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早期中國新詩的本土化探索及其啟示

      從胡適、聞一多,到廢名、梁宗岱,這一粗略線索代表了早期新詩在借鑒外國詩學和藝術本土化方面的部分思考與探索:無論是立足語言、探索格律,還是重釋舊詩、關注文化,又或者是更加強調現(xiàn)實歷史的關注與介入等等,這些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各有推進、各有收獲,共同構成了中國新詩本土化探索的歷史圖景與傳統(tǒng),也成為百年新詩的寶貴遺產。

    2018-10-31

  • 重回歷史語境:“可能”、問題與嘗試

      一 “可能性”究竟有多少可能 今天我們的研究者(當然包括我自己)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非常喜歡用“可能性”這個詞,其關懷和言下之意興許出于這樣一種認識: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并沒有單一明確的方向,尤其在許多關鍵時刻完全是開放的,擁有多種選擇的可能,充斥著互相競逐的因子,其中的一些因子“因緣際會”與后來事件發(fā)生歷史意義上的關聯(lián),而其他的因子卻一閃而過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今人的研究卻不妨去想象歷史偶然的脈絡中隱而未發(fā)的豐富性。

    2018-10-30

  • 王秀濤:“新的人民的文藝”的示范

      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以下簡稱第一次文代會)對于中國當代文藝的意義不言而喻,它作為當代文藝的開端被學界廣泛認同,但對于如此重要的事件,相關的很多史實尚未得到呈現(xiàn)和解釋。

    2018-10-29

  • 現(xiàn)實關懷的失落與時代的精神癥人格

      雅各布森在《失語癥的兩種癥狀和語言的兩個方面》這篇文章中指出語言的兩個層面:一個是隱喻性的,一個是轉喻性的。

    2018-10-29

  • 創(chuàng)造社:身份焦慮、民族認同與洋裝政治

      原標題:身份焦慮、民族認同與洋裝政治 ——以創(chuàng)造社作家為例 一、留日學生身份認同的惶惑猶疑 談論身份問題時,人們習慣于設想存在一種“完整的、初始的和統(tǒng)一的身份”[1]。

    2018-10-29

  • 兒童文學:傳承性、原創(chuàng)性與思想性

      兒童文學以兒童為本位,這個道理在學界已無爭議,其是伴隨著兒童的發(fā)現(xiàn)而逐漸被我們接受和認可的,可我們有時卻有意地忽略了中西方對兒童的發(fā)現(xiàn)的巨大的時代鴻溝。

    2018-10-29

  • 鄭偉:如何建立兒童文學的高度

      兒童文學批評與研究處于怎樣的思想學術高度?“高度”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它是通過不同參照系之間的相互比照而得以彰顯的,既無絕對的標準,也無最終的極限。

    2018-10-29

  • 葉誠生:重建文藝理論的歷史相關性

      文藝理論無論怎樣話語翻新,都應該使自身內在于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進程,而不應陷入理論的自說自話與非歷史的闡釋循環(huán)當中。

    2018-10-29

  • 丁帆:回顧“新寫實”小說思潮的前前后后

      題記: 對于親歷過以往文學思潮和文學事件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它們進行一次歷史的回顧,否則,一切文學史的構成都會有所缺失,同時也會失去了它鮮活的生命和斑斕的色彩。

    2018-10-28

  • 洞背筆記:關于詩的沉思

      一個寫作者在寫作時是身兼兩職的,他必須既是寫作者,又是對寫作提出批評的人。

    2018-10-27

  • 不讀經典 就等于“閱讀降級”?

      一部經典文學著作《遮蔽的天空》近日在國內意外走紅,有人以此為理據來反駁所謂的“閱讀降級說”——“20年前的孩子讀余華、蘇童,10年前的孩子讀韓寒、郭敬明,現(xiàn)在的孩子壓根就不讀書。

    2018-10-27

  • 孟慶澍:“擬民族志”與“再歷史化”

      告別了動蕩喧囂的1980年代,進入1990年代之后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研究,在諸多新異理論與研究范式的不斷推動下,仿佛靜水深流,于恢復學術研究的厚重、嚴謹與節(jié)制的同時,不斷走向深入,呈現(xiàn)出更為多元、廣闊、豐富的學術格局。

    2018-10-26

  • 現(xiàn)實主義的界限和可能

      這個變化越來越快,讓人感覺越來小卻越來越生疏的現(xiàn)實世界,每一天生出的新鮮事物和由此形成的新穎經驗,多到無論你用怎樣的方式捕捉,仿佛都只能掛一漏萬,怎么也打撈不起全部,只能眼睜睜看著語言對著絕塵而去的它們嘆息,內心無比焦慮。

    2018-10-26

  • 劉波:詩歌也可以是一種拯救的力量

      詩歌作為“語言皇冠上的明珠”,更有著其不同于世俗的高貴,它讓獨立的詩人持守于自由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對語言創(chuàng)造和修辭之美有著不遺余力的探索熱情,這樣,詩歌自會有其思想和精神的力量。

    2018-10-26

  • 馮驥才:現(xiàn)實有著不可辯駁的力量

      近日,作家馮驥才做客河西學院“賈植芳大講堂”,分享了自己非虛構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歷與感悟。

    2018-10-26

  • 黎直前:網絡文學進入2.0時代

      中國網絡文學經過20年發(fā)展,不僅成為中國文學新力量,開辟出中國文學新場域,而且在世界范圍內受到關注,已經跟美國好萊塢電影、韓國影視劇、日本動漫并稱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

    2018-10-26

  • 周志強:緊迫性幻覺與文化研究的未來

      2016年6月,北京語言大學舉辦了文化研究與教育問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10-25

  • 劉波:從書寫自我到介入時代

      從對個體和自我的關注,到對時代和家國的聚焦,這是很多詩人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豐富而完成的寫作轉型。

    2018-10-25

  • 李偉長:理解一個短篇小說

      一 在英語文學中,小說就分兩種,長的和短的。

    2018-10-25

  • 微信時代:新詩探索的得與失

      詩歌史意義上的“新時期”已經成為歷史,我們正處在一個詩歌發(fā)展的新時代。

    2018-10-25