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潛:戲劇和人生之中本來要有一種距離
莎士比亞說得好:世界只是一座舞臺,生命只是一個可憐的戲角。
-
從“失敗青年”到“文學新人”有多遠?
全球化的今天并不是一個只需關心日常生活喜怒哀樂的“小時代”,時代在呼喚更多具有時代精神的新人形象出現(xiàn)。
-
謝有順:通俗與通雅同樣重要
這些年,文學正在發(fā)生巨變。
-
刁克利:文學之真與非虛構作者的角色
摘 要 文學之真的命題由來已久,文學觀念的區(qū)別在于對文學之真的闡發(fā)有異,文學體裁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變化。
-
誰、為何、什么以及怎樣——關于人工智能寫作的斷想
作為當下中國文壇較為熱門的話題,“人工智能寫作”與“創(chuàng)意寫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寫作模式與格局。
-
新時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性與創(chuàng)新性
中國文學的偉大之處在于既能不斷吸收前代精華又總能與世推移,不斷創(chuàng)造新形式與新形態(tài),以書寫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生活史與心靈史。
2020-08-19
-
寫給女兒的一本書
我的寫作方向發(fā)生變化,應該是在2008年之后,同絕大多數(shù)當代中國作家一樣,由于受底層文學思潮的影響,至少有那么六七年光景,不再去寫與上世紀那段特殊歷史相關的小說。
-
把握好文學批評的民間立場
從文學和文化史的角度看,民間一直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話語場域,龐雜而具象,就起源而言,是詩詞曲賦、戲曲雜劇、話本小說等文學形式最早的盛放空間;從類型上看,變動不居,在不同歷史時期也會表現(xiàn)為不同的民間類型;與此同時,民間也隱含著極為根深蒂固的中國人看待社會政治傳統(tǒng)思維的歷史記憶。
-
創(chuàng)意寫作:返本開新再出發(fā)
“高校能培養(yǎng)作家嗎?”“寫作能教嗎?”圍繞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培養(yǎng)模式的相關討論,長期以來不僅受到文學界、教育界的關注,也每每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  創(chuàng)意寫作高校培養(yǎng)2020-08-13
-
散文批評的多維視角
2020-08-12
-
張定浩:小說與事件
一 在特里·伊格爾頓的近作《文學事件》中,對“什么是文學”的重新思考,意外地從追溯一個古老的經(jīng)院哲學問題開始,即實在論和唯名論之間的爭議。
-
艾偉:中國經(jīng)驗及其精神性
金宇澄先生的長篇《繁花》可能是近年來被談論最多的小說之一,是一部現(xiàn)象級的作品,我一字不漏讀過,很喜歡。
2020-08-08
-
朱中原:批評家要有自己的腔調
在書法界,經(jīng)常有人說書法家要讀書做學問,可是書法家老不接受,于是就形成了兩相對峙的形態(tài)。
-
堅守軍旅文學的美學風范
新世紀以來,軍旅文學發(fā)展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實績,卻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尤其需要回答“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中國軍旅文學的每一次繁榮發(fā)展都是一次自身覺悟覺醒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中國時代發(fā)展主潮,探索重建當代軍人精神世界,始終堅持軍旅文學發(fā)展特殊規(guī)律,鑄就足以代表一個時代中國軍人精神風貌的美學風范,為強軍歷史使命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進而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先聲。
-
當代性與媒介融合時代的文學史寫作
摘要:文學史寫作的知識與教育目的大于其科研意義,這導致其不可避免的工具化。
-
歷史文學與現(xiàn)實主義及其它
歷史與現(xiàn)實,如同天地間一道長流之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關鍵詞:  歷史文學現(xiàn)實主義2020-08-07
-
王威廉:迷途之中,豈有捷徑
生活世界與詩性世界的平衡交會 短篇小說通常被認為是最難寫的文體,但實際上卻是每位中國作家嘗試最多的文體。
關鍵詞:  短篇小說藝術2020-08-06
-
王威廉:迷途之中,豈有捷徑
生活世界與 詩性世界的平衡交會 短篇小說通常被認為是最難寫的文體,但實際上卻是每位中國作家嘗試最多的文體。
關鍵詞:  短篇小說寫作2020-08-05
-
王侃:被縮略和被化約的文學
一 少年維特以一場撕心裂肺的詩歌朗誦完成自己絕望的表白后,回到自己的住所,開槍自殺。
關鍵詞:  文學邊緣化文學統(tǒng)治權文學地位瓦解2020-08-03
-
我們?yōu)槭裁醋x小小說
一個小細節(jié),一個小契機,一個小幽默,都能在小小說里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這是作為平民化、大眾化、世俗化的小小說的魅力。
關鍵詞:  小小說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