柏樹,是因為松柏寓意長壽,數(shù)字“66”又代表“六六大順”。于是,一代接一代,長輩們總是教育后代,要保護好這些樹,培育好這些樹,并立下族規(guī):不管再窮再苦,都不能砍伐祖先種下的古樹!于是,向家地這個百十人的小山村,世世代代都悉心守護著這片大自然的瑰寶。今天,當人們看到向家地村這個美麗村落的風貌時,無不為大自然的造化而感恩;當人們知道了向家地人護樹愛樹的秘密時,又無不為他們的樸素情懷而感動。

據(jù)調(diào)查,新晃有古樹群落164個,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5354株,為全市之首。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古銀杏66株、南方紅豆杉266株。500年以上一級古樹60株。其中魚市鎮(zhèn)殿溪村的一株銀杏樹樹齡達1700多年,是中國華南地區(qū)樹齡最長的古銀杏。如今,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名字都進入了史冊。

明代吳與弼在詩中寫道:“脈脈春流一澗盤,新晴錦繡萬花攢。小詩留與兒孫誦,老大曾于此考槃?!边@愜意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古樹名木是人類的珍貴遺產(chǎn),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是活著的文物。

(作者系湖南省懷化市文聯(lián)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