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人類的命運到底是什么?
江曉原:《群星》這部小說,表面上是一部以科幻為包裝的驚悚探案小說,但小說所采用的背景架構,還是比較宏大的,這正是我欣賞這部小說的主要原因。
-
最好的偶像,就在當下
我們正在經歷的當下,將會成為未來反復回味的歷史片段,任何一個作家和戲劇家的作品都很難超越這歷史本身。
-
反思、代入、與重建
《荒潮(修訂版)》 作者:陳楸帆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年8月 《荒潮》是中國新浪潮科幻代表作家陳楸帆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
-
等待和尋找那面盾牌
有關“傳染病”或“流行病”的作品大致分為兩類:或以其為背景,揭示人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生活與情感;或以審視的目光,探討人類可能的應對之策。
-
立足前沿科技 展現(xiàn)美好圖景
當代科幻興盛是中國現(xiàn)代化高速發(fā)展的文化映射,同時也是我國科技強國戰(zhàn)略的文化伴生現(xiàn)象。
-
馬傳思:少兒科幻美學特征淺論
中國當代少兒科幻的發(fā)展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
科幻比現(xiàn)實更真實?
“工廠的煙囪停止冒煙;霓虹燈失去了光輝。
2020-02-08
-
詩歌中的動物——值得人類敬畏的存在物
英國作家、《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神奇動物在哪里》中講述了搜集“神奇動物”的故事。
-
聚焦類型文學的“破壁”嘗試
原標題:“類型文學,我是你的破壁機” 這一期的《銀河邊緣》是特別的,特別之處在于她把“次元壁”的主題寫在了封面上。
-
波音737Max-8:現(xiàn)實就是未來
作為小說作者和戲劇編劇,我深感小說敘事與戲劇構作有時是有著微妙的互動,這種微妙的互動若為讀者所讀解,對于作者來說,便是一種可貴的報償。
關鍵詞:  《獨角獸》龐貝創(chuàng)作談2020-01-22
-
重拾閱讀科幻的快樂
讀E伯爵的《異鄉(xiāng)人》有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歡愉。
關鍵詞:  E伯爵《異鄉(xiāng)人》書評2020-01-22
-
《獨角獸》:科幻、秘符與哲思
龐貝的《獨角獸》是一個風格獨特的既好看又耐看的小說文本,現(xiàn)實與科幻交織,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兼容,小長篇卻有著大容量。
-
開拓“驚異感”的新資源
驚異感(sense of wonder)是理解科幻的關鍵密碼。
關鍵詞:  中國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驚異感未來科技2020-01-22
-
科幻寫作中暴露的問題
我們與科幻的緣分,始于策劃、承辦“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關鍵詞: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科普少兒寫作2020-01-20
-
關于月亮的三重中國想象:神話、文學及科幻
主持語 在中外文學史上,“自然”從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書寫對象。
-
中國科幻文學走向大眾的現(xiàn)狀與展望
2019歲末將至,21世紀即將走過第二個10年。
-
“孿生智能”加速人與技術共生共振
近日,湖北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會長劉軍平受邀參加2019傳神者大會“驅動與賦能·孿生智能”分論壇,與在場嘉賓共同探討語言與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新趨勢。
-
《三體》解讀:認為生存唾手可得,是人類失敗的根源
《三體》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2020-01-08
-
神話與科學的圓融
在少兒幻想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中,馬傳思是入行較晚、起點較高、創(chuàng)作正盛的一位作家。
-
追尋文學審美——人工智能對文學的影響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助手在我們的生活中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誠如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專家盧克·多梅爾在其《人工智能》一書中所列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